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樂府詩〈妾薄命〉研究
作者:楊柔卿
作者(外文):Yang,Rou-Ching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耿志堅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命薄詩韻意識女性性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研究清代樂府詩〈妾薄命〉的動機是想要解決生活中的疑惑:身為女人是幸,還是不幸?清代樂府詩〈妾薄命〉的研究範圍是指以「妾薄命」、「薄命妾」或「妾命薄」等語詞為詩名的古典詩歌文本,藉由「樂府詩〈妾薄命〉的題名與發展」、「清代樂府詩〈妾薄命〉的創作意識」、「清代樂府詩〈妾薄命〉反映的女性困境」與「清代樂府詩〈妾薄命〉的詩韻特徵」等四個向度進行討論。發現樂府詩〈妾薄命〉的語言張力很大,其新衍依據,有時來自樂府詩〈妾薄命〉的前人文本,有時則來自詩人探索鑽研的樂府詩〈妾薄命〉書寫傳統,甚至來自於其他體類或題名的女性文學文本,從而進行補充或適度變化,產生陌生化的新鮮感,卻不完全脫離樂府詩〈妾薄命〉的傳統,是既能有所繼承,又能增添創新元素的創作狀態。再者,無論是君權或家庭的視角中,「妾」都是弱勢的一方。女人薄命不是天生命定的,而是後天塑造出來的;女性的困境也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後天環境造成的,不能僅僅根據女性的片段或部分的境遇判斷女性的整體境遇是薄命或好命,只能同意在文本敘說的當下情境中,同理共情女主人公、作者或是讀者的感受。因為,失意詩人積極入世的一腔熱血,在懷才不遇或未得知見的境遇中所產生的無助、抑鬱與悲苦之情與在愛情或婚姻中觸礁的女性在滿腔癡情的無盡等待中而感受到的失落、苦悶與悽惶的心境十分相似。於是,薄命成為人生不如意、沒有選擇權或決定權的人們的共同感受,沒有性別上的分野。
一、傳統文獻
梁.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程琰刪補,穆克宏點校:《玉臺新詠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唐.李白著,宋‧楊齊賢註,元‧蕭士贇補注:《分類補注李太白詩》(《閩刻珍本叢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鷺江出版社,2009年。
唐.歐陽詢:《宋本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後蜀.韋縠編,清.殷元勳注,清.宋邦綏補注:《才調集補注》(《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蘇軾著,清.王文誥輯註,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
宋.姚鉉等編:《唐文粹》(《文瀾閣四庫全書》本),杭州:杭州出版社,2015年。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
宋.蔡正孫:《詩林廣記》(《中國詩話珍本叢書》本),北京:北京圖書館,2004年。
宋.鄭樵著,王樹民點校:《通志.樂略》,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宋.王銍:《雪溪集》(《全宋詩》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宋.陸游:《劍南詩稿校注》,收入錢仲聯、馬亞中編:《陸游全集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
宋.林景熙著,元.章祖程注,陳增傑補注:《林景熙集補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
元.楊士宏編,明.張震注,明.顧璘評,陶文鵬、魏祖欽點校:《唐音評注》,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
明.徐獻忠:《樂府原》(《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鍾惺、明.譚元春編:《古詩歸》(《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吳訥等:《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明.李清:《折獄新語》(《歷代判例判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明.胡儼:《頤庵文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陸深《儼山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凌義渠:《凌忠介公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胡應麟:《詩藪》(《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董傳策:《采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張廷玉編著:《新傳理性元雅》(《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明.王昌會編:《詩話類編》(《中國詩話珍本叢書》本),北京:北京圖書館,2004年。
清.費經虞、費密:《雅倫》(《全明詩話》本),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清.顧景星:《白茅堂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徐養原:《頑石廬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方孝標著,石鍾揚、郭春萍點校:《方孝標文集》,合肥:黃山書社,2007年。
清.陸圻:《威鳳堂文集》(《四庫未收輯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岳瑞:《玉池生稿》(《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吳喬:《圍爐詩話》(《叢書集成續編》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清.趙炳文:《水西詠雪齋詩藳》(《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朱乾:《樂府正義》(《域外漢籍珍本文庫》本),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清.朱嘉徵:《樂府廣序》(《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重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清.湯鵬:《海秋詩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朱綬:《知止堂詩錄》(《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張雲璈:《簡松草堂詩集》(《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華長卿:《梅莊詩鈔》(《清代詩文集彙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乾隆御定,清.梁詩正等奉敕:《御選唐宋詩醇》(《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汪薇編:《詩倫》(《四庫全書未收輯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紀容舒:《玉臺新詠考異》(《文瀾閣四庫全書》本),杭州:杭州出版社,2015年。
清.陳祚明評選,李金松點校:《采菽堂古詩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清.胡文學、李鄴嗣編:《甬上耆舊詩》(《歷代地方詩文總集彙編》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北京:新華書店,1992年。
清.宣鼎著,恒鶴點校:《夜雨秋燈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清.黃節:《漢魏樂府風箋》,臺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
清.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中華書局,2018年。new window
(韓)張混:《而已廣集》(《新羅高麗朝鮮漢詩集成》本),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34冊,卷1905,頁21291。

二、近人論著
(一)專著
Bloom, Harold. 1997. The Anxiety of Influence:A Theory of Poetr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ung, Carl Gustav.1996. Die Archetypen und das Kollektiven Unbewußten. Düsseldorf:Walter-Verlag AG.
Coleridge, Samuel Taylor. 1917. The Table Talk and Omniana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 with a note on Coleridge by Coventry Patmore. Humphrey Mil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mone de Beauvoir. 2011. Le Deuxième Sexe Ⅱ:L’expérience vécue.Paris:Gallimard.
Woolf, Virginia. 1945. A room of one's own. New York : Penguin Book.
(美)田安(Anna M. Shields)等撰,馬強才譯:《締造選本:《花間集》的文化語境與詩學實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
(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撰,徐德林譯:《原型與集體無意識》,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
(美)愛德華.希爾斯(Edward Shils)撰,傅鏗、呂樂譯:《論傳統》,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法)弗朗索瓦.德.拉羅什福科(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撰,黃意雯譯:《人性箴言:偽善是邪惡向美德的致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美)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撰,徐文博譯:《影響的焦慮》,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俄)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撰,靳戈譯:《安娜‧卡列尼娜》,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
(德)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撰,黃璧惠譯:《童話中的女性: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法)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撰,邱瑞鑾譯:《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3年。
(日)松浦友久撰,石觀海、趙德玉、賴幸譯:《節奏的美學:日中詩歌論》,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5年。
________________,陳植鍔、王曉平譯:《唐詩語匯意象論》,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方笑一:《經學、科舉與宋代古文》,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
王 力:《王力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王志清:《齊梁樂府詩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王劍引等編撰,梁建民、虞萬里、周傳良改編:《古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王淑梅:《魏晉樂府詩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王輝斌:《唐後樂府詩史》,合肥:黃山書社,2010年。
田曉菲:《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______:《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向 回:《雜曲歌辭與雜歌謠辭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______:《樂府詩本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任文京:《唐宋詩序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沈凡玉:《六朝同題詩歌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new window
沈志方:《漢魏文人樂府研究》,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
吳相洲:《樂府歌詩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______編:《樂府學》(第9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______編:《樂府學》(第12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______編:《樂府學》(第13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______編:《樂府學》(第18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
李正民、董國炎編:《遼金元文學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
李建民:《中國古代游藝史:樂舞百戲與社會生活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new window
李興盛編:《吳兆騫年譜》,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
岳 珍:《音樂與文獻論集》,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
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易聞曉:《詩賦研究的語用本位》,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施懿琳編:《全臺詩》,臺南:臺灣文學館,2004-2019年。
徐 青:《古典詩律史》,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郭 麗:《樂府詩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許清雲編:《古典詩韻易檢(附《詩韻集成》)》,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
康正果:《風騷與豔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臺北:釀出版,2016年。new window
張 煜:《樂府詩題名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張伯偉編撰:《全唐五代詩格校考》,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張俐盈:《清代「李詩學」》,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傅 剛:《《玉臺新詠》與南朝文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______:《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葉桂桐:《中國詩律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
廖美玉:《中古詩人夜未眠》,臺南:宏大書局,2002年。
______:《論爭與推激:學杜的多元面向》,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蔣 寅:《清代詩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歐明俊:《陸游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
劉毓慶:《治學論稿》,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
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臺北:長安出版社,1976年。
韓 寧:《初唐樂府詩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繆荃孫、吳昌綬、董康著,吳格整理點校:《嘉業堂藏書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
羅世琴:《魏晉南北朝文學對音樂的接受》,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

(二)期刊論文
K.P.K. Whitaker , “Tsaur Jyr’s Song of the Ill-Fated Lady曹植:妾薄命行”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 17.3(1955):526-534。
石觀海:〈「豔歌」新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55卷第4期,2002.9,頁575-578。
田曉菲:〈《玉臺新詠》與中古文學的歷史主義解讀〉,《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2016.4,頁10-17。
沈凡玉:〈從擬篇法論陸機對南朝詩人的影響〉,《臺大中文學報》第45期,2014.6,頁123-180。new window
宋海燕、張祝平:〈曹植〈妾薄命〉創作時間考〉,《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1年第3期,2011.3,頁16。
周 軍:〈清初甬上詩人李鄴嗣的文學觀探析〉,《前沿》第258期,2010.2,頁155-158。
______:〈唱和詩:清初甬上遺民詩人社會空間的文學標記:李鄴嗣唱和詩創作及其理論探析〉,《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2卷第5期,2009.9,頁33-37。
青子文:〈〈銅雀妓〉演變為樂府題的進程〉,《中國韻文學刊》第32卷第4期,2018.10,頁14-20。
廖美玉:〈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自我放逐意識:由幾首「佳人」詩談起〉,《成大中文學報》第1期,1992.11,頁211-232。new window
蔡振念:〈論唐代樂府詩之律化與入樂〉,《文與哲》第15期,2009.12,頁61-98。new window
黃重鳳:〈試論柯勒律治對伍爾夫雌雄同體觀的影響〉,《國外文學》2014年第3期(2014年),頁26-33。
錢志熙:〈苦語深情賦悼亡:陳師道〈妾薄命〉二首賞析〉,《古典文學知識》1994年第5期,1994.9,頁20-24。
藍 青:〈明代甬上文人結社研究〉,《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2卷,2017.1,頁28-35。new window

(三)學位論文
孟新東:《清代浙東學派文學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8年。

三、網路資源
《小學堂》網站,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 (2020.7.26上網檢索)
《中華藝術家.詩韻資料庫》網站,http://www.chinese-artists.net/poem/ (2020.7.26上網檢索)
《東方語言學》網站,http://www.eastling.org/ (2020.7.26上網檢索)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OlA0qq&o=e0&sec=sec1&index=1 (2020.7.19上網檢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