:::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學術的漢宋視角轉換--以馬其昶《清史儒林傳稿》為中心的討論
書刊名:臺大歷史學報
作者:黃聖修
作者(外文):Huang, Sheng-hsiu
出版日期:2022
卷期:70
頁次:頁71-122
主題關鍵詞:馬其昶繆荃孫桐城派清史稿儒林傳Ma QichangMiu QuansunTongcheng schoolQingshi gaoRulin Zhu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馬延煒(2010)。清代中葉的漢宋之爭與桐城派--以清國史館《儒林傳》初稿為中心。安徽史學,2010(4),78-83+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戚學民(2011)。漢學主流中的莊氏學術:試析「清史稿.儒林傳」對常州學術的記載。中華文史論叢,2011(4),51-79+3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儒賓(20091000)。作為性命之學的經學--理學的經典詮釋。長庚人文社會學報,2(2),201-2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戚學民、閻昱昊(20170500)。余嘉錫覆輯清史《儒林傳》。歷史研究,2017(2),173-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戚學民(2017)。《欽定國史文苑傳》鈔本考。文學遺產,2017(6),178-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戚學民(2017)。桐城傳人與文苑列傳。社會科學戰線,2017(4),80-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曦林(20190300)。清史館與清學史研究之風的形成--以繆荃孫《清史稿》〈儒學傳〉、〈文學傳〉的編纂為中心。漢學研究,37(1)=96,195-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宗衍(19810000)。「清史稿.儒林、文苑傳」校記。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2,219-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忠純(2007)。學風轉變與地方志的編撰--道光《福建通志》體例糾紛新探。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7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東輝、程惠新(2017)。繆荃孫致吳士鑒信札考釋。文獻,2017(1),102-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聖修(20220600)。光緒朝的《儒林傳》纂修--以《儒林傳》存三十二卷本為中心的討論。臺灣師大歷史學報,67,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莊吉發(20051200)。清史館與清史稿--清史館未刊紀志表傳的纂修及其史料價值。故宮學術季刊,23(2),161-199+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伯陶(2008)。瓜廬文賸。臺中: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鼐(1995)。惜抱軒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姚瑩(1995)。東溟文集(六卷、外集四卷、文後集十四卷、文外集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喜孫、楊晉龍(2003)。汪喜孫著作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建章(2003)。桐城派文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臧庸(1995)。拜經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繆荃孫(2010)。藝風堂文漫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鼐、盧坡(2014)。惜抱軒尺牘。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孟森、吳俊(1998)。清史講義。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師轍(1971)。清史述聞。臺北:樂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師慎(1979)。有關清史稿編印經過及各方意見彙編。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中明(1999)。桐城派研究。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柳詒徵、柳定生、柳曾符(1996)。柳詒徵劬堂題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壽祺(2010)。左海文集(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史館、王鍾翰(1987)。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達敏(2007)。姚鼐與乾嘉學派。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開(2010)。劉孟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舜徽(2004)。清人文集別錄。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邱詩雯(20180000)。清代桐城派《史記》學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馬延煒(2016)。《清國史.儒林傳》與清代學術史的建構。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馬其昶(2010)。抱潤軒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繆荃孫(2014)。藝風堂文集。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方東樹(2010)。攷槃集文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阮元、鄧經元(2016)。揅經室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阮元(1997)。儒林傳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姚瑩(1995)。後湘二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姚景衡(2010)。思復堂詩文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馬其昶(1995)。桐城耆舊傳。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三立(2010)。散原精舍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祖壬(2006)。桐城馬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曾國藩(2010)。古文四像。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賀葆真(2006)。賀葆真日記。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繆荃孫(2014)。藝風堂書札。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繆荃孫(2006)。藝風老人年譜。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海峰(2014)。百年清史纂修史。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鄧心強、史修永(2012)。桐城派文體學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馬其昶。清史儒林傳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馬其昶。先君抱潤公清史儒林傳原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國史館。文苑姚鼐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國史館。稿本清史儒林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清史館(1977)。清史稿。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清史館。清史稿文苑傳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劉承幹(1993)。清國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繆荃孫。儒學傳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繆荃孫。儒學傳不分卷文學傳不分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繆荃孫。清史文學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汎森(2013)。清代儒者的全神堂--《國史儒林傳》與道光年間顧祠祭的成立。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毓黻(1979)。讀清史稿劄記。有關清史稿編印經過及各方意見彙編。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孫桐(1979)。夏孫桐致張爾田書。有關清史稿編印經過及各方意見彙編。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孫桐(2006)。繆藝風先生行狀。晚清名儒年譜。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用光(2019)。太乙舟文集。陳用光詩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登原(1979)。讀清史稿偶記。有關清史稿編印經過及各方意見彙編。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伍野春(2017)。阮元《儒林傳稿》校考。揚州文化研究論叢。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伍野春(2017)。阮元《儒林傳稿》徵引書名校考。揚州文化研究論叢。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伍野春(2018)。阮元《儒林傳稿》文本源流及其演變考之一--以徵引、覆輯錢大昕《潛揅堂文集》為例。揚州文化研究論叢。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伍野春(2019)。南京圖書館藏《儒林傳稿》版本考。揚州文化研究論叢。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漢民(2011)。玄學、理學「身心之學」的思想理路。玄學與理學的學術思想理路研究。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長林(2019)。[文章自可觀風色:文人說經與清代學術]導言。文章自可觀風色:文人說經與清代學術。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長林(2019)。理論的實踐場域--《春秋三傳補注》所見姚鼐的經學理念。文章自可觀風色:文人說經與清代學術。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夏孫桐。[儒學傳不分卷文學傳不分卷]附記。儒學傳不分卷文學傳不分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1. 「由苦到安」--印尼客家華人成為穆斯林的情緒表述
2. 水利秩序中的商業要素--南宋至民初徽州呂堨管理方式之演變
3. 佛教驅邪鎮煞祖師普庵(1115~1169)的一個歷史詮釋
4. 社會主義國家的華人組織--古巴革命以來華人社團的歷史變遷與現狀分析
5. 霍亂與上海華人居民飲水的變遷,1920s~1930s
6. 馬六甲華人甲必丹蔡士章與寶山亭之研究
7. 書評:黎麗明,《從工匠到藝術家:20世紀的中國美術陶瓷從業者》(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
8. 書評:白德瑞,《爪牙:清代縣衙的書吏與差役》(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
9. 書評:周瓊,《清前期重大自然災害與救災機制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10. 書評:吳滔,《國史家事:〈致身錄〉與吳江黃溪史氏的命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
11. 馬來西亞沙巴的「半唐番」:名制裡的唐與番
12. 公益物品的供給:清至民國鄱陽湖區的水上救生事業--以左蠡《救生同仁堂局志》為中心
13. 元朝對雲南金齒百夷及其以南土官地區的設治新證
14. 微觀透視清代基層行政的典範--評白德瑞(Bradly W. Reed)《爪牙:清代縣衙的書吏與差役》[尤陳俊、賴駿楠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
15. 植造清代:維繫木材貿易的產權和財政制度--評Meng Zhang, «Timber and Forestry in Qing China: Sustaining the Market»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21)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