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張愛玲與臺灣文學史的撰寫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陳芳明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Fang-ming
出版日期:1998
卷期:27:6=318
頁次:頁54-72
主題關鍵詞:張愛玲臺灣文學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1981)。French Feminism in an International Frame。Yale French Studies,62,154-184。  new window
2.唐文標(19730800)。詩的沒落--香港臺灣新詩的歷史批判。文季,1,1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迅雨(1944)。論張愛玲的小說。萬象,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蘭成(1944)。評張愛玲。雜誌,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蘭成(1944)。評張愛玲。雜誌,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柳雨生(1944)。說張愛玲。風雨談,1944(十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譚正璧(1944)。論蘇青與張愛玲。風雨談,1944(十一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夏志清(19570620)。張愛玲的短篇小說。文學雜誌,2(4),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文標(1973)。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什麼人。龍族詩刊,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銀正雄(19750200)。評唐文標的〈論張愛玲早期小說〉。書評書目,22,67-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銀正雄(1975)。評唐文標的論張愛玲早期小說。書評書目,23,4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翟(19761000)。看〈張愛玲雜碎〉(唐文標著)。書評書目,42,5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西寧(19761000)。先覺者、後覺者、不覺者--談〈張愛玲雜碎〉(唐文標著)。書評書目,42,76-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文標(19730800)。僵斃的現代詩。中外文學,2(3),18-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古繼堂(1992)。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光廉、劉增人(1991)。中國新文學發展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愛玲。張愛玲全集。大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愛玲。張愛玲小說全編。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司馬長風(1979)。中國新文學史。香港:司馬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石濤(1987)。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瑞金(1991)。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台北:自立報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夏志清、劉紹銘(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友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68)。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台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愛玲(1968)。秧歌。台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愛玲(1968)。怨女。台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愛玲(1968)。半生緣。台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知悌(1976)。文學,休走:現代文學的考察。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尹雪曼(1975)。中華民國文藝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唐文標(1986)。張愛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愛玲(1968)。流言。台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鳳儀(1996)。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60513)。張愛玲小說在大陸惹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芳明(19950913)。張愛玲與台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志清(19570820)。評《秧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明(19951009)。毀滅與永恆:張愛玲的文學精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禎和、邱彥明(1990)。張愛玲在台灣。張愛玲的世界。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迅雨(1977)。論張愛玲的小說。張愛玲雜碎。台北:聯經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蘭成(1984)。評張愛玲。張愛玲資料大全集。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柳雨生(1984)。說張愛玲。張愛玲資料大全集。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正璧(1984)。論蘇青與張愛玲。張愛玲資料大全集。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愛玲(1992)。憶胡適之。張看。台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水晶(1969)。讀張著「怨女」偶拾。拋磚記。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水晶(1969)。讀張愛玲新作有感。拋磚記。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水晶(1973)。尋張愛玲不遇。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台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水晶(1973)。蟬--夜訪張愛玲。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台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水晶(1973)。夜訪張愛玲補遺。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台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殷允芃(1971)。訪張愛玲女士。中國人的光輝及其他。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愛玲的小說藝術] 跋。張愛玲的小說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水晶(1973)。潛望鏡下一男性。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台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夏志清(1973)。[張愛玲的小說藝術] 序。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台北:水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芳明(1976)。檢討民國六十二年的詩評。詩和現實。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柏燕(1973)。從張愛玲的小說看作家地位的論定。文學探索。台北:書評書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夏志清(1973)。文學雜誌。文學探索。台北:書評書台北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柏燕(1973)。大江東去與曉風殘月。文學探索。台北:書評書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水晶(1973)。殊途同歸。文學探索。台北:書評書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芳明(1994)。魯迅在台灣。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澤(1994)。盜火者魯迅其人其文。魯迅小說集。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唐文標(1986)。張愛玲雜碎。張愛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唐文標(1986)。一級一級走進沒有光的所在:張愛玲早期小說長論。張愛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唐文標(1986)。又熱又熟又滑又濕。張愛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以亮(1981)。唐文標的「方法論」。昨日今日。台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拓(1976)。談張愛玲「半生緣」。張愛玲與宋江。台北:藍燈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拓(1976)。「怨女」和「金鎖記」的比較。張愛玲與宋江。台北:藍燈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拓(1976)。介紹一本散文--「流言」。張愛玲與宋江。台北:藍燈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拓(1976)。從另一個角度談張愛玲的小說。張愛玲與宋江。台北:藍燈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顏元叔(1976)。唐文標事件。文學,休走:現代文學的考察。臺北:遠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