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語點睛」研究
書刊名:中華佛學研究
作者:羅永吉
作者(外文):Lo, Yung-chi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
頁次:頁135-155
主題關鍵詞:論語論語點睛蕅益李卓吾四書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
  • 點閱點閱:30
     蕅益大師的《論語點晴》,引用署名李卓吾的《四書評》這部書,共有九十四處之多,可見其關係之密切。但《四書評》究竟是否為李卓吾所作,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其參考資料皆未引用到蕅師的《論語點晴》,因此本文簡單的敘述了這兩種相反的看法,作一討論,而認為偽託說所持的理由並不充分,《四書評》應為李贄作品無誤。另外, 就李卓吾的思想是以佛學為核心而融通三教、與卓吾《四書評》在儒家陣營裡是反對闢佛最力的程朱學派、以及卓吾著作的流通面是十分廣泛、和《四書評》中的思想與佛學有方便會通之處等四個角度,對《論語點晴》之所以大量的引用《四書評》,歸納出幾點原因。蕅益大師二十歲時,由於詮《論語》「顏淵問仁章」而大悟孔、顏心法。四十九歲時定稿的《論語點晴》中,將儒家的「仁體」解說為本覺之體,詮釋成佛教的如來藏性,而為《論語點晴》之思想核心,本文即從此章著手,以探索蕅益大師如何以佛教思想對儒家學說來會通,從而論述《論語點晴》一書的思想內容及其特色。
期刊論文
1.江燦騰(19881000)。李卓吾的生平與佛教思想。中華佛學學報,2,267-3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崔文印(1979)。李贄《四書評》真偽辨。文物,1979(4),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崔文印(1980)。《四書評》不是李贄著作的考證。哲學研究,1980(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建國(1983)。也談李贄《四書評》的真偽問題。貴州社會科學,1983(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正宜(1993)。方東樹詩學源流及其美感取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道原。景德傳燈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錦釗(1974)。李贄之文論。臺北:嘉新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廣(1983)。四書大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汝鈞(1992)。佛教思想大辭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宗羲、沈芝盈(1987)。明儒學案。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曾紘(1977)。李溫陵外紀。臺北市:偉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贄(1984)。焚書。臺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明)蕅益大師。論語點睛。論語點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南宋)朱熹(1989)。四書集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卓吾。四書評,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入法界體性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明)蕅益大師(1989)。靈峰宗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壇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