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南宋朱子學派《尚書》學研究
作者:吳雯雯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黃忠慎
蘇建洲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朱熹蔡沈王柏金履祥《尚書》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本文以朱子、蔡沈、王柏、金履祥《尚書》學為本題主要研究對象。以朱子《尚書》學為出發點,討論其治《書》原則與對《書》學之開創,從朱子對今、古文疑難問題的探討中,得知其對今、古文文獻問題的考論,目的是為了如何閱讀《尚書》,貫穿其中的是讀書窮理,反躬自身的為學方法,並將〈大學〉、〈中庸〉的性理與治學工夫融入《尚書》學,於字詞訓詁的新解,而深化經書的義理闡釋,改變漢唐古注的詮釋系統,使內聖工夫成為外王事業的基石,處事應物自然達於中。又因朱子被認為已懷疑二十五篇偽古文,故本文還討論另一問題,即探討朱子被列於辨偽《古文尚書》的脈絡中是否合於實情。從宋元之際的學者中勾勒出疑古文者有:吳棫、朱子、蔡沈、趙汝談、陳振孫、熊朋來、趙孟頫、吳澄、王充耘九人。在透過在共同的文獻流傳知識以論其疑《書》古文之說,則朱子只能屬於啟蒙後學而入於辨偽脈絡中。蔡沈《書集傳》以求二帝三王之心為治《書》的綱領,遵循涵泳經文讀書法,接續朱子疑辨《書序》。王柏與金履祥自覺延續朱子開出的《尚書》研究方向,同時表明其所要解決的是蔡沈《書集傳》遺留下來的問題。故蔡沈、王柏、金履祥三人皆在朱子的讀《書》綱領下,欲完成對《書》義的徹底理解,且三人《書》解形式皆不同,也代表其背景與研究取向有關。
參考書目
一、傳統文獻
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廖明春、陳明整理:《尚書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
〔宋〕朱熹撰,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上海市:上海古籍,2002年12月。
〔宋〕蔡沈撰:《朱文公訂正門人蔡九峯書集傳》,《古逸叢書》3編之35,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據北京圖書館藏南宋淳佑10年呂遇龍上饒郡庠刻本影印。
〔宋〕蔡沈:《書集傳》,國家圖書館藏南宋刊大字本,存一卷一冊。
〔宋〕蔡沈:《書集傳》,國家圖書館藏元建陽刊初印本,存六卷六冊。
〔宋〕蔡沈:《書集傳》,國家圖書館藏明初葉建陽刊本,存十卷十冊。
〔宋〕蔡沈:《書經集傳》,《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8月。
〔宋〕蔡沈:《洪範皇極内篇》,《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05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2月。
〔宋〕蔡沈:《至書》,《叢書集成新編》第22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2008年9月。
〔宋〕蔡沈著,錢宗武、錢忠弼整理:《書集傳》,南京市:鳳凰出版社,2010年1月。
〔宋〕蔡沈:《書經集傳》,臺北:世界書局,2009年10月。
〔宋〕蔡沈撰,﹝宋﹞朱熹授旨,嚴文儒校點:《書集傳》第1冊,收於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編:《朱子全書外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
〔宋〕王柏:《書疑》,《叢書集成初編》3592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王柏:《書疑》,《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49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據首都圖書館藏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刻通志堂經解本影印。
〔宋〕王柏:《書疑》,《續修四庫全書》經部4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2002年4月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通志堂經解本影印原版書。
〔宋〕金履祥:《尚書表注》,收入〔清〕納蘭性德輯:《通志堂經解》,第13冊,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
〔宋〕金履祥:《尚書表注》,《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08月。
〔宋〕金履祥:《書經注》,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據十萬卷樓叢書本排印。
〔宋〕金履祥:《尚書表注》,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據金華叢書本影印。
〔宋〕金履祥:《尚書表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叢刊》,臺北:中央圖書館,1991年2月。
〔宋〕金履祥:《書經注》,《續修四庫全書》經部4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年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光緒五年陸心源刻十萬卷樓叢書本影印。
〔宋〕金履祥撰,蘇勇點校:《尚書表注》,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儒藏‧精華編》第十三冊,臺北:中央圖書館,1991年2月。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元〕鄒季友:《尚書音釋》,《續修四庫全書》經部4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2002年4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明〕蔡有鵾編纂,〔清〕蔡重增輯:《蔡氏九儒書》,《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5月。
〔明〕蔡沈撰,王豐先點校:《書集傳》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6月。
〔清〕皮錫瑞著;周春健校注:《經學通論》,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年4月。
〔清〕黃宗羲原著,〔清〕全祖望補修;陳金生、梁運華點校:《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

二、近人著述
(一)專書
王錕:《朱學正傳——北山四先生理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6月。
王春林:《《書集傳》研究與校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
古國順:《清代尚書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7月。
何俊:《事與心:浙學的精神維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
何俊:《南宋儒學建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
吳銳:〈蔡沈推求古聖心法的尚書學〉,《中國經學思想史》第三卷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頁875-897。
呂思勉:《理學綱要》,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7月。new window
李學勤:《古文獻叢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11月。
束景南:《朱子大傳》,北京:商務書局,2003年4月。
汪惠敏:《宋代經學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89年4月。
宋鼎宗:《拙齋經義論叢》,臺北縣永和市 : 花木蘭文化,2009年9月。
侯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姚瀛艇:《宋代文化史》,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2月。
姜龍翔:《朱子《詩》《書》學義理思想研究》,新北市:花木蘭出版社,2015年3月。new window
孫克寬:《元代金華學述》,臺中:私立東海大學,1975年6月。
高令印、陳其芳撰:《福建朱子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高雲萍:《宋元北山四先生研究》,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部》,臺北:國家圖書館,1996年4月,頁47-51。(張子文撰寫)
程元敏:《王柏之生平與學術》,臺北:學海出版社,1975年12月。new window
程元敏:《書序通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4月。
程元敏:《尚書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new window
陳良中:《朱子《尚書》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陳恆嵩:〈《書傳大全》取材來源探究〉,收於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6月,頁295-316。
陳恆嵩:〈董鼎《書蔡氏傳輯錄纂註》對蔡沈《書集傳》之疏釋〉,收於楊晉龍主編:《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10月,頁425-451。
許華峰:〈論陳櫟《書解折衷》與《書蔡氏傳纂疏》對《書集傳》的態度——駁正《四庫全書總目》的誤解〉,收於楊晉龍主編:《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10月,頁395-424。
許華峰:《董鼎《書傳輯錄纂註》研究》,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9月。new window
許華峰:《蔡沈《朱文公訂正門人蔡九峯書集傳》的注經體示與解經特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3年2月。new window
張其成:《象數易學》,北京:中國書店,2003年6月。
游均晶:《蔡沈《書集傳》研究》,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七編》第6冊,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3月。
黃師忠慎:《《尚書‧洪範》考辨與解釋》,新北:花木蘭出版社,2011年9月。
黃宣民:〈王柏、金履祥的疑經思想〉,收入林慶彰主編:《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下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頁216-292。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年4月。
劉起釪:《尚書學史》(訂補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1月。
蔡根祥:《宋代尚書學案》,臺北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6年9月。new window
蔡根祥:〈金履祥《尚書注》十二卷考異〉,收於彭林主編:《中國經學》第五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頁83-108。
蔡方鹿:〈吳澄的《尚書》學述要〉,收於楊晉龍主編:《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10月,頁337-362。
蔣秋華:《宋人洪範學》,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1986年6月。new window
蔣秋華:〈明人對蔡沈《書集傳》的批評初探〉,收於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6月,頁269-294。
蔣秋華:〈王充耘的《尚書》學〉,收於楊晉龍主編:《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10月,頁363-393。
錢穆:《朱子新學案》,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9月。
楊世文:《走出漢學——宋代經典疑辨思潮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楊新勛:《宋代疑經研究》,北京市:中華書局,2007年3月。
葉國良:《宋人疑經改經考》,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1980年6月。new window
饒宗頤:〈明代經學的發展路向及其淵源〉,收於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年6月,頁15-22。

(二)期刊論文
丁瑜:〈宋刻蔡九峰書集傳與春秋公羊經傳解詁〉,《文獻》,1988年第4期,1988年10月,頁231-235。
丁四新:〈論《尚書‧洪范》的政治哲學及其在漢宋的詮釋〉,《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2期,2015年3月,頁26-38。
丁四新:〈再論《尚書‧洪范》的政治哲學——以五行疇和皇極疇為中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年第2期,頁138-149。
于石:〈關於俞正燮手批《書集傳》〉,《文獻季刊》第4期,1999年10月,頁118-123。
王錕:〈北山四先生理學化的文學觀述論〉,《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總第169期,頁40-48。
王宇:〈從慶元黨禁到嘉定更化:朱子學解禁始末考述〉,《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1年第4期,頁87-96+11+16-17。
王小紅:〈宋代《尚書》學文獻及其特點〉,《圖書與情報》2007年第6期,頁112-116+128。
王小紅:〈宋代《尚書》學文獻述評〉,《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五輯,2008年3月,頁449-476。
王利民:〈宋南渡之際武夷詩人群體的人員構成及其交遊〉,《新國學》第五卷,四川:巴蜀書社,2005年3月,頁311-344。
王春林:〈蔡沈《書集傳》對周公形象的再造〉,《學術論壇》2008年第11期(總214期),頁19-22。
王春林:〈朱熹疑偽《古文尚書》一說考辨〉,《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8期,頁44-81。
王春林:〈《書集傳》的民本思想及其當代價值〉,《蘭州學刊》,2009年第3期(總186期),頁37-39。
王春林:〈《書集傳》版本源流〉,《中國哲學史》2010年第2期,頁101-105。
王奕然:〈試約論朱門弟子蔡元定父子的義理思想——以對朱子理學思想之繼承與發揮為主旨〉,《成大中文學報》2011年3月,頁61-86。new window
王治偉:〈蔡沈論氣〉,《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6卷4期(2016年8月),頁110-112。
王清安:〈如何得「分殊之理」?論北山四先生的認識工夫〉,《第十一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清代學術研究中心、宋代文學史料研究室,2014年12月,頁1-28。
方彥壽:〈勉齋先生黃榦門人考〉,《閩江學院學報》2015年第6期,總第152 期,頁10-23。
方彥壽:〈日本內閣文庫藏本《書集傳》中的「文公親帖」〉,《合肥學院學報》第32卷1期,2015年1月,頁13-17。
白發紅:〈蔡沉範數之學探微〉,《周易研究》2017年第3期(总第143期),頁42-50。
史正浩:〈論宋代「圖學中興」理論的確立〉,《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7卷第1期,2013年3月,頁36-41。
牛麗彥,金銀珍:〈福建家族書院論考〉,《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頁111-115。
古國順:〈蔡沈書集傳之研究論著述評〉,《北市師專學報》第12期,1980年6月,77-95。
石明慶:〈論宋末金華朱子後學的極端化理學詩論〉,《湖州師範學院學報》第30卷第5期,2008 年10 月,頁17-20。
朱松美:〈權變:朱熹注重義理闡釋的經學依據〉,《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頁44-46+192。
李燕:〈論朱熹辨《書》與其「既疑且信」〉,《學術界》總第152期,2011年1月,頁127-133+286。
李霖:〈越刊八行本《尚書正義》的宋、元補版文本〉,《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1 期,2016 年3 月,頁173-179。
李凱:〈「六經注我」:宋代理學的闡釋學——兼談朱熹在經學闡釋史上的貢獻〉,《中國哲學史》2006年第3期,頁96-103。
李存山:〈朱子《學校貢舉私議》述評〉,《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2期,2011年3月,頁19-27。
李致忠:〈朱文公訂正門人蔡九峰書集傳六卷〉(善本書敘錄),《文獻》,1992
年第4期,1992年10月,頁170-181。
李學勤:〈朱子的尚書學〉,《朱子學刊》,1989年第1期(總一輯),1989
年4月,頁88-99。
李明輝:〈朱子對「道心」、「人心」的詮釋〉,《湖南大學學報》,第22卷第
1期,2008年01月,頁19-27。
李耀仙:〈《偽古文尚書》與宋明理學〉,《中華文化論壇》1997年3期,頁82-90。
李才棟:〈考亭嫡傳勉裔後學北山四先生與書院教育〉,《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第3期,第15 卷總第55期,頁17-22。
李同樂:〈南宋浙江朱子學發展的境遇和特點〉,《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6期,2012年11月,頁27-32。
吳震:〈宋代政治思想史上的「皇極」解釋——以朱熹《皇極辨》為中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年第6 期,頁1-12。
吳哲夫:〈書集傳(善本書志)〉,《故宮季刊》,第9卷第3期,1975年春,頁55-69。new window
吳長庚:〈朱子學與江西之學〉,《上饒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4期(2009 年8 月),頁1-5。
宋鼎宗:〈尚書蔡傳匡謬篇〉,《成功大學學報(人文篇)》第14卷,1979年5月,頁99-122。
宋鼎宗:〈宋儒尚書學之寓作於述〉,《成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篇)》20期(1985年7月),頁23-48
汪惠敏:〈宋代之尚書學〉,《輔仁國文學報》第三集,1987年6月,頁165-200。new window
汪惠敏:〈宋儒「尚書」學在政治上的應用〉,《輔仁國文學報》第十集,1994年4月,頁51-91。new window
汪高鑫:〈朱熹和史學〉,《史學史研究》1998年第3期,頁43-49。
何發甦:〈從因循之路到懷疑之途:漢至明學者關于孔子與《尚書》關系之論述〉,《孔子研究》1期,2016年01月,頁110-119。
何發甦:〈朱熹論孔子與《尚書》之關係〉,《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第23卷
第3期,2007年05月,頁123-125。
何淑貞:〈金履祥的理學〉,《思與言》,13卷2期,1975年7月,頁6-11。new window
肖永明、戴書宏:〈書院祭祀與時代學術風尚的變遷〉,《東南學術》2011年第6期,頁234-243。
林登昱:〈從政治到理學——三種宋人「尚書」學綜合研究〉,《國文學誌》6期,2002年12月,頁199-226。new window
林慶彰、謝和平、張立文、劉琳、方健、郭齊、李冬梅、張尚英、王小紅:〈《全宋文》筆談〉,《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7卷2期,2007年2月,頁195-216。
林名垚,吳童:〈朱子文化影響下的閩北醫學建構與地域特色〉,《福建中醫藥》第48卷第1期,2017年2月,頁59-60。
林元昌,周虹雲:〈朱子理學思想在福建的傳播和影響〉,《武夷學院學報》第35 卷第11期,2016年11月,頁5-9。
金生楊:〈論南宋合州陽氏易學〉,《蜀學》第六輯,2011年10月,頁217-223。
金曉剛,王錕:〈「朱子世嫡」北山四先生研究的流變與走向〉,《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總第208期),頁1-8。
周茶仙、胡榮明:〈試論宋元明初江西朱子學發展的若干特性〉,《上饒師範學院學報》第32 卷第2 期,2012年4月,頁1-5+37。
周茶仙:〈士人、家族與朱子學的接受及傳佈:以門人程端蒙為例〉,《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 年第5期,頁107-111。
周茶仙:〈地方家族與朱子學的發展流傳——以江西為例〉,《江西社會科學》2015 年第6期,頁24-28。
周茶仙:〈論程端蒙對朱子學的體認與闡揚〉,《江淮論壇》2015年6期,頁126-129。
周兆茂:〈論朱熹思想在徽州的流傳和影響〉,《朱子學刊》1994年第一輯(總第六輯),頁93-113。
姜裊:〈略論儒生論陰陽與方技術數的區別——以宋儒蔡元定《發微論》為例〉,《青春歲月》2013年10月下,頁405。
姜廣輝:〈宋明時期經學的主要成績——名家名著述要〉,《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10期,頁56-65。
姜龍翔:〈朱子疑《古文尚書》再探〉,《嘉大中文學報》第5期,2011年3月,頁129-154。new window
姜龍翔:〈朱子命蔡沈編修《書集傳》考〉,《漢學研究》30卷2期 ,2012年06月,頁99-130。new window
姜龍翔:〈論朱子疑辨〈書序〉之啟蒙淵源及其義理思維〉,《興大人文學報》48期,2012年03月,頁87-120。new window
姜龍翔;蔡根祥:〈王充耘《讀書管見》析論〉,《文與哲》第23期,2013年12月,頁131-189。new window
胡繼明:〈論蔡沈《書經集傳》的訓詁學價值〉,《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8卷6期,2012年11月,頁131-136。
胡繼明:〈論蔡沈《書經集傳》的訓詁成就與不足〉,《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2014年7月,頁109-114+133。
胡榮明:〈家族、學術交遊圈與朱子學的流傳:以宋元德興地區為中心〉,《朱子學刊》2008年第一輯,總第十八輯,頁144-16。
胡榮明:〈地域、家族與學術交流網路:朱子後學集團的形成——以介軒學派為中心的考察〉,《朱子學刊》2009年第一輯(總第十九輯),頁162-175。
韋政通:〈「慶元學禁」中的朱熹〉,《朱子學刊》1998年第一輯(總第九輯),頁157-190。new window
唐婷:〈《尚書》與朱熹道統觀的形成〉,《武陵學刊》第42 卷第2 期,2017年3 月),頁1-5。
唐翠芳:〈《書經集傳》之訓詁內容〉,《安徽文學》2009年第4期,頁178-180。
徐偉,塗懷京:〈朱熹與南宋閩北書院〉,《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3期,2007年5月,頁61-64。
徐公喜:〈朱熹十六字心傳道統思想形成論〉,《宜賓學院學報》第1期,2004年1月,頁10-13。
徐子方:〈劍溪堂刻本《書經》考述〉,《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8卷2期,2008年4月,頁17-19。
徐永明:〈黃溍與姿州學風(下)〉,《電大教學》1997年第6期(總第123期),頁23-25。
徐永文:〈南宋贛東北朱子後學初探〉,《上饒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4期,2007 年8 月,頁60-63。
高令印:〈蔡沈的哲學思想〉,《福建論壇》(文史哲版)6期(1984年12月),頁21-24。
高雲萍:〈北山學派形成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7卷第2期,2007年第3月,頁105-108。
高雲萍:〈擴展中異化的後朱熹時代的道學話語——以北山學派為例〉,《浙江學刊》2009 年第5期,頁28-33。
夏長樸:〈「《書》以道政事」——試論《四庫全書總目》的《尚書》學〉,《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7輯,2016年9月,頁170-191。
馬士遠,王雲鵬:〈宋代《書》學傳統下的「明德慎罰」〉,《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17年6月),頁99-102。
袁宗剛:〈元代金華學派「理流為文」考〉,《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1卷第5期(2014年9月),頁143-148。
秦瑋:〈論宋代的書院和書院賦〉,《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1期,2016年2月,頁14-18。
許華峰:〈《四庫全書總目》對宋、元之際「《尚書》學」的評述〉,《人文學報》第22期,2000年12月,頁97-136。new window
許華峰:〈《朱熹集》卷六十五中與《尚書》相關諸篇之寫作時間考〉,《人文學報》第23期,2001年6月,頁131-157。new window
許華峰:〈蔡沈《書集傳》所引據的資料分析〉,《東華漢學》第16期,2012年12月,頁183-217。new window
許育龍:〈《碧琳琅館叢書》本《金氏尚書注》著者考疑〉,《臺大中文學報》34期,2011年06月,頁229-262。new window
許家星:〈《朱子門人》補證〉,《中國哲學史》2010年第4期,頁71-79。
許家星:〈「勉齋之說,有朱子所未發者」——論勉齋的《中庸》學及其思想意義〉,《江漢論壇》2016年1期,頁49-55。
陳來:〈「一破千古之惑」——朱子對《洪範》皇極說的解釋〉,《北京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0 卷第2 期,2013年3月,頁5-17。
陳修英:〈朱熹整理文獻探討〉,《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3期,2003年6月,頁98-101。
陳良中:〈朱子之論王蘇林呂四家《尚書》學〉,《求索》2007年12月,頁218-222。
陳良中:〈論朱子《尚書》學章句義理之得失〉,《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頁31-72。
陳良中:〈「十六字心傳」理論的形成及內蘊〉,《蘭州學刊》2007年第4期(總第163),頁158-160+184。
陳良中:〈論朱子解經的價值取向〉,《求索》2009年第5期,頁213-215。
陳良中:〈朱子與蔡沈《書》學異同考論〉,《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頁75-81。
陳良中:〈蔡沈《洪範皇極內外篇》義理研究〉,《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5期,頁72-77。
陳良中:〈宋代疑《書》思想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4卷第1期,2015年1月,頁年第6期,頁32-44。
陳逢源:〈「工夫」與「境界」:《四書大全》中「北山學脈」義理詮釋之考察〉,《孔子研究》2016 年第1期,頁51-64。
陳艷華、王可航:〈傳世孤本——元至正雙桂書堂刻本《書集傳音釋六卷首一卷末一卷》〉,《吉林畫報》2016年06期,頁52-53。
尉利工:〈論朱子的《尚書》學詮釋思想〉,《孔子研究》2013年第6期,頁42-48。
崔海鷹:〈孔安國《尚書序》真偽及史料價值辨證〉,《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36 卷第 11 期,2015年11月,頁61-65。
庹永:〈蔡元定對河圖洛書的區分——兼論蔡氏父子的範數之學〉,《周易研究》2010年6期(總104期),頁43-48。
庹永:〈蔡元定「因數明理」的三種方式——數學在象數易學中的作用初探〉,《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0期,頁58-60。
庹永:〈蔡沈易學中的辯證法思想〉,《蘭州學刊》2014年9期,頁47-51。
張晶:〈宋元時期「婺學」的流變〉,《中國文化研究》2003 年秋之卷,頁101-109。
張品端:〈朱熹在「慶元黨禁」期間行跡考述〉,《朱子學刊》1996年第一輯(總第八輯),頁180-191。
張藝曦:〈經學、書院與家族——南宋末到明初江西吉水的學術發展〉,《新史學》23卷4期,2012年12月,頁7-60。new window
曹美秀:〈漢、宋學者的聖人觀——以蔡沈與王鳴盛對《尚書.堯典》的詮釋為例〉,《臺大文史哲學報》第82期,2015年5月,頁1-41。new window
曹宇峰:〈朱熹經先史後原因淺析〉,《科教文匯》2006年8期,頁151-152。
連凡:《宋元學案》視域下浙東朱子學的源流與評價——以金華朱學與四明朱學為中心〉,《河池學院學報》第37 卷第4期,2017年8月,頁73-80。
莊丹:〈朱熹義理史學新論〉,《楚雄師範學院學報》第32卷第1期,2017年1月,頁31-35。
郭齊:〈朱熹入徽考〉,《安徽史學》1997年2期,頁22-26。
程元敏:〈研幾圖的著成、傳布和真偽等問題的探討〉,《孔孟學報》13期,1967年4月,頁187-216。
程元敏:〈書疑考〉,《書目季刊》6卷3/4期,1972年6月,頁93-114。new window
程元敏:〈王魯齋之洪範說〉,《孔孟學報》,第23期,1972年4月,頁39-98。new window
程元敏:〈宋元之際的學者——金履祥和他的遺著〉,《宋史研究集》第四輯,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年8月,頁63-94。(原載《書和人》89期,頁1-8、90期,頁1-8,1968年7月、8月)
程繼紅:〈宋元朱熹門人及後學籍貫地理分佈與朱子學傳播區〉,《朱子學刊》2008年第一輯,總第十八輯,頁126-143。
程繼紅:〈元代浙江儒學形勢與義烏朱子後學發展〉,《朱子學刊》2014年第一輯,總第二十四輯,頁145-160。
游均晶:〈蔡沈「書集傳」考述〉,《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3期,1996年5月,頁97-125。new window
粟品孝:〈理學與非理學之間:朱熹對蘇軾學術的批評和吸取〉,《社會科學研究》,2000年第1期,頁89-93。
馮國棟:〈帝、儒、中、心之間——朱子前十六字心訣流傳闡釋考〉,《哲學研究》2015年第1期,頁49-56。
彭莎:〈1949年以來中國關於元代江南儒學研究綜述〉,《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25輯,2013年6月,頁178-182。
傅小凡:〈論蔡元定用理學思想對堪輿術的改造〉,《朱子學刊》2009年第1輯(總第十九輯),頁263-273。
楊豔:〈朱子門人之蔡氏家族考〉,《史林》2011年2期,頁72-76+188。
楊豔:〈朱子門人之浦城楊氏家族考〉,《廣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12期(總第222期),頁167-172。
楊緒敏:〈朱熹考辨古書真偽的成就、方法及影響〉,《河池學院學報》第26卷第3期,2006年8月,頁27-31。
楊文森:〈朱熹証偽《古文尚書》及《序》、《傳》詳考〉,《文教資料》,2007
年2月號下旬刊,頁77-78。
楊儒賓:〈作為性命之學的經學——理學的經典詮釋〉,《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2卷第2期,2009年10月,頁201-245。new window
楊匡和:〈紀昀所疑「櫟按」之「櫟」考〉,《滄州師範學院學報》第32卷第3期(2016年9月),頁32-34。
楊慕震:〈參與創建朱子學的主將——理學家、樂律學家蔡元定〉,《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頁22-26。
賈修魯:〈金履祥疑經小探〉,《文教資料》28期,2008年,頁126-128。
葉修成:〈近十年來《尚書》熱點研究綜述〉,《麗水學院學報》第38卷第4期,2016 年7 月,頁86-92。
靳友霞:〈論新安理學家的家學傳統〉,《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2期(2008年4月),頁103-108。
趙玫:〈《古文尚書》「十六字」真偽辨正——以朱熹對《中庸》首章道心—人心的詮釋為核心〉,《河北學刊》第37 卷第3期,2017 年5月,頁48-52。
趙靜,羅海燕:〈元代金華文派散文創作的特點及文學史價值——以「金華三先生」為中心〉,《河北學刊》第36卷第4期(2016年7月),頁217-221。
趙華富:〈元代新安理學家弘揚朱子學的學術活動〉,《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 卷第6 期,2000 年11 月,頁8-12。
廖雲仙:〈金華四先生《論語》學述評〉,《勤益學報》22卷2期,2004年12月,頁71-90。
蔡根祥:〈朱熹之尚書學〉,《臺北技術學院學報》28卷1期,1995年3月,頁463-502。
蔡根祥:〈蔡元定之尚書學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17期,2004年12月,頁173-196。new window
蔡根祥:〈《碧琳琅叢書》本《金氏尚書注》十二卷偽作補考〉,《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7卷2期(2013年3月),頁56-68+105。
蔡方鹿:〈朱熹尚書學析論〉,《孔子研究》,1997年第4期,頁63-72。
蔡方鹿:〈朱熹《尚書》學的影響和地位〉,《天府新論》,2003年第4期(總12期),頁11-15。
蔡銘澤:〈南宋理學家蔡元定生平考異〉,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5期(總124期),頁153-159。
蔡銘澤:〈更約九垓游——論蔡元定對朱熹理學之貢獻〉,《湖湘論壇》2013年6期(總第153 期),頁97-100。
劉人鵬:〈論朱子未嘗疑「古文尚書」偽作〉,《清華學報》新第22卷第4期,1992年12月,頁339-430。new window
劉世明:〈宋代《尚書》學的偏失與創獲〉,《宋史研究論叢》,2015年12月,頁394-410。
劉德州:〈「夫子之意為平王設」——論宋儒對《文侯之命》的闡釋〉,《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1卷第1期,2015年1月,頁106-110。
劉成群:〈元代新安理學從「羽翼朱子」到「求真是」的轉向〉,《江漢論壇》2012年1期,頁73-78。
劉成群:〈元代新安經學與明初官修「大全」之取材〉,《晉陽學刊》2013年1期,頁57-62。
錢宗武:〈經典回歸的永恆生命張力——《尚書》學文獻整理研究及其當代價值〉,《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4期,2013年7月,頁42-53。
樂愛國:〈四明朱子學及其格致論〉,《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第3期,頁106-110。
樂愛國:〈民國時期的朱熹門人後學研究〉,《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6卷第6期,2015年12月,頁1-6。
潘德榮:〈經典與詮釋——論朱熹的詮釋思想〉,《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頁56-67。
鄧慶平:〈朱子門人群體特徵概述〉,《中國哲學史》2012年第1期,頁74-78。
謝曉東:〈經學與理學之間——朱熹之理學詮釋原則初探〉,《唐都學刊》2002年第3期,頁12-15。
謝曉東:〈走向圓融——朱熹的理學詮釋學原則探析〉,《江淮論壇》2005年第6期,頁94-97。
鍾永興:〈從「述」與「作」析論朱子詮釋經典文本之特質〉,《東方人文學
誌》,9卷1期,2010年03月,頁97-118。
韓李良:〈《宋史‧王柏傳》勘誤〉,《江海學刊》2015年第3期,頁137。
簡明:〈邵雍蔡沈理數哲學芻議〉,《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年第5期,頁75-79。
瞿雪姣:〈王柏的理學思想探析〉,《青年與社會》2013年18期,頁266-267。
羅春蘭、蘭健:〈宋代江西經學研究之格局〉,《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8卷3期(2017年6月),頁44-50
蘇惠慧:〈論元代新安理學家陳櫟〉,《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3期,2005 年5 月,頁277-282。
顧宏義:〈蔡元定谪贬道州原因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卷4期,2016年7月,頁1-7。
龔道運:〈元儒金履祥之朱子學〉,《國立編譯館館刊》,10卷2期,1981年12月,頁87-112。

(三)學位論文
王曦:《宋代福建音釋研究》,湖南:湖南師範大學,2011年5月。
王奕然:《朱熹門人考述及其思想研究——以黃榦、陳淳及蔡氏父子為論述核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2月。new window
王清安:《北山四先生理學思想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1月。
何淑貞:《金履祥的生平及經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75年。new window
李樹生:《蔡元定易學的特色》,湖南: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5月。
李宏濤:《元初朱子學流衍》,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6月。
姜龍翔:《朱子《詩》《書》學義理思想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new window
尉利工:《朱子經典詮釋思想研究》,浙江: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4月。
徐永文:《南宋時期贛東北朱熹後學的教育活動與教育思想研究》,江西:江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5月。
陳良中:《朱子《尚書》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古籍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7年4月。
許華峰:《董鼎《書傳輯錄纂註》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許玉敏:《北山學派文道合一發展脈絡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1月。
許玉敏:《朱熹及北山三子《大學》詮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6月。new window
張建民:《宋代《尚書》學研究》,陝西:西北大學歷史學專門史博士論文,2009年。
許育龍:《宋末至明初蔡沈《書集傳》文本闡釋與經典地位的提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12月。new window
張衛國:《「慶元黨禁」視域下之朱子學轉向——真德秀《大學衍義》研究》,海南:海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5月。
程元敏:《王柏之生平與學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0年。new window
游均晶:《蔡沈《書集傳》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黃洪明:《宋代《尚書》學》,廣東:暨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蔡根祥:《宋代尚書學案》,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new window
閭鶯:《《書集傳》復音詞研究》,江蘇: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5月。
劉景:《蔡沈《書集傳》訓詁研究》,江蘇: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5月。
劉亞聰:《南宋福建地區家族與理學的研究》,河北: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6月。
劉世明:《韓國李朝時期的《尚書》學研究》,山西:山西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6月。
劉余高暢:《蔡沈哲學研究》,湖南,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5月。
謝曉東:《朱子道心人心探微》,陜西:陜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4月。
羅海燕:《金華文派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5月。
蘇惠慧:《元代新安理學研究》,安徽:安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5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