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由主義傳統與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崛起
作者:侯作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zuoh-Jen,Hou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芳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自由主義現代主義台灣文學五○年代六○年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3) 專書(7)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6
戰後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崛起,與五四以來形成的自由主義傳統有相當的關係。自由主義作為五四精神的重要型塑成分,曾經對中國新文學在內容意識的奠立和形式技巧的拓展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自由主義的精神也透過胡適等知識份子的傳播而成為一種思想傳統。
到了五○年代的台灣,自由主義傳統經《自由中國》、《文學雜誌》、《文星》刊物的創辦而延續,並對台灣的政治、思想文化與文學發展產生影響。三份刊物主張思想言論和創作自由,促使戰後台灣的文學主流,漸漸從反共文學向現代主義文學轉移,並與現代詩、藍星、創世紀詩人保持良好互動,《文學雜誌》也直接啟發了《現代文學》在現代小說創作上的成績,共同締造了六○年代蓬勃發展的現代文藝運動。這是自五四文學革命以來,在藝術創造上的再提昇。
本論文不計緒論與結論,共分為八章十六節。第一章交代自由主義傳統的形成,及其對五四以來新文學的影響。第二章至第八章則聚焦於戰後台灣的文學環境,先探討五○年代反共文學如何蔚為主流,並出現何種缺點及檢討意見,而有改革之需求。然後再分別探討《自由中國》、《文學雜誌》、《文星》對政治、思想文化與文學革新的貢獻,還有《現代文學》在六○年代所創造的文學成績,最後加入現代詩運動和現代詩論戰的完整分析,藉此了解現代主義文學興起的過程,以及自由主義傳統於其中展現的啟發與助成之力。各章標題如下:
第一章「自由主義傳統與五四以來新文學的建立發展」
第二章「戰後台灣反共文學主流論述的形成與轉移」
第三章「《自由中國》的自由民主訴求與文學表現」
第四章「《文學雜誌》對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導引」
第五章「《文星》的思想啟蒙與現代文藝運動」
第六章「《現代文學》與六○年代台灣現代主義的推展」
第七章「台灣現代詩運動的興起與發揚」
第八章「現代詩論戰的傳播與影響」
參考書目
一、專書:
Alan Bullock著,董樂山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台北:究竟出版社,民國八十九年)。
Frederick Watkins著,李豐斌譯《西方政治傳統:近代自由主義之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大衛‧克里斯托編《劍橋百科全書》(台北:貓頭應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
中國文藝協會(鍾雷)編《文協十年》(台北:中國文藝協會,民國四十九年)。
中國文藝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文藝年鑑》(台北:平原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文訊雜誌社編《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雜誌社,民國八十五年)。
王雲五總編輯《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年)。
王夢鷗編選《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論評集》(台北:天視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王德威著《小說中國》(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
王德威著《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
王錦厚著《五四新文學與外國文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尹雪曼編《中華民國文藝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
尹康莊著《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廣東:暨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皮述民等著《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
司馬長風著《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古繼堂著《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
白少帆等著《現代台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白先勇著《第六隻手指》,(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
白先勇著《驀然回首》(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
丘為君、陳連順編《中國現代文學的回顧》(台北:龍田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
石元康著《當代自由主義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new window
史華慈等著,周陽山等編《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朱自清等編《聞一多全集》四冊(台北:里仁書局,民國八十九年)。
朱自清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香港:香港文學研究社,民國五十七年)。
朱壽桐主編《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史》(上下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江宜樺著《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九十年)。new window
呂正惠著《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
呂正惠著《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
狄百瑞著,李弘祺譯《中國的自由傳統》(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何欣著《現代歐美文學概述:象徵主義至二次大戰》(台北:書林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何欣編《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論爭集》(台北:天視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余光中著《焚鶴人》(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
余光中著《掌上雨》(台北:大林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余光中編《秋之頌:梁實秋先生紀念文集》(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李思孝著《從古典主義到現代主義》(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李敖著《文化論戰的一些史料與笑料》(台北:遠流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
李敖著《閩變研究與文星訟案》(李敖自印,民國五十四年)。
李敖著《李敖回憶錄》(台北:商周出版社,民國九十年)。
李歐梵著《中西文學的徊想》(台北:遠景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李歐梵著《現代性的追求》(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李歐梵編選《新感覺派小說選》(台北:允晨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
吳福輝著《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八月)。
沈衛威著《回眸學衡派:文化保守主義的現代命運》,(台北:立緒出版社,民國八十九年)。
沈衛威著《學思與學潮:胡適傳》,(台北:立緒出版社,民國八十九年)。
易竹賢著《胡適與現代中國文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周伯乃著《現代詩的欣賞》(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九年)。new window
周策縱著《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周策縱等著《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洛夫著《詩人之鏡》(高雄:大葉書店,民國五十八年)。
紀弦著《千金之旅:紀弦半島文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紀弦著《紀弦回憶錄》(全三部)(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國九十年十二月)。
紀弦著《紀弦論現代詩》(台中:藍燈出版社,民國五十九年)。
林以亮著《林以亮詩話》(台北:洪範書店,民國六十五年)。
林亨泰著《找尋現代詩的原點》(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民國八十三年)。
林亨泰著《見者之言》(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民國八十三年)。
林明德編《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國九十年)。
林海音著《芸窗夜讀》(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林毓生著《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林載爵等編《嚴復合集》第十一冊,(台北: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出版,民國八十七年)。
范希周主編《台灣研究論文集》,(福建:廈門大學出版,二○○○年)。
施淑女著《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
胡適著《胡適文存》(一至四集)(台北:遠東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九年)。
胡適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七十九年)。
胡偉希等著《十字街頭與塔:中國近代自由主義思潮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柏楊著《對話戰場》(台北:林白出版社,民國八十九年)。
旅人編著《中國新詩論史》(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民國八十年)。
格里德著,魯奇譯《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馬森著《西潮下的中國現代戲劇》(台北:書林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new window
唐德剛譯註《胡適口述自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
夏志清著《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八十年)。
夏志清著《人的文學》(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
夏志清著《愛情‧社會‧小說》(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
夏祖麗著《林海音傳》(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民國八十九年)。
夏濟安著《夏濟安選集》(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現代文學社編《現文因緣》(台北:現代文學社,民國八十年十二月)。
張玉法著《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八十三年)。
張明貴著《自由論:西方自由主義的發展》(台北:台灣書店,民國八十七年)。new window
張明貴著《當代政治思潮》(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
張忠棟等編《現代中國自由主義資料選編:什麼是自由主義》(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張健編著《中國現代詩》(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八十三年)。
張健著《古典到現代》(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五年)。
張詩源著《出版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警察雜誌社,民國四十三年)。
張誦聖著《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國九十年)。
張道藩著《張道藩先生文集》(台北:九歌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張寶琴等主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
許世旭著《新詩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七年)。
許志英著《五四文學精神》(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梁啟超著《飲冰室全集》(台南:大孚書局,民國七十九年)。
梁實秋著《浪漫的與古典的》(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
梁實秋著《梁實秋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六十四年)。
陳芳明著《危樓夜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陳芳明著《後殖民台灣》(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九十一年)。
陳敬之著《「新月」及其重要作家》(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陳萬雄著《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九七年)。
麥穗《詩空的雲煙:台灣新詩備忘錄》(台北:詩藝文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
舒蘭著《中國新詩史話》一至四冊(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民國八十七年)。
葛賢寧‧上官予編著《五十年來的中國詩歌》(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八十一年)。
無非著《文星!問題!人物!》(台北:龍門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傅孟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台北:天下文化公司,民國八十八年)。
彭小妍編《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八十八年)。
彭小妍著《海上說情慾:從張資平到劉吶鷗》(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民國九十年)。new window
彭歌著《落月》(台北:遠景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彭瑞金著《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八十年)。
黃獻文著《論新感覺派》(湖北:武漢出版社,二○○○年三月)。
曾慶元著《西方現代主義文藝思潮述評》(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
葉石濤著《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
楊允達著《李金髮評傳》(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七十五年)。
楊照著《文學的原像》(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
楊照著《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
齊邦媛編《吳魯芹散文選》(台北:洪範書店,民國七十五年)。
蕭瓊瑞著《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台灣之發展》(台北:東大圖書,民國八十年)。new window
蔣中正著《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五十年)。
蔡源煌著《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
趙遐秋等《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九十一年)。
廚川白村著,陳曉南譯《西洋近代文藝思潮》(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
黎漢基著《殷海光思想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八十九年)。
鄭伯奇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三集》(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七十九年)。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民國八十三年)。
鄭振鐸編《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論爭集》(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七十九年)。
劉川鄂著《中國自由主義文學論稿》(湖北:武漢出版社,二○○○年十月)。
劉心皇著《現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年)。
劉心皇編《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與索引》(台北:天視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年)。
劉青峰編《胡適與現代中國文化轉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劉登翰等編《台灣文學史》二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薛化元著《「自由中國」全二十三卷總目錄暨索引》(台北:遠流出版社,民國八十九年)。
薛化元著《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台北:稻鄉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薛月順等主編《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台北:國史館印行,民國八十九年)。
戴望舒著《望舒草》(台北:花田文化,民國八十九年)。
應鳳凰著《台灣文學出版現象》(台北:行政院文建會出版,民國八十五年)。
聶華苓著《愛荷華札記:三十年後》(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一年)。
羅青著《詩的風向球》(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
二、雜誌‧報紙‧期刊論文:
(一)主要徵引雜誌
文星雜誌編輯委員會主編 《文星》全九十八期(台北:文星雜誌社,民國四十六年十一月至五十四年十二月)。
自由中國雜誌社編《自由中國》全二十三卷(台北:自由中國社,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至四十九年九月一日)。
自由青年社主編《自由青年》二十二卷一期至八期,民國四十八年七月一日至十月十六日;二十三卷八期,民國四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紀弦主編 《現代詩》季刊全四十五期(台北:現代詩社,民國四十二年二月至五十三年二月)。
現代文學社編《現代文學》全五十一期重刊本(台北:現文出版社,民國八十年十二月)。
夏濟安主編《文學雜誌》全八卷(台北:文學雜誌社,民國四十五年九月至四十九年八月)。
陳源‧徐志摩主編《現代評論》全九卷重刊本(湖南:岳麓書社,一九九九年)。
(二)報紙與期刊論文
上官予〈五十年代的新詩〉,《文訊》第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文訊雜誌社「文學雜誌特輯」,《文訊》第二十七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
白荻〈從新詩閒話到新詩餘談〉,《創世紀》十四期,民國四十九年二月。
司徒衛〈五十年代自由中國的新文學〉,《文訊》第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任卓宣〈文藝政策論〉,《文壇》季刊第四期,民國四十八年五月。
江宜樺〈自由主義哲學傳統之回顧〉,《當代》第一二七期,民國八十七年三月一日。
言曦〈詩與青年〉,《中央日報》副刊,民國四十九年三月五日。
言曦〈詩與陣營〉,《中央日報》副刊,民國四十九年四月十日。
言曦〈詩與頹廢〉,《中央日報》副刊,民國四十九年四月十一日。
李思凡〈新詩辯論旁聽記〉,《聯合報》,民國四十九年五月三日。
吳兆朋〈永遠的九葉:九葉詩人與現代詩派〉,《國文天地》七卷一期,民國八十年六月。new window
吳東權〈從反共文藝到文藝反共〉,《國魂》三九八期,民國六十八年一月。
吳魯芹〈瑣憶「文學雜誌」的創刊和夭折〉,《傳記文學》第三十卷第六期,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沈謙〈懷念文學雜誌〉,《青溪》第四十六期,民國六十年四月。
周棄子〈腳踏實地說老實話:讀「文學雜誌」創刊號〉,《自由中國》第十五卷第七期,民國四十五年十月。
林亨泰〈現代派運動與我〉,《現代詩》復刊第二十期,民國八十二年七月。
林佩芬〈永不停息的風車:訪楊熾昌先生〉,《文訊》第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林淑貞〈覃子豪在台之詩論及其實踐活動探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邱燮友〈新詩的面貌及其類型〉,《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二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洛夫〈中國現代詩成長〉,《現代文學》四十六期,民國六十一年三月。
洛夫〈請為中國詩壇保留一份純淨〉,《創世紀》三十七期,民國六十三年七月。
洛夫〈我們的信念與期許〉,《創世紀》三十八期,民國六十三年十月。
洛夫〈詩壇春秋三十年〉,《中外文學》第十卷第十二期,民國七十一年五月。new window
紀弦〈表明我的立場〉,《藍星詩頁》十八期,民國四十九年五月。
紀弦〈回到自由詩的安全地帶來吧〉,《葡萄園》創刊號,民國五十一年七月。
紀弦〈我主張取消現代詩〉,《星座詩刊》第十期,民國五十五年。
紀弦〈談「現代化」與「反傳統」〉,《現代》第六期,民國五十五年六月。
紀弦〈現代詩的正名與其他〉,《海洋詩刊》六卷六期,民國五十七年三月。
唐文標〈僵斃的現代詩〉,《中外文學》二卷三期,民國六十二年八月。new window
馬森〈台灣現代戲劇五十年〉,《聯合文學》十一卷十二期,民國八十四年十月。
張玉法〈二十世紀中國的自由主義〉,《近代史學會通訊》第五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張恆春〈風雨行程:論早期台灣「創世紀」詩社的發展〉,《創世紀》一○五期,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
張素貞〈五十年代小說管窺〉,《文訊》第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張素貞〈五○年代台灣新文學運動〉,《中外文學》第十四卷第一期,民國七十四年六月。new window
張堃〈從橫的移植到大植物園主義:專訪美西半島居老詩人紀弦〉,《創世紀》一二二期,民國八十九年三月。
張堂錡〈周作人與個人主義〉,《鵝湖》第二十卷第七期,民國八十四年一月。new window
張道藩〈論當前自由中國文藝發展的方向〉,《文藝創作》二十一期,民國四十二年一月。
張默〈現代詩藝術的潛在面〉,《創世紀》十四期,民國四十九年二月。
張默〈「創世紀」的發展路線及其檢討〉,《現代文學》四十六期,民國六十一年三月。
彭歌〈當前文藝發展方向的檢討〉,《文藝創作》二十二期,民國四十二年二月。
陳玉玲〈紀弦與「現代詩」詩刊之研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陳芳明〈反共文學的形成及其發展〉,《聯合文學》一九九期,民國九十年五月。
陳芳明〈五○年代的文學侷限與突破〉,《聯合文學》二○○期,民國九十年六月。
陳芳明〈橫的移植與現代主義之濫觴〉,《聯合文學》二○二期,民國九十年八月。
陳芳明〈現代主義文學的擴張與深化〉,《聯合文學》二○七期,民國九十一年一月。
陳明台〈論戰後台灣現代詩所受日本前衛詩潮的影響:以跨越語言一代的詩人為中心來探討〉,《笠》詩刊二○○期,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陳儀深〈國共鬥爭下的自由主義〉,《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三期,民國八十三年六月。new window
楊牧〈關於紀弦的現代詩社與現代派〉,《現代文學》第四十六期,民國六十一年三月。
褚昱志〈五○年代的「文學雜誌」與夏濟安〉,《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劉川鄂〈胡適與中國自由主義文學〉,《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一九九八年八月。
劉川鄂〈周作人與中國自由主義文學〉,《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一九九八年九月。
劉心皇〈自由中國五十年代的散文〉,《文訊》第九期,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劉述先〈文化論爭的回顧與批評〉,香港《大學生活》一四三期,民國五十二年四月二十日。
劉若緹、趙書琴〈試論「文星」雜誌〉,《聯合學報》第十五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穆中南〈關於文藝政策〉,《文壇》季刊第二號,民國四十七年六月。
關傑明〈中國現代詩人的困境〉,《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民國六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關傑明〈中國現代詩的幻境〉,《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民國六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
孺洪〈「閒話」的閒話〉,《中華日報》副刊,民國四十九年一月十一日至十四日。
蕭蕭〈創世紀風雲〉,《創世紀》第六十五期,民國七十三年十月。
應鳳凰〈十五年來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再評價〉,《文學台灣》二十一期,民國八十六年一月。
應鳳凰〈「自由中國」、「文友通訊」與五十年代台灣文學史〉,《文學台灣》第二十六期,民國八十七年四月。
應鳳凰〈劉守宜與「明華書局」‧「文學雜誌」〉,《文訊》第二十、二十一期,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十二月。
三、學位論文:
沈靜嵐《當西風走過:六○年代「現代文學」派的論述與考察》,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邱茂生《中國新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六月。new window
林積萍《「現代文學」研究:文學雜誌的向量新探索》,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一月。
郭淑雅《「自由中國」與聶華苓文學》,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
陳正然《台灣五○年代知識份子的文化運動:以「文星」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陳全得《台灣「現代詩」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