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理在氣中 : 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
作者:劉又銘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0
出版項:臺北:五南
ISBN:957112267X
主題關鍵詞:哲學中國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4) 博士論文(5) 專書(26)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1
期刊論文
1.杜維運(19721200)。顧炎武與清代歷史考據學派之形成。故宮文獻,4(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剛(19950300)。告別理學:顧炎武對朱學的批判。清華學報,25(1),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衷爾鉅(1995)。羅欽順的氣一元論。甘肅社會科學,1995(6),10-1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化民(1993)。羅欽順對理學的發展及與王守仁的論爭。學海,1993(5),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谷方(1990)。王廷相與明代批判理學思潮。中州學刊,1990(2),4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國保(1996)。王廷相「氣本」論的内在理路。江淮論壇,1996(2),79-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佑森(19781200)。顧亭林與黃梨洲--兼述清初朱子學。幼獅學誌,15(2),6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榮珂(19830500)。顧亭林哲學思想述評。嘉義農專學報,9,3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古偉瀛(19850100)。顧炎武政治思想研究之回顧。史學評論,9,133-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程一凡(19950600)。經世家顧炎武的史學精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4(上),14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又銘(19970100)。顧炎武「以情為本」的心性論。中華學苑,49,79-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杜維運(19720900)。顧炎武與清代歷史考據學派之形成。故宮文獻,3(4),1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兆茂(1992)。戴震與程朱理學。哲學研究,1992(1),66-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懷承(19920200)。戴震氣化流行的學說及其對傳統氣論的繼承與發展。中國文化月刊,148,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遐齡(1993)。戴震哲學之二三問題。復旦學報(社科版),1993(4),4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家民(19920600)。論張橫渠之「太虛即氣」。鵝湖學誌,8,161-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丁為祥(1999)。開放的心胸與多元相融的視野:張載研究的綜述與反思。文化中國,6(1),5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俊彥(19970300)。吳廷翰「以氣即理,以性即氣」的思想。華岡文科學報,21,6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方克立(1996)。二十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的回顧和展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6(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宗桂(19971100)。中國哲學研究的回顧、反思和展望--以中國大陸為例。哲學雜誌,22,108-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衷爾鉅(1988)。試探二程對明代氣一元論的影響。中州學刊,1988(6),5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樂昌(19930200)。實學觀念的歷史考察和現代詮釋--兼評明清思想史研究中的實用化價值取向。哲學與文化,20(2)=225,209-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曹文超(19641100)。論清初新儒哲學思潮。淡江學報,3,139-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何孝榮(1996)。論康熙提倡程、朱理學。史學集刊,1996(2),67-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國榮(1998)。經學的實證化及其歷史意蘊。文史哲,1998(6),78-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兆茂(1993)。戴震《孟子私淑錄》與《緒言》寫作先後辨析。中國哲學史季刊,1993(2),110-116+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成中英(19850600)。中國哲學範疇問題初探。漢學研究,3(1)=5,81-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衷爾鉅(1988)。理學和心學考辨--兼論確認「氣學」。甘肅社會科學,49,2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何佑森(19811200)。近三百年朱子學的反對學派。幼獅學誌,16(4),25-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路新生(19940500)。從援佛入儒和儒釋之辨看理學的興衰與乾嘉考據學風的形成。哲學與文化,21(5)=240,443-4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趙剛(1995)。論閻若璩「虞廷十六字」辨偽的客觀意義--與余英時先生商榷。哲學研究,1995(4),2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克武(19910300)。清代考證學的淵源--民初以來研究成果之評介。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1,140-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山井湧、盧瑞容(19860700)。明末清初的經世致用之學。史學評論,12,141-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壽安(19920600)。戴震義理思想的基礎及其推展。漢學研究,10(1)=19,57-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丘為君(19940700)。梁啟超的戴震研究--動機、方法、與意義。東海學報.文學院,35,6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丘為君(19941200)。清代思想史「研究典範」的形成、特質與義涵。清華學報,24(4),451-4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衷爾鉅(1988)。羅欽順開端明代氣學。哲學研究,1988(8),7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荒木見悟、廖肇亨(19961200)。對氣學解釋的質疑--以王廷相為中心。大陸雜誌,93(6),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溝口雄三(19860700)。論明末清初時期在思想史上的歷史意義。史學評論,12,99-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榮捷(19780900)。論戴震緒言與孟子私淑錄之先後。大陸雜誌,57(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懿梅(19820100)。戴東原哲學之評析。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5,281-3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周昌龍(19940600)。戴東原哲學與胡適的智識主義。漢學研究,12(1)=23,27-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鍾彩鈞(19950300)。羅整菴的理氣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6,199-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鍾彩鈞(19960300)。羅整菴的經世思想與其政治社會背景。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197-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汎森(19980900)。清初思想中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3),557-5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汎森(19940600)。「心即理」說的動搖與明末清初學風之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2),333-3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開府(19890600)。戴東原性理思想述評。國文學報,18,157-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何佑森(19910600)。明末清初的實學。臺大中文學報,4,37-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亨(19891200)。張載「太虛即氣」疏釋。臺大中文學報,3,55-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啟華(19910300)。乾嘉考據學興起的一些線索--兼論顧炎武錢大昕學術思想的發展關係。故宮學術季刊,8(3),105-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古偉瀛(1989)。從考據學到科學方法--顧炎武思想的近代意義。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535-5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一凡(1984)。顧炎武的私利觀。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81-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又銘(1995)。顧炎武以氣為本的宇宙觀。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159-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俊彥(1999)。王廷相的元氣無息論。紀念徐善同教授逝世四週年:章太炎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善同文教基金會(主辦) (會議日期: 1999月6月)。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正宜(1999)。羅欽順理學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在旭(1990)。戴東原哲學析評(博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惠青(1992)。孟子心性論與朱、戴二家詮釋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慶龍(1990)。顧炎武經史論--明末清初學術之變遷(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人鵬(1991)。閻若璩與古文尚書辨偽:一個學術史的個案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保瑞(1993)。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進路並重的形上學進路(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嘉怡(1998)。明代中期「以氣論性」說的崛起--羅欽順與王廷相人性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森永(1991)。從理本論到氣本論--明清儒學理氣觀念的轉變(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錦賢(1989)。戴東原思想析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健財(1989)。戴震反程朱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赤塚忠、金谷治、福永光司、山井湧、張昭(1981)。中國思想史。臺北:儒林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述先(199507)。哲學思考漫步。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英時(1996)。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從明清思想基調的轉換看儒學的現代發展。香港:八方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儷生(1992)。日知錄導讀。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重志(1993)。顧炎武的治學方法論。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村瀨裕也、王守常、卞崇道、于時化、劉榮、史學善(1996)。戴震的哲學--唯物主義與道德價值。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啟超(1979)。戴東原。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適(1986)。戴東原的哲學•引論。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熹。朱文公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李慶(1992)。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立文、岑賢安、徐蓀銘、蔡方鹿、張懷承(1989)。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立文(1996)。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天。台北:七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立文(1996)。心。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葵菊(1993)。中國歷代思想史:清代卷。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岱年(1993)。張岱年自傳。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順孫、黃坤(1992)。大學纂疏・中庸纂疏。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廷翰、容肇祖(1984)。吳廷翰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康有為、蔣貴麟(1987)。南海康先生口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岱年(1994)。中國唯物論史。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加藤常賢、蔡懋棠(1978)。中國思想史。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君勱(1979)。新儒家思想史。臺北:張君勱先生獎學金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育濟(1992)。天理與人欲--理學理欲觀演變的邏輯進程。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羅光(1981)。中國哲學思想史(清代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夫之(1992)。張子正蒙注。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冒懷辛(1992)。孟子字義疏證全譯。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開(1992)。戴震評傳。江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姜國柱(1990)。吳廷翰哲學思想探索。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衷爾鉅(1988)。吳廷翰哲學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馮達文(1997)。宋明新儒學略論。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葛榮晉(199201)。王廷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祖武(1999)。清儒學術拾零。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立文(1997)。性。台北:七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蒙培元(1998)。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侯外廬(1992)。中國思想通史(卷五):中國早期啓蒙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Elman, Benjamin A.、趙剛(1995)。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戴震(1980)。戴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戴震、趙玉新(1990)。戴震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岱年(1987)。中國哲學大綱。臺北:彙文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載(198112)。張載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國榮(1994)。善的歷程--儒家價值體系的歷史衍化及其現代轉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鮑國順(1997)。戴震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牟宗三(1985)。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立文(1994)。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氣。漢興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顧炎武、黃汝成、秦克誠(1994)。日知錄集釋。湖南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宗羲(1987)。明儒學案。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韋政通(1988)。中國思想史。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立文(1997)。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人道篇)。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夫之、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1996)。讀四書大全說。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吳汝鈞(1995)。儒家哲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梁啟超(1994)。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華正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戴震、何文光(1982)。孟子字義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7)。朱子語類。台北:華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王夫之、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1996)。周易內傳。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張立文(1993)。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溝口雄三、索介然、龔穎(1997)。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立文(1991)。戴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曾昭旭(1983)。王船山哲學。遠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蒙培元(1989)。理學範疇系統。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朱建民(19890000)。張載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黃秀璣(1987)。張載。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王廷相(1989)。王廷相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姜廣輝(1997)。走出理學:清代思想發展的內在理路。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陸寶千(1983)。清代思想史。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錢穆(1980)。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王守仁、陳榮捷(1983)。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古清美(1990)。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李紀祥(1992)。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福濱(1983)。晚明理學思想通論。臺北:環球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1984)。宋明理學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牟宗三(1979)。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余英時(1996)。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張立文(1996)。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林安梧(19870000)。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胡楚生(1988)。清代學術史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王守仁、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張立文(1991)。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程顥、程頤(1982)。二程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李存山(1990)。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葛榮晉(1994)。中國實學思想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顧炎武(1984)。顧亭林詩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沈嘉榮(1994)。顧炎武論考。江蘇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金春峰(19980000)。朱熹哲學思想。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張麗珠(19990000)。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容肇祖(1993)。中國歷代思想史:明代卷。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陳祖武(1992)。清初學術思辨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羅欽順、閻韜(1990)。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顧炎武、徐文珊(1979)。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1987)。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林安梧(1995)。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楊儒賓(19930000)。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牟宗三(1997)。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方東美、孫智燊(1984)。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臺北:成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Mclnerney, Peter K.、林逢祺(1996)。哲學概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蒙培元(19900000)。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張岱年(1994)。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來(1994)。宋明理學。臺北: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林聰舜(1990)。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葛榮晉(1993)。中國哲學範疇導論。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朱熹、鵝湖月刊社(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成中英(1986)。儒家思想的發展與戴震的「善之哲學」。知識與價值--和諧、真理與正義之探索。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86)。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問題與主義。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穆(1979)。羅整菴學述。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穆(1980)。顧亭林學述。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穆(1980)。記鈔本戴東原孟子私淑錄。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章太炎(1985)。釋戴。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黎建球(1990)。戴震人性論評析。中國人性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俊傑(1997)。戴震的孟子學解釋及其涵義。孟學思想史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成中英(1986)。易經中的「理」與「氣」--對中國哲學中「有」與「無」的重新考察。知識與價值--和諧、真理與正義的探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適(1986)。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治學的方法與材料。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適(1986)。治學的方法與材料。治學的方法與材料。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