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借銀燈說傳奇:張愛玲電影劇本與小說研究
作者:許珮馨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集叢:文史哲大系;303
ISBN:9789863390589
主題關鍵詞:電影劇本小說張愛玲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
期刊論文
1.朱水涌、宋向紅(2007)。好萊塢電影與張愛玲的「橫空出世」。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5),86-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偉貞(20080600)。上海.1947.張愛玲電影緣起--兼談《不了情》、《太太萬歲》劇本的人生參照。中外文學,37(2)=421,139-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芳明(19981100)。張愛玲與臺灣文學史的撰寫。中外文學,27(6)=318,54-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紀蕙(19980300)。文學與電影的框架轉換。電影欣賞,16(2)=92,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小妍(20080700)。女人作為隱喻:《色|戒》的歷史建構與解構。戲劇研究,2,209-2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梅家玲(20060500)。微微嗆人的金灰:張愛玲看戲。聯合文學,22(7)=259,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宏球(1995)。論電影影像的幻覺性與陌生化。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顯杰(1995)。電影敘事中畫面構圖的「語式」功能。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衛國(2000)。聲畫對立的藝術效果。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谷啟珍(1998)。影視中的時間蒙太奇及其審美意義。求是學刊,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偉禎(19951000)。如藕絲般相連--張愛玲小說與改編電影的距離。聯合文學,11(12)=132,3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喜絨(1996)。張愛玲的《傳奇》與繪畫藝術。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麗(2008)。論張愛玲對鴛鸯蝴蝶派的傳承與超越。邵陽學院學報,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春耕(2002)。論中國倫理情節劇電影的敘事傳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少白(1984)。辯證地歷史地看待電影和電影文學。電影文學,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祥偉、王鳳霞(2008)。通俗小說中的自我意識與讀者意識。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辛金順(20040600)。文本、影像與女性符號的再複製--論張愛玲的小說電影。中外文學,33(1)=385,4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琴、冉小平(2005)。鴛鴦蝴蝶派文學新論。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桑地(2000)。電影改編與審美轉換。電影藝術,200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榮(2008)。桑弧與劉別謙--以《太太萬歲》為例。當代電影,20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巍(2006)。"鴛鴦蝴蝶派"文學與早期中國電影情節劇觀念的確立。當代電影,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山(1995)。略論三、四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文化傳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世雄(1996)。電影思維和戲劇思維的互相滲透。藝術百家,19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華明(1998)。梅特林克的「靜劇」。戲劇文學,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齊效斌(2001)。再論藝術符號的轉換規律。唐都月刊,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鄭培凱、周昭翡(19990800)。電影與文學--如何講故事:文字與影像的藝術呈現。聯合文學,15(10)=178,142-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鄭樹森(20050900)。張愛玲與兩個片種。印刻文學生活誌,2(1)=25,154-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錢乃榮(2007)。上海20世紀三、四十年代電影的現代性。上海大學學報,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錢乃榮(2007)。上海20世紀三、四十年代電影的現代性。上海大學學報,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顏純鈞(2000)。從劇本的文學性到電影的文學性。電影藝術,200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顏純鈞(2000)。論文學對電影的影響。福建論壇(文史哲版),20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竇小燁(1998)。論故事對於電影的重要性。當代電影,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饒曙光(2005)。《太太萬歲》與喜劇萬歲。當代電影,20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愛玲(19870300)。張愛玲影評五則:〈婆媳之間〉、〈鴉片戰爭〉、〈「秋歌」和「烏雲蓋月」〉、〈「萬紫千紅」和「燕迎春」〉、〈借銀燈〉。聯合文學,3(5)=29,5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康來新(1999)。對照記--張愛玲與《紅樓夢》。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臺北:麥田。29-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紀蕙(1996)。不一樣的玫瑰故事:《紅玫瑰/白玫瑰》顛覆文字的政治策略。中國電影:歷史、文化與再現--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發展與文化變遷研討會。臺北:中國電影史料研究會: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傳播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澤(1999)。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台北:城邦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鍾正道(2003)。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瑩瑩(2000)。閱讀與改寫:作為電影現象的「張愛玲電影」研究(碩士論文)。北京電影學院,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淑芸(2012)。張愛玲《小團圓》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韻柔(2007)。顯學外的另一章--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婉鈴(2015)。張愛玲小說與改編電影的互文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淑珠(2012)。張愛玲《雷峰塔》《易經》小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詩羽(2012)。張愛玲小說《易經》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宜文(2001)。張愛玲的文學投影--臺、港、滬三地張派小說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多鈺(2005)。中國電影百年1905-1976。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樹森(2007)。從諾貝爾到張愛玲。臺北:INK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atman, Seymour、徐強(2013)。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lázs, Béla、何力(1986)。電影美學。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俊雄、張志偉(2001)。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oucault, Michel、王德威(1998)。知識的考崛。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愛玲(1991)。紅樓夢魘。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愛玲(1991)。秧歌。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愛玲(1991)。半生緣。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愛玲(1991)。惘然記。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愛玲、陳子善(2005)。沉香。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司馬新、徐斯(1996)。張愛玲與賴雅。臺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文標(1984)。張愛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炳良(1983)。張愛玲短篇小說論集。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葆石(1998)。超前與跨越:胡金銓與張愛玲。香港臨時政府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登山(2003)。傳奇未完:張愛玲。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Murray, Edward、邵牧君(1989)。電影化的想像--作家和電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Lindgren, Ernest、何力、李庄藩、劉芸(1979)。論電影藝術。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Monaco, James、周晏子(1985)。如何欣賞電影。臺北:中華民國電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Bobker, Lee Robert、伍菡卿(1986)。電影的元素。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Martin, Marcel、何振淦(1980)。電影語言。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Arnheim, Rudolf、楊躍(1986)。電影作為藝術。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Eisenstein, Sergei Mikhailovich、尤列涅夫、魏邊實、伍菡卿、黃定語(1962)。愛森斯坦論文選集。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Kracauer, Sigfrird、邵牧君(1981)。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Pudovkin, V. I.、多林斯基、羅慧生、何力、黃定語(1962)。普多夫金論文選集。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志敏(1996)。現代電影美學基礎。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金丹元(2001)。影視美學導論。上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紅軍(1992)。電影與新方法。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衛、蒲震元、周涌(2000)。當代電影美學文選。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潘秀通、萬麗玲(1991)。電影藝術新論--交叉與分離。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永泗(2000)。影視光線藝術。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書亮(2000)。電影藝術與技術。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森堯(2001)。天光雲影共徘徊--文學、電影及其他。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鄭國恩(2002)。影視攝影構圖學。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Arnheim, Rudolf(1984)。Film as Ar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36.Clements, Ben、Rosenfeld, David、塗紹基(1983)。攝影構圖。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杜雲之(1978)。中國的電影。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水晶(1996)。張愛玲未完。臺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蔡登山(2007)。色戒愛玲。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Bordwell, David、游惠貞、李顯立(1994)。電影意義的追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Mascelli, Joseph V.、羅學濂(2000)。電影的語言。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Pudovkin, V. I.、劉森堯(1980)。電影技巧與電影表演。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夏志清(2013)。張愛玲給我的信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水晶(1993)。張愛玲的小說藝術。臺北:大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歐梵(2007)。自己的空間:我的觀影自傳。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Zettl, Herbert、廖祥雄(1994)。映像藝術--電影電視的應用美學。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劉紹銘(2007)。張愛玲的文字世界。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彭吉象(2002)。影視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Derrida, Jacques、張寧(2004)。書寫與差異。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愛玲(2010)。色,戒:短篇小說集.1947年以後。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愛玲、趙丕慧(2010)。雷峰塔。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愛玲、趙丕慧(2010)。易經。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張愛玲(2009)。小團圓。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Eisenstein, Sergei Mikhailovich、富瀾(1998)。蒙太奇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張愛玲(1993)。餘韻。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李歐梵(1996)。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Peng, Hsiao-yen、Dilley, Whitney Crothers(2014)。From Eileen Chang to Ang Lee: Lust/caution。Routledge。  new window
58.李達義(2000)。好萊塢、電影、夢工廠。臺北:揚智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顧祿(1999)。清嘉錄。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Bordwell, David、李顯立、吳佳琪、游惠貞(1999)。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譚學純、朱玲(2001)。廣義修辭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簡政珍(1993)。電影閱讀美學。臺北:書林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胡蘭成(1976)。今生今世。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佐藤忠男、廖祥雄(1997)。電影的奧秘。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李黎(2006)。浮花飛絮張愛玲。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姚一葦(1967)。藝術的奧秘。台北:開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Bazin, André、崔君衍(1995)。電影是什麼?。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Kawin, Bruce F.、李顯立(1996)。解讀電影。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王瑋(1995)。意義與空白--當代香港電影觀察。台北:萬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Schatz, Thomas、李亞梅(1999)。好萊塢類型電影:公式.電影製作與片廠制度。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西格蒙得.佛洛依德、楊韶剛、高申春(2000)。超越快樂原則:群體心理學與自我分析自我與本我抑制、症狀與焦慮。臺北市:知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王墨林(1981)。中國的電影與戲劇。聯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王德威(1988)。眾聲喧嘩。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Field, Syd、曾西霸(1993)。實用電影編劇技巧。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余斌(1997)。張愛玲傳。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李歐梵(2006)。蒼涼與世故:張愛玲的啟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周芬伶(1999)。艷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臺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Betton, Gérard、劉俐(1990)。電影美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上海通社(1984)。上海研究資料續集。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李道新(2000)。中國電影史:1937-1945。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鍾雷(1965)。五十年來的中國電影。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張愛玲(1991)。怨女。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張愛玲(1991)。張看。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張愛玲(1991)。第一爐香--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二。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周蕾、羅童(1995)。寫在家國以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張愛玲(1993)。續集。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夏志清、劉紹銘(1991)。中國現代小說史。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張愛玲(1992)。張愛玲散文全編。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劉心皇(1970)。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西周生、袁世碩、鄒宗良(2000)。醒世姻緣傳。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焦雄屏(19980000)。時代顯影 : 中西電影論述。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Bordwell, David、Thompson, Kristin、曾偉禎(2013)。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蘇偉貞(2002)。孤島張愛玲--追蹤張愛玲香港時期(1952-1955)小說。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Said, Edward W.、薛絢(2009)。世界‧文本‧批評者。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周華山(1990)。解構香港電影。青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高辛勇(1987)。形名學與敘事理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黃淑嫻(2013)。香港影像書寫:作家、電影與改編。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止庵、萬燕(2003)。張愛玲畫話。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黃慶萱(1975)。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張子靜、季季(2005)。我的姊姊張愛玲。台北:INK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唐文標(1982)。張愛玲卷。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鄭樹森(2005)。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台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王德威(1993)。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蘇偉貞(2011)。長鏡頭下的張愛玲:影像.書信.出版。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一。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Hayword, Susan、鄒瓚、孫柏、李玥陽(2013)。電影關鍵研究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周蕾、孫紹誼(20010000)。原初的激情:視覺、性慾、民族誌與中國當代電影。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朱剛(1999)。薩伊德。臺北:生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張愛玲(1991)。流言。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鄭樹森(2004)。張愛玲的世界。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Vanoye, F.、Frey, F.、Leté, A.、劉俐(2002)。電影。台北:中央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林幸謙(20000000)。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重讀張愛玲。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張愛玲、莊信正(2008)。張愛玲來信箋註。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淳子(2006)。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陳子善(2010)。研讀張愛玲長短錄。臺北市:九歌出版社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2002)。再讀張愛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李天鐸(1996)。當代華語電影論述。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林年同(1991)。中國電影美學。台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Metz, Christian、劉森堯(1996)。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王宏志、李小良、陳清僑(1997)。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王璟(2014)。譯者的介入:張愛玲文學翻譯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嚴紀華(20070000)。看張.張看:參差對照張愛玲。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錢鍾書(1990)。管錐篇。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Chang, Eileen、Schamus, James、Wang, Hui-Ling(2007)。Lust, Caution: The Story, the Screenplay, and the Making of the Film。New York:Pantheon Books。  new window
125.張愛玲(1992)。愛默森選集。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張愛玲(1992)。海上花開。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張愛玲(1992)。海上花落。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張愛玲(2010)。惘然記:散文集二.一九五○~八○年代。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張愛玲(2010)。對照記:散文集三•一九九○年代。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張愛玲、鄭遠濤(2010)。少帥。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藍天雲(2010)。張愛玲:電懋劇本集2.舉案齊眉。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藍天雲(2010)。張愛玲:電懋劇本集1.好事近。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藍天雲(2010)。張愛玲:電懋劇本集3.南北和。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藍天雲(2010)。張愛玲:電懋劇本集4.海上憶舊。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宋以朗、符立中(2013)。張愛玲的文學世界。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高全之(2014)。張愛玲學續編。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陳子善(2012)。張愛玲生平與創作考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陶小紅(2014)。張愛玲與《紅樓夢》。北京:北京大學語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楊曼芬(2015)。矛盾的愉悅--張愛玲上海關鍵十年揭密。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中國電影出版社編輯部(1987)。電影的文學性討論文選。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香港電影資料館(2000)。理想年代: 長城,鳳凰的日子。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黃愛玲(2000)。國泰故事。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中國新文學大系編輯委員會(1990)。中國新文學大系1937-1949:第19集電影卷。上海: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佘小傑(2004)。中國現代社會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吳禮權(2001)。修辭心理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沈謙(1992)。修辭方法析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鄭樹森(1999)。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上海電影史料編輯組(2001)。文華影片公司沿革。上海:香港:上海電影局史志辦公室: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Eberard, Wolfram(1972)。The Chinese Silver Screen: Hong Kong and Taiwanese Motion Pictures in the 1960s。Taipei:Orient Culture Service。  new window
150.林幸謙(20000000)。張愛玲論述:女性主體與去勢模擬書寫。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De Beauvoir, Simone、陶鐵柱(1999)。第二性。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鍾正道(20120000)。佛洛伊德讀張愛玲。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張愛玲(1991)。赤地之戀。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張愛玲(1994)。對照記--看老照相簿。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張愛玲(2004)。同學少年都不賤。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于青、金宏達(1994)。張愛玲研究資料。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周芬伶(20050000)。孔雀藍調:張愛玲評傳。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高全之(2003)。張愛玲學:批評.考證.鉤沉。台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陳子善(1995)。私語張愛玲。浙江杭州市: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陳子善(2001)。說不盡的張愛玲。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盧正珩(1994)。張愛玲小說的時代感。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蘇偉貞(2003)。張愛玲的世界續編。臺北市: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李今(2000)。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Samoyault, Tiphaine、邵煒(2003)。互文性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王德威(2008)。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李歐梵、毛尖(2000)。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上海1930-1945。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林幸謙(2007)。張愛玲:文學.電影.舞台。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張愛玲、宋淇、宋鄺文美、宋以朗(2010)。張愛玲私語錄。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蔡鳳儀(1996)。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張愛玲(2010)。華麗緣:散文集一.一九四○年代。皇冠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李歐梵、毛尖(2001)。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周蕾、蔡青松(19950000)。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杜雲之(1972)。中國電影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呂文翠(20160000)。易代文心:晚清民初的海上文化賡續與新變。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Giannetti, Louis D.、焦雄屏(1998)。認識電影。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陳芳明(20110000)。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Said, Edward Wadie、彭淮棟(2010)。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張愛玲(2008)。重訪邊城。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沈雙(2010)。零度看張:重構張愛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康來新(19850200)。玲瓏塔:試評〈張愛玲的小說世界〉(張健主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符中立(20070923)。張愛玲的電影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樹森,蘇偉貞(20051107)。聯副高峰對話:張愛玲的故事還沒完--淒迷魅麗與傾心吐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莊宜文(2007)。百年傳奇的現代演繹--《金鎖記》小說改寫與影劇改編的跨文本性。張愛玲:文學.電影.舞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偉貞(2007)。自誇與自鄙--張愛玲的書信演出。張愛玲:文學.電影.舞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也斯(2010)。張愛玲的刻苦寫作與高危寫作。零度看張。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昊(2001)。二十年香港粤語喜劇電影的初步內容分析。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芬伶(2002)。張愛玲與電影。張愛玲文集、補遺。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以亮(1995)。文學與電影中間的補白。私語張愛玲。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奕華(2002)。片廠如戰場:當張愛玲遇上林黛。國泰故事。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殷允芃(1995)。訪張愛玲女士。私語張愛玲。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子善(2007)。1945-1949年間的張愛玲。張愛玲:文學‧電影‧舞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耀成(2001)。張愛玲/摩里斯--記第廿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從新浪潮至後現代。香港:洪葉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馮晞乾(2010)。張愛玲的電懋劇本。張愛玲:電懋劇本集1.好事近。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樹森(1995)。張愛玲與《哀樂中年》。私語張愛玲。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