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四庫全書之纂修與清初崇實思潮之關係研究 : 以經史二部為主的觀察
作者:曾紀剛
出版日期:2005
出版項:臺北:花木蘭文化工作坊
集叢:古典文獻研究輯刊;初編 ; 第3冊/潘美月, 杜潔祥 (主編)
ISBN:9868115434
主題關鍵詞:學術思想中國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5
期刊論文
1.姜廣輝(199212)。明清實學研究現況述評。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4),10-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哲夫(199411)。四庫全書所表現的傳統文化特色考探。故宮學術季刊,12(2),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冠彪(1998)。清初君主與「資治通鑑」及「資治通鑑綱目」。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7,103-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仁安(1997)。明清庶吉士制度述論。史林,1997(4),3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記錄(1999)。《四庫全書總目》史學批評的特點。史學史研究,4,4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冠彪(198906)。明末清初思想家對經學與理學之辨析。九州學刊,3(2)=10,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冠彪(200010)。清高宗「御批歷代通鑑輯覽」編纂考釋。嶺南學報,2,131-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冠彪(199506)。清高宗綱目體史籍編纂考。國立編譯館館刊,24(1),129-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哲夫(198708)。縹缃羅列,連楹充棟--四庫全書特展詳實。故宮文物月刊,5(3),14-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哲夫(1995)。四庫全書子部小説家類圖書著錄之評議。故宮學術季刊,1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秉仁(199609)。明代的經筵日講。史耘,2,4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國榮(1998)。清代殿試抑文重字之弊。歷史檔案,2,130-131+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國榮(2001)。清朝最大的科場夾帶作弊案。歷史檔案,1,8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杜維運(1994)。邵晉涵之學。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1,35-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辛冠潔(198808)。漫説明清實學思潮。國文天地,4(3),74-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辛冠潔(198809)。漫説明清實學思潮。國文天地,4(4),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辛冠潔(198810)。漫説明清實學思潮。國文天地,4(5),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周積明(2000)。「四庫學」通論。故宮學術季刊,17(3),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昌彼得(198312)。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考。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35,161-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樂昌(199302)。實學觀念的歷史考察和現代詮釋--兼評明清思想史研究中的實用化價値取向。哲學與文化,20(2),209-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胡玉冰(2001)。宋朝漢文西夏史籍及其著者考述。寧夏大學學報,3,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唐亦男(1996)。從《中國哲學史》的新舊編--看馮友蘭先生哲學思想的辯證發展。鵝湖月刊,21(12),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啓成(200009)。對六經爲儒家經典説的再思考--兼論六經的其它問題。貴州大學學報,18(5),74-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錫洪(198011)。由四庫全書的聖諭看四庫全書的編纂。圖書館學刊,9,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程玉鳳(197602)。清初順康兩朝對於知識份子的籠絡政策。史學會刊,15,3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葉建華(1994)。論清初明史館館臣的史學思想。史學史研究,1994(4),2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葉高樹(199609)。清初言論控制政策中的漢文化因素。史耘,2,67-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葛玉紅、闞紅柳(2001)。清初的實學與史學。遼寧大學學報,29(3),5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葛榮晉(19900900)。「實學」是什麼?。國文天地,6(4)=64,74-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葛榮晉(19901100)。「實學」是什麼?。國文天地,6(6)=66,6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葛榮晉(1995)。明清實學與中國傳統價値觀念的轉變。哲學雜誌,12,164-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葛榮晉(200001)。中國實學研究及其前瞻。哲學雜誌,31,3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路新生(199405)。從援佛入儒和儒釋之辨看理學的興衰與乾嘉考據學風的形成。哲學與文化,240,443-4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鄒逸麟(1995)。歷代正史河渠志淺析。復旦學報,3,158-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仲華(2001)。試析清代考據學中以子證經、史的方法。清史研究,1,8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家駒(198708)。清高宗纂辑四庫全書與禁燬書籍。大陸雜誌,75(2),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家駒(198709)。清高宗纂辑四庫全書與禁燬書籍。大陸雜誌,75(3),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家駒(199203)。經筵日講﹣﹣康熙皇帝青年時期所受的公開教育。東吳文史學報,10,109-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桂騰(2001)。清代乾隆朝宮廷禮樂探微。中國音樂學,2001(3),43-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蔣義斌(199504)。劉知幾的語言觀。華岡文科學報,20,99-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羅炳良(199706)。邵晉涵史學批評述論。北方工業大學學報,9(2),5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慶彰(199212)。「實學」概念的檢討。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4),25-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壽安(199212)。乾嘉實學研究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4),19-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詹海雲(199212)。明清實學研究現況與未來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4)=8,16-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火慶(19820600)。清初學風與乾嘉考證之學。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5(6),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瓊㼆(19870600)。清初士大夫反滿之探討。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6,1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山井湧、盧瑞容(19860700)。明末清初的經世致用之學。史學評論,12,141-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吳哲夫(19920300)。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圖書著錄之評議。故宮學術季刊,9(3),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何冠彪(199806)。清代前期君主對官私史學的影響。漢學研究,16(1)=31,15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何冠彪(19990900)。清高宗「御撰資治通鑑綱目三編」的編纂與重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3),671-6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汪惠敏(19881200)。《四庫全書提要》對宋儒春秋學評騭之態度。中國書目季刊,22(3),7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王家儉(19891200)。晚明的實學思潮。漢學研究,7(2)=14,279-3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古清美(19851100)。清初經世之學與東林學派的關係。孔孟月刊,24(3)=279,44-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溝口雄三(19860700)。論明末清初時期在思想史上的歷史意義。史學評論,12,99-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昌彼得(199806)。「四庫學」的展望。書目季刊,32(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葛榮晉(19901000)。「實學」是什麼?。國文天地,6(5)=65,74-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許崇德(19980900)。「御用史學」理論對《四庫全書》史部「敕撰本」編纂的影響。故宮學術季刊,16(1),19-57+左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楊晉龍(19940300)。「四庫學」研究的反思。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349-3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王汎森(19980900)。清初思想中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3),557-5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杜維運(19900100)。清乾嘉時代流行於知識分子間的隱退思想。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7,63-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黃進興(19870300)。清初政權意識形態之探究:政治化的「道統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1),105-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汎森(19940600)。「心即理」說的動搖與明末清初學風之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2),333-3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吳哲夫(19991200)。四庫全書館臣處理叢書方法之研究。故宮學術季刊,17(2),19-40+左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劉兆祐(19830700)。民國以來的四庫學。漢學研究通訊,2(3)=7,146-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何佑森(19910600)。明末清初的實學。臺大中文學報,4,37-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王金凌(19930400)。易繫辭三陳九卦的制度理論。中山人文學報,1,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吳哲夫(19890700)。四庫全書修纂動機的探討。故宮文物月刊,7(4)=76,62-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Elman, BenjaminA.、張琰(199406)。清舉與經學的關係。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31-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司馬朝軍(200104)。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博士論文)。武漢大學,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秉仁(200106)。清代前期翰林院體制與儒生官僚格局(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聖益(199605)。四庫總目經部類敘疏證及相關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高樹(2001)。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杜維運(198904)。清乾嘉時代之史學與史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家儉(199407)。清史研究論藪。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邸永君(2002)。清代翰林院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炳良(200011)。18世紀中國史學的理論成就。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積明(199409)。紀昀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潤孫(1990)。海遺雜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皮錫瑞(1966)。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學琛(1996)。清代民族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維屏(199806)。紀昀與乾嘉學術。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祖武(199404)。中國學案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永瑢、紀昀(2001)。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紀昀(1996)。閲微草堂筆記。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梁國治(1983)。欽定國子監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清高宗(1983)。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金林(1987)。清代碑傳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簫統、李善(199409)。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覺羅勒德洪(1964)。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臺北: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育濟(1993)。理學.實學.樸學--宋元明清思想文化的主流。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漢民(2000)。宋明理學通論--一種文化學的解釋。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嘉錫(1997)。四庫提要辨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余嘉錫(200103)。余嘉錫説文獻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宋至明、梅良勇(199907)。馮友蘭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中華(199612)。馮友蘭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世愉(199911)。清代科舉制度考辯。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治安、杜家驥(1994)。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古代行政管理及官僚病剖析。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保淳(199812)。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南炳文(199110)。清代文化傳統的總結和中西大交流的發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香港嶺南學院翻譯系(1996)。學科‧知識‧權力。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倉修良(200003)。史家‧史籍‧史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高翔(2000)。近代的初曙--18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曹之(200103)。中國古籍編撰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郭松義(199502)。清代全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郭松義(199612)。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少明(199512)。漢宋學術與現代思想。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金陵(2001)。清代乾嘉文人與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祖武、汪學群(1998)。清代文化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鵬鳴(1999)。梁啓超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陸江兵(2000)。技術、理性、制度與社會發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楊國榮(2000)。善的歷程:儒家價值體系的歷史衍化及其現代轉換。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葛榮晉(199206)。中日實學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蕭一山(1943)。清代學者著述表。重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Macdonell, Diane、陳漳津(199502)。言説的理論。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Znaniecki, Florian、郟斌祥(2000)。知識人的社會角色。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Keitli Jenldns、賈士衡(199903)。歷史的再思考。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Foucault, Michel、錢翰(200002)。必須保衛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Kuhn, Thomas S.、王道還(2000)。科學革命的結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巴泰(1964)。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臺北: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捷先(19971100)。清史論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周積明(200110)。文化視野下的《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王茂、蔣國保、余秉頤、陶清(1992)。清代哲學。安徽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戴景賢、楊成彬、鄭大華、王壽南(199910)。胡適‧梁漱溟‧錢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紀昀、孫致中(1995)。紀曉嵐文集。河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杜維運(1998)。中國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黃愛平(1999)。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思想文化卷。瀋陽:遼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漆永祥(1998)。乾嘉考據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何懷宏(1998)。選舉社會及其終結:秦漢至晚清歷史的一種社會學闡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喬治忠(1994)。清朝官方史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鼓應(1989)。明清實學思潮史。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戚志芬(199512)。中國的類書政書與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Elman, Benjamin A.、趙剛(1995)。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余英時(1991)。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永瑢、紀昀(199709)。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張書才、呂堅(1997)。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趙爾巽、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國史館(1990)。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特登額(1966)。欽定禮部則例。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余慶蓉、王晉卿(1998)。中國目錄學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杜維運(1984)。清代史學與史家。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Bauman, Zygmunt、洪濤(2000)。立法者與闡釋者:論現代性、後現代性與知識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江藩(1998)。漢學師承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葛兆光(2000)。中國思想史: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吳懷祺(1996)。中國史學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張三夕(1992)。批判史學的批判 : 劉知幾及其史通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許冠三(1983)。劉知幾的實錄史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高路明(1997)。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馮友蘭(19841200)。三松堂自序。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覺羅勒德洪(1964)。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臺北: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王德昭(1982)。清代科舉制度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姜勝利(1997)。清人明史學探研。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馬鏞(2000)。中國教育制度通史(第五卷清代上)。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清高宗、張廷玉(1987)。清朝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崑岡(1963)。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臺灣中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徐珂(1996)。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Deleuze, Gilles、楊凱麟(2000)。德勒茲論傅柯。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金觀濤、劉青峰(1994)。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Turner, Bryan S.、馬海良、趙國新(2000)。身體與社會。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姜廣輝(1997)。走出理學:清代思想發展的內在理路。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章權才(1999)。宋明經學史。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呂元驄、葛榮晉(2000)。清代社會與實學。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余英時(1996)。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何冠彪(1996)。明清人物與著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Lentricchia, Frank、McLaughlin, Thomas、張京媛(1994)。文學批評術語。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葛榮晉(1994)。中國實學思想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張麗珠(19990000)。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黃愛平(1989)。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陳祖武(1992)。清初學術思辨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鼓應、辛冠潔、葛榮晉(1994)。明清實學簡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許寶強、袁偉(2000)。語言與翻譯的政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梁啟超(2000)。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葛兆光(1998)。中國思想史.第一卷.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李國鈞(1994)。中國書院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王俊義、黃愛平(1999)。清代學術文化史論。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吳哲夫(1990)。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林聰舜(1990)。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劉兆祐(1998)。中國目錄學。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錢穆(1997)。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鄭宗義(2000)。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高翔(1995)。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http://satum.ihp.sinica.edu.tw/~mct/newpage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故宮博物院宮中檔及軍機處檔摺件檢索系統,http://www.npm.gov.tw/gct.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故宮博物院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http://libnt.npm.gov.tw/s25/index.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祖武(2002)。從經筵講論看乾隆時期的朱子學。朱子學的開展:東亞篇。臺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