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翔鳳學論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路新生
作者(外文):Lu, Hsing-she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73
頁次:頁175-198
主題關鍵詞:宋翔鳳治學過庭錄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42
     學術界一般認為,向秀『莊子注』是魏末「竹林之游」時期的作品,這是一個誤解。向秀經歷了正始、魏末和晉初三個文化時代,雖然注釋『莊子』的工作亦完全可能開始於魏末,但是作為一部未竟的遺著,其最終「成書」,只能是作者的逝世時間 -- 西晉咸寧元年(公元二七五)前後。在血腥的魏晉禪代道路上,向秀曾追隨稽康,以『莊子』「人性自然」為旗幟反抗司馬氏虛偽的名教之治,是最後一個屈服政治強權的玄學思家,但最終成為西晉王朝的高官,與當年的正始、竹林名士一起在宦海中沉浮,其『莊子注』集中表達了他們在西晉前期的心態,開闢了以「入世」精神詮釋『莊子』的玄學新思路。從表面上看,向秀似乎擯棄了竹林之游的偏激傾向,回歸了正始之音,以『莊』學形式,重複複著儒、道合一的玄學主題,但是終極關懷卻發生重大變異;返樸歸真的社會理想被個體生命的舒適所替代,漢魏之際儒道哲學的社會批判精神被閹割,化為對一切不合理現實的認同。通過向秀等同「有待」與「無待」的迷遙論、「縱手放意」的養生論、「與變升降」的處世論和「名無而非無」的宇宙本體論四個思想要穴,可感知其學術命脈之所在。由於時代的局限,向秀「莊子注」無法擺脫傳統宇宙生成論的影響,致使其理論思維存在著本體與末用的對立,不能最終消除「無」與「有」、「自然」與「名數」之間的差異,未能解決玄學的歷史課題。同時,它表達了正始、竹林名士在第一次玄學思潮退潮時消極妥協的心態,不適合即將到來的第二次玄學高潮的社會載體-- 中朝名士的理論思口。因此,向秀『莊子注』誕生後,雖然在西晉前期一定範圍內「振起玄風」,促進了玄學的復甦,但是在玄學高潮到來的元康時期,卻被思想界冷落,未能流行於世於。而當玄學思潮因八王之亂再次跌入低谷時,其理論價值才被郭象重新發現。遺憾的是,郭象隱蔽而成功地運用般若學的「無本」思想,去掉了向秀哲學中傳統的宇宙生成論尾巴,吸收了其全部思想精華,使「名教」與「自然」徹底融為一體,解決了魏晉玄學的歷史課題,並將這一劃時代成果熔鑄在自己的『莊子注』中。向秀的原作則幾乎成了失去學術價值的空殼,在流傳中佚失,留下了關於向秀、郭象『莊子注』著作權的千古疑案。
期刊論文
1.路新生(19960900)。莊存與的治學與清代今文經學之興起。孔孟學報,72,95-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池田道浩(200310)。不染汚無明(不染汚無知)と所知障。印度学仏教学研究,52(1)=103,361-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路新生。從援佛入儒和儒釋之辨看理學之興衰與乾嘉考據學風的形成。哲學與文化,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章學誠、王雲五(主編)。文史通義。文史通義。中國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荀況。荀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翔鳳(1980)。論語說義。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伯崑(1988)。易學哲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翔鳳、梁運華(1986)。過庭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逢祿。書序述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張之洞(1983)。書目答問補正,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劉逢祿。左氏春秋考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朱熹。朱子語類,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先謙(1986)。皇清經解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皮錫瑞。書經通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南宋)朱熹。答袁機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清)宋翔鳳。大學古義說〈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西漢)司馬遷。史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勇(1996)。「大誥」作者及其年代,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清)宋翔鳳(1840)。論語說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