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季的婦女不纏足運動(1894-1911)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作者:林維紅
作者(外文):Lin, Wei-hung
出版日期:1991
卷期:16
頁次:頁139-180
主題關鍵詞:清季婦女纏足放足不纏足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4) 專書(4)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本文試圖藉由考察自甲午至民國建立前後的不纏足運動,來說明一個歷史的問題,亦即在近代中國的客觀環境中,改善婦女生活的努力,有何特殊的意義,又有什麼樣的限制。希望藉由這樣的討論,能對近代中國婦女生活的變動,尤其是婦女運動的發展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清季呼籲不纏足言論和組織的出現,是西方傳教士或與教會有關的西人本於教義或人道主義,以及中國少數官紳與知識分子,在受西方刺激,有感於亡國亡種的危機意識之下,力圖救亡圖存的產物。這種意識或關懷,除了少數人,並非當時社會大眾,尤其是二萬萬婦女所共有。纏足習俗在中國最終雖然逐漸消失,但與婦女的自覺卻並無必然的關係。一般來說,清季的不纏足運動,除了士紳階層家庭和入教的婦女有人放足,絕大多數中、下階層的婦女因婚姻的考慮,仍然不改舊習。中國本地的成效雖小,並不意味清季的不纏足運動不具意義。實際上它是中國近代一連串社會政治改革運動的一環。不纏足運動可以說是第一次在中國社會出現的,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的婦女生活改革運動,甚至也可以說是現代中國一連串社會習俗改革運動的先鋒。但是最早的發動是來華的傳教士。從這方面說,我們不能不承認西方教會入中國,對中國社會的正面意義。其次,清季不纏足運動清楚顯露當時提倡不纏足者,真正的關懷並不在婦女本身的福祉,而在視身體與知識解放的婦女為強國強種的工具。最後,從不纏足運動看中國現代化發展,大致一致:士紳參與,甚至主導現代化的事業,但也同時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現代化的絆腳石。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