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校園夫子性別意識形態的重塑
作者:方德隆 引用關係
書刊名:性別:解讀與跨越;謝臥龍 (主編)
頁次:345-365
出版日期:2002
出版項:臺北:五南
主題關鍵詞:校園夫子性別意識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
期刊論文
1.Lee, D.(1998)。Sexual harassment in PhD supervision。Gender and Education,10(3),299-312。  new window
2.周祝瑛(19930900)。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Academic Reward System: A Case Study of Faculty Income in Taiwan。教育與心理研究,16,475-499。new window  new window
3.黃富源(19970100)。校園性騷擾與性侵害。學生輔導,48,2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天泰、林美齡(1996)。談小學教育中的兩性均等。台北:心理出版社。155-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雅玲(1999)。中等教育學程中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承辦 99-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朝郁(1999)。教科書圖文之性別偏見與其檢核規準。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承辦 291-3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皎眉、黃富源、孫旻晴(1999)。校園性騒擾調查與輔導策略之研究。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承辦 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游美惠(1998)。女性主義教學法之運用。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習會,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承辦 5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玨(1998)。兩性平等的健康教育。全國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墾丁工作坊,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承辦 85-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臥龍(1999)。國民中學兩性平等教育教材內涵與其重要性之探討。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承辦 271-2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瑞珠(1998)。從諮商輔導看兩性平等教育。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習會,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承辦 (會議日期: 1997年4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德隆(1999)。多元文化時代中兩性平等教育教材發展之趨向。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習會,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承辦 。高雄:高雄醫學院。6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方德隆(199805)。多元文化教育中性別意識之內涵。全國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墾丁工作坊,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1998,5),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淑娟(1999)。大學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 。高雄: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4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教育部(1998)。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鈺珮(1998)。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arvey, Lee(1990)。Critical Social Research。London:Unwim Hyman。  new window
2.Johnson, L.(1993)。The modem girl: Girlhood and growing up。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廣東辭源修訂組、廣西辭源修訂組、湖南辭源修訂組、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1988)。辭源。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illis, P. E.(1977)。Learning to labour: How working-class kids get working-class jobs。Famborough:Saxon House。  new window
5.McCormick, T. M.(1994)。Creating the nonsexist classroom. A multiple approach。NY: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Veronica, H.,Carol, C.(1994)。Gender in education(ED380369)。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hils, Edward(1968)。Ideology: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New York:Macmillan。  new window
2.林芳玫(1996)。媒體陽謀--專業主義、菁英文化與商業力量對女性的三重歧視。兩性文化與社會。台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維安(2009)。邁向合理的兩性關係--生活世界的論述。兩性文化與社會。台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燦煐(1996)。強暴迷失與兩性平等。兩性文化與社會。台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Johnson, H. M.(1968)。Ideology and the social system。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