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解讀中國外交政策 : 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作者:趙全勝
出版日期:1999
出版項:臺北:月旦出版社
ISBN:9576963109
主題關鍵詞:外交政策中國
學門:政治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7) 博士論文(19) 專書(5) 專書論文(4)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7
期刊論文
1.阿利森.貝勒斯(1990)。中國與東歐,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判斷。太平洋評論,3,222-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姆斯.A.貝克(1991)。美國在亞洲,太平洋社會正在出現的結構。外交事務,70,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伯特.比克斯、杰弗里.沃塞斯特羅姆(1995)。上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傳說、歷史和當代象徵。中國季刊,142,444-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約翰.卡拉布雷斯(1990)。從蠅拍到蠶繭,中國在西亞作用的演變。亞洲研究,30,862-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J.J.張(1991)。1982年8月17日美中武器談判公報,北京的談判策略。中國季刊,125,3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M.H.張(1995)。大中華圈和中國的『全球部落』。亞洲研究,35,955-9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兼(1995)。中國介入越南戰爭,1964~1969。中國季刊,142,56-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捷(1994)。中國的西沙政策,特別有關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政策。亞洲研究,34,893-9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扎卡里.戴維斯(1995)。中國的核不擴散和出口控制。亞洲研究,35,587-6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洛厄爾.迪特默、吳玉山(1995)。中國政治中派性活動的現代化。世界政治,47,467-4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愛德華.弗里德曼(1979)。毛澤東主義對資本主義世界制度的理論化。中國季刊,80,806-8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約翰.L.加迪斯(1993)。國際關係理論和冷戰的結束。國際安全,17,5-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弗里茨.蓋恩斯倫(1986)。中國、日本、俄國和美國的文化與決策。世界政治,39,78-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邁克爾.加拉格爾(1994)。中國對南中國海的虛幻威脅。國際安全,19,169-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班寧,加勒特、邦尼.格拉澤(1995)。望過鴨綠江,中國對北朝鮮的估價。亞洲研究,36,528-5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約翰.加弗(1991)。中印在尼泊爾的競爭,中國武器銷售上的衝突。亞洲研究,31,958-9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R.貝茨.吉爾(1991)。中國盯著泰國,出口武器,出口影響。亞洲研究,39,526-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保羅.戈德溫(1992)。中國修正的軍事戰略,地區的和有限的戰爭。美國政治和社會科學院年刊,519,191-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彼得.古雷維奇(1978)。第二個被顚倒的形象,國內政治的國際根源。國際組織,32,881-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斯蒂芬.哈格德、貝斯.西蒙斯(1987)。國際政權理論。國際組織,41,513-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A-M.哈爾彭(1965)。對華政策,六大洲的觀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卡羅爾.李.哈姆林(1983)。中國重新估價超級大國。太平洋事務,56,209-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哈里.哈丁(1983)。中國外交政策的變化和延續。共產主義問題,32,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哈里.哈丁(1993)。「大中華圈」槪念,主題、變化和保留。中國季,136,660-6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何友輝(1978)。毛澤東思想中的人的槪念。神精病學,41,391-4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洪石(1990)。天安門事件後中國的政治發展,缺席造成的寧靜。亞洲研究,30,1206-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瓦萊里亞.赫德森、克里斯托弗.沃利(1995)。對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外交政策的分析。梅爾尙國際研究評論,39,209-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邁克爾.亨特、奧德.韋斯塔德(1990)。中國共產黨和國際事務,關於這一領域新史料和舊有研究問題的報吿。中國季刊,122,258-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查默斯.約翰遜(1995)。朝鮮和我們的亞洲政策。國家利益,41,6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阿拉斯泰爾.伊恩.約翰斯頓。認知與適應,對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中國武器控制政策的解釋。中國雜誌,35,2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薩繆爾.S.金(1992)。推進美國對中國外交政策的研究。中國交流新,20,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阿圖爾.科利、埃文斯.彼得、亞當.普瑟沃斯基、蘇珊娜.魯道夫、詹姆斯.斯科特、西達.斯科克波爾(1995)。比較政治中的理論作用,專題討論會。世界政治,48,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戴維.蘭普頓(1994)。財政部長時代的美國對華政策,柯林頓結束掛鈎。中國季刊,139,597-6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史蒂文.萊文(1992)。中國與美國,有彈性的關係。當代史,91,241-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約翰.劉易斯、華迪、薛立泰(1991)。北京的防務建設,解決武器出口之謎。國際安全,15,87-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理查德.洛文瑟爾(1983)。中國和俄國的後革命階段。比較共產主義研究,16,191-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亞歷山大.盧金(1991)。蘇聯對中國1989年事件的最初反應及中蘇關係展望。中國季刊,125,119-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J.莫漢.馬利克(1995)。後蘇聯時代的中印關係,持續的敵對狀態。中國季刊,142,317-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蒂莫西.麥基翁(1986)。關於商業政策的「結構』理論的局限。國際組織,40,4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詹姆斯.莫爾茨(1995)。俄中恢復邦交中的區域緊張狀態。亞洲研究,35,511-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加布里拉.蒙蒂諾拉、錢英逸、巴里.韋恩加斯特(1995)。中國的聯邦主義的樣式,中國經濟成功的政治基礎。世界政治,48,5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內森, 安德魯(1993)。中國的文化獨特嗎?。亞洲研究雜志,52,923-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安德魯.內森(1994)。中國外交中的人權。中國季刊,139,622-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西本孝(1995)。日本對中國大陸的日元貸款。日本展望,39,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邁克爾.恩格--奎因(1983)。中國外交政策的分析情況。國際研究季刊,27,203-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凱文.奧布賴恩(1990)。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一個保守的立法機構嗎?。亞洲研究,30,793-7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約翰.奧德爾(1990)。理解國際貿易政策和正在出現的成功。世界政治,43,139-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緒方禎子(1965)。日本對中國的態度。亞洲研究,5,389-3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邁克爾.奧克森伯格(1986)。中國自信的民族主義。外交事務,65,501-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邁克爾.奧克森伯格(1991)。中國問題。外交事務,7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曼柯.奧爾森(1990)。蘇聯類型社會中集體行動的邏輯。蘇聯民族雜誌,8-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Y.樸(1976)。中日關係中的『反霸權』爭論。大西洋事務,49,476-4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朱迪.波倫鮑姆(1990)。來自中國的新聞電訊,人民的不適。外交政策,81,163-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羅伯特.普特南(1988)。外交與國內政治,雙層次遊戲的邏輯。國際組織,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盧西恩.派伊(1977)。毛澤東的領導風格。政治學季刊,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盧西恩.派伊(1990)。中國,反復無常的國家,灰心喪氣的社。外交事務,56-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盧西恩.派伊(1991)。修正的政治文化。政治心理學,12,487-5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曲星(1994)。試論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後的中國對外政策。外交學院學報,1994(4),1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亞當.羅伯茲(1991)。一個國際關係的新時代?。國際事務,67,509-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保羅.羅爾里奇(1987)。經濟、文化和外交政策,經濟決策的認識分析。國際組織,41,6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容志(1982)。中國外交政策的兩個觀點。世界政治,34,285-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羅伯特.羅斯(1986)。國際談判與國內政治,1972年以來的美中關係。世界政治,38,255-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羅伯特.羅斯(1989)。從林彪到鄧小平,精英的不穩定性與中國對美政策。中國季刊,118,263-2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羅伯特.羅斯(1991)。中國學會妥協,美中關係的變化,1982~1984。中國季刊,128,742-7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埃伯哈特.桑德施內德(1990)。天安門事件後的中國軍隊。太平洋評論,3,113-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巴里.索特曼(1994)。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反黑人種族主義。中國季刊,138,41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羅伯特.A.斯卡拉皮諾(1991)。美國與亞洲,未來的展望。外交事務,1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羅伯特.A.斯卡拉皮諾(1992)。美國與亞洲,未來的展望。外交事務,1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本杰明.施瓦茨(1967)。毛主義的世界秩序形象。國際事務,11,92-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杰拉爾德.西格爾(1994)。中國形象的變化。外交事務,73,4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戴維.香博(1992)。重新獲得政治勢頭,鄧小平進行回擊。當代史,257-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伊茨哈克.施科(1991)。中國與聯合國在中東的作用,修正了的政策。亞洲研究,3,255-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羅伯特.西蒙斯(1985)。政治中的人性,心理學與政治學的對話。美國政治學評論,78,294-3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孫復生(1994)。戰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的演變和發展。外交學院學報,37,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S.廖(1990)。印尼同中國的關係,最近的突破。亞洲研究,30,682-6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S.細川(1972)。對保利幹事長誠意的質疑。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譚靑山(1990)。美國對華最惠國待遇.的政治,1979和1990年案例。東北亞研究雜志,9,4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弗雷德里克.C.泰韋斯(1974)。中國政治,1949~1965:—個變化的毛澤東。當代舞臺,1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弗雷德里克.C.泰韋斯(1974)。中國政治,1949~1965:—個變化的毛澤東。當代舞臺,12,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詹姆斯.湯森(1999)。中國的民族主義。澳大利亞中國事務雜誌,27,97-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丹尼爾.特里蒂克(1978)。1978年的中日條約,釣魚島(尖閣群島)事件成爲預兆。亞洲研究,12,1235-1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鄒讜、莫頓.H.霍爾珀林(1965)。毛澤東的革命戰略與北京的國際行爲。美國政治學評論,59,80-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艾倫.惠廷(1972)。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外交政策方面對武力的使用。美國政治和社會科學學會年刊,402,5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艾倫.S.惠廷(1992)。中國的對外關係。美國政治和社會科學院年刊,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艾倫.S.惠廷(1995)。鄧小平之後的中國民族主義和外交政策。中國季刊,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布蘭特利.沃馬克(1987)。政黨和人民,中國和越南的革命和後革命政治。世界政治,39,479-5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弗里德里克.吳(1980)。中國外交政策詮釋方法,對西方論著的批評。比較共產主義研究,4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薩繆爾.吳、布魯斯.德梅斯基塔(1994)。對南中國海爭端的評價,中國安全決策的模式。國際研究季刊,38,379-4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吳玉山(1994)。大陸中國的對臺經濟政策,經濟需要還是統一方案?。問題與研究,30,2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邁克爾.亞胡達(1983)。觀察中國外交政策的視角。中國季刊,95,534-5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閻學通(1994)。鄧小平國家利益觀。現代國際關係,57,2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楊昭全(1994)。中國、朝鮮、韓國關於中國邊界沿革及界務交涉的研究動向。中國社會科學季刊,8,120-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葉孔嘉(1992)。二十世紀九○年代的中國宏觀經濟問題。中國季刊,131,501-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于濱(1994)。中國外交政策研究,問題與前景。世界政治,46,235-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翟強(1992)。中國與1954年日內瓦會議。中國季刊,129,103-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趙全勝(1989)。一國兩制和一國兩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臺灣的統一及其政治含義。太平洋評論,4,312-3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趙全勝(1992)。中國外交政策的國內因素,從垂直專制主義到水平專制主義。美國政治和社會科學院年刊,519,159-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趙全勝(1993)。中國外交政策的模式和選擇。亞洲事務,2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趙全勝(1995)。獲得最大優勢,中國外交政策的僵硬和靈活。美國亞洲評論,13,6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托馬斯.克里斯坦森(1993)。國內動員和國際衝突,二十世紀五○年代的中美關係(博士論文)。哥倫比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迪安.艾奇遜(1971)。朝鮮戰爭。紐約:W.W.諾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喬納森.阿德爾曼、石之渝(1993)。象徵性的戰爭,中國使用武力,1840~198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貝維斯.亞歷山大(1986)。朝鮮,我們失去的第一場戰爭。紐約:希波克里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格雷厄姆.艾利森(1971)。決定的實質,對古巴導彈危機的闡釋。波士頓:利特爾、布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J-D.阿姆斯特朗(1977)。革命外交,中國外交政策與統一戰線主張。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美國大西洋委員會和美中關係國家委員會(1993)。美國與中國,處於十字路口的關係。華盛頓和紐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A.多克.巴尼特(1977)。中國與東亞的主要國家。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A.多克.巴尼特(1985)。中國外交決策,結構與過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A.多克.巴尼特(1991)。鄧小平之後會發生什麼?中國是否將步蘇聯後塵?。華盛頓: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A.多克.巴尼特(1993)。中國的遠西,變化的40年。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伯特.貝德斯基(1983)。脆弱的緩和,全球背景下的1978年中日和平條約。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哈西姆.貝貝哈尼(1981)。中國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外交政策,1955~75年。倫敦和波士頓:梅爾本和亨利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塞沃林.比亞勒(1981)。蘇聯外交政策的國內背景。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西里爾.E.布萊克、P.桑頓.托馬斯(1964)。共產主義和革命。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赫伯特.布盧默(1969)。象徵性關聯論。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克利夫斯,普倫蒂斯.霍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薄一波(1989)。領袖、元帥、戰友。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戴維斯.博布羅、史蒂夫.陳、約翰.克林根。對外交決策的理解,中國案例。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皮埃爾.鮑迪歐(1977)。實踐理論槪述。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喬治.W.布雷斯洛爾、E.泰洛克.菲利普(1990)。對美蘇外交政策的認識。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布熱津斯基, 茲比格紐(1989)。大失敗,二十世紀共產主義的誕生和死亡。紐約:查爾斯.斯克里布納父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布朗, 哈里森(1982)。太平洋國家中的中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伯恩斯, 紂翰. P.、羅森, 施坦利(1986)。後毛澤東時代中國的政策衝突,文件調查與分析。阿芒克、紐約和倫敦:M.E.夏普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埃菲.卡梅倫、珍妮.斯科格(1990)。太平洋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方面。夏威夷:卡帕魯阿太平洋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81)。中共黨史決議,1949~1981。北京:外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G.陳(1989)。中國和國際組織。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G.張(1990)。朋友和敵人,美國、中國和蘇聯,1948〜1972年。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J.J.張(1986)。美中關係正常化,外交決策的演變。科羅拉多州:丹佛,丹佛大學和特刊/當代亞洲研究重印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P.張(1986)。中越領土爭端。紐約:普雷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贊國(1993)。新聞出版和對華政策,中美關係的錯覺,1950~1984年。新澤西州:諾伍德,艾布克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昌桂、戴維茲韋格(1994)。中國的注意力被引向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兼(1994)。中國通向朝鮮戰爭之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慶(1969)。越南和中國,1938~1954。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慶(1979)。中國與自由世界。紐約州,懷特普萊恩斯:M-E.夏普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 M.(1992)。戰略三角和地區衝突,印度支那戰爭的敎訓。科羅拉多州:博爾德,林恩.林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H.鄭(1990)。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臺灣的政黨和軍隊關係。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湘君(1995)。女外交官。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朱永德、K.劉(1994)。李鴻章和中國早期的現代化。紐約州,阿芒克:M,E.夏普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普里西拉.克拉普、莫頓.霍爾珀林(1994)。美日關係。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艾布納.科恩(1976)。雙向人,關於復合社會中權力和象徵主義人類學的論文。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雷蒙德.科恩(1991)。跨文化的談判,國際外交中的交流障礙。華盛頓:美國和平研究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沃倫.科恩(1990)。美國對中國的反應。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威廉.康諾利(1984)。合法性與國家。紐約:紐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約翰.科珀(1980)。中國的全球角色。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胡佛研究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約翰.科珀(1992)。中國外交,華盛頓、臺北--北京三角關係。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邁克爾.克羅澤(1964)。官僚現象。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布魯斯.卡明斯(1981)。朝鮮戰爭的起源。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德博拉.戴維斯、埃茲拉.F.沃格爾(1990)。天安門事件前夕的中國社會,改革的衝擊。劍橋:東亞研究委員會,哈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休.迪恩(1990)。優良戰績和艦隊,美中衝突200年。舊金山:中國圖書和期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鄧禮峰(1994)。建國後軍事行動全錄。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鄧毛毛(1994)。我的父親鄧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鄧小平(1984)。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外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羅伯特_F.恩伯格、肯尼恩.迪沃斯金、史蒂文.戈爾斯坦、羅茲.墨菲、馬丁.懷特(1986)。中國,適應過去,建設未來。安阿伯,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卡爾.多伊奇(1966)。政府的精神。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洛厄爾.迪特默(1978)。中國的繼續革命。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洛厄爾.迪特默(1992)。中蘇關係正常化及其國際含義,1945〜1990。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洛厄爾.迪特默、薩繆爾.金(1993)。中國尋求國家身份。紐約州,伊薩卡:康奈爾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朱爾根.多姆斯(1985)。彭德懷,其人和其形象。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詹姆斯.多恩、汪熙(1990)。中國的經濟改革,問題和前景。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約翰.托伊費爾.德雷爾、W.金(1989)。中國的防務和外交政策。紐約:派拉根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戴維.伊斯頓(1965)。政治生活系統分析。紐約:約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R.蘭德爾.愛德華、劉易斯.亨金、安德魯.內森(1986)。當代中國人權。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S.N.愛森斯塔德、H,J.赫勒(1985)。宏觀社會學理論。倫敦:塞奇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喬恩.埃爾斯特(1993)。政治心理學。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海因茨.尤勞(1986)。政治學、自我和社會。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彼得.埃文斯、、哈羅德.雅各布森、羅伯德.普特南(1993)。雙刃外交,國際上的討價還價與國內政治。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約翰.金.費正淸(1976)。美國與中國。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K.範(1972)。毛澤東和林彪,後革命時代的論著。紐約州,加登城:道布爾戴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樊明方(1992)。個中原委,中國邊疆諸問題。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威廉.菲尼(1994)。中國與多邊經濟機構。中國與世界。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托馬斯.芬加(1980)。中國尋求獨立地位。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理查德.弗拉斯曼(1980)。政治權威的實踐。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羅斯瑪麗.福特(1985)。錯誤的戰爭,美國的政策與朝鮮衝突的諸方面。伊薩卡和倫敦:康奈爾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羅斯瑪麗.福特(1995)。行使權力,1949年以來的美中關係。牛津:克拉倫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愛德華.弗里德曼(1994)。分散的政治,東亞經驗的普遍化。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船橋洋一、邁克爾.奧克森伯格、海因里希.韋斯(1994)。相互依存世界中崛起的中國。紐約、巴黎和東京:三邊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馬克.S.加利基歐(1988)。始於亞洲的冷戰,美國的東亞政策與日本帝國的垮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班寧.加勒特(1990)。認識美國對華政策的戰略基礎,1949~1988。對美國和蘇聯外交政策的認識。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約翰.加弗(1982)。中國同美國恢復邦交的決定,1968~1971。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約翰.加弗(199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外關係。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克利夫斯:普倫蒂斯.霍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亞歷山大.喬治(1980)。總統在外交上的決策。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亞歷山大.喬治(1991)。避免戰爭,危機管理問題。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亞歷山大.喬治(1993)。彌合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華盛頓:美國和平研究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安東尼.吉登斯(1984)。社會構成,構造理論槪述。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斯蒂芬.吉爾伯特、威廉.卡彭特(1989)。美國與島嶼中國,記實史。馬利蘭州,拉納姆:美利堅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安妮.吉爾克斯(1992)。中越聯盟的破裂,1970-1979。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詹姆斯.戈德蓋爾(1994)。領導風格與蘇聯外交政策。巴爾的摩: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默爾.戈德曼(1987)。中國知識分子與國家,探尋新關係。劍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默爾.戈德曼(1994)。在中國播下民主之種,鄧小平時代的政治改革。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朱迪斯.戈德斯坦、羅伯特.基歐漢(1993)。思想與外交政策,信念、機構和政治變化。伊薩卡和倫敦:康奈爾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岡查羅夫、塞奇、約翰.劉易斯和、薛立泰(1993)。不確定的伙伴,史大林、毛澤東與朝鮮戰爭。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宮力(1992)。跨越鴻溝--1969-1979年中美關係的演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戴維.古德曼(1988)。共產主義與東亞的改革。新澤西州的托托瓦和倫敦:弗蘭克.卡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托馬斯.戈特利布(1977)。中國外交政策的派別與戰略三角關係的本源。加利福尼亞州,桑塔莫尼卡:蘭德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威廉.格里菲思(1967)。中蘇關係,1964~1965。麻薩諸塞州,劍橋: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管繼先(1993)。高技術局部戰爭戰役。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梅爾文.格托夫(1967)。第一次越南危機,中國的共產主義戰略與美國的介入,1953〜1954。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梅爾文.格托夫、Byong-MooHwang(1980)。中國受到威脅,戰略和外交的政治。巴爾的摩: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哈姆林, 卡羅爾. 李.(1990)。中國與未來的挑戰,變化著的政治模式。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哈里.哈丁(1984)。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外交關係。紐黑文:耶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哈里.哈丁(1987)。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毛澤東之後的改革。華盛頓:布魯金斯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哈里.哈丁(1988)。中國與東北亞。馬里蘭州,拉納姆:美利堅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哈里.哈丁(1992)。脆弱的關係,1972年以來的美國和中國。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莉蓮.克里格.哈里斯、羅伯特.L.沃登(1986)。中國與第三世界,擁護者或挑戰者?。麻薩諸塞州,多佛:奧伯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麥克斯.黑斯廷斯(1987)。朝鮮戰爭。紐約:西蒙和舒斯特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埃爾文.哈奇(1973)。人與文化的理論。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何迪(1994)。最受尊重的敵人,毛澤東對美國的看法。中國季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何小魯(1985)。元帥外交家。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理查德.赫雷馬(1985)。蘇聯外交政策的認識和行爲。匹茨堡:匹茨堡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哈羅德.希頓(1972)。中國騷動的追求。布魯明頓:印第安那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埃里克.霍夫曼、弗萊隆.弗雷德里克(1980)。蘇聯外交政策的執行。紐約:奧爾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史蒂文.胡德(1992)。纏繞的龍,印度支那與中越戰爭。紐約:阿芒克,M,E.夏普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熊介、薩繆爾.S.金(1980)。中國與全球社會。紐約:普雷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熊介(1986)。東亞的人權。紐約:帕拉根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胡繩(1955)。帝國主義和中國政治。北京:外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邁克爾.亨特(1996)。中國外交政策的起源。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薩繆爾.p.亨廷頓(1968)。變動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紐黑文:耶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哈羅德.K.雅各布森、邁克爾.奧克森伯格(1990)。中國想要加入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密西根州,阿伯爾:密西根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安德魯.雅諾什(1964)。國家和革命的共產主義理論。共產主義與革命。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中日經濟協會(1975)。日本經濟協會簡報。東京:日中經濟協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羅伯特.杰維斯(1976)。對國際政治的理解與誤解。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南希.杰特利(1979)。印中關係,1947~1977。新澤西州:大西洋海蘭,人文學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蔣湘澤(1988)。美國與中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時事通信社(1972)。文獻,中日復交。東京:時事通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埃利斯.喬菲(1987)。毛澤東之後的中國軍隊。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查默斯.約翰遜(1970)。共產主義體系的變化。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阿拉斯泰爾.伊恩.約翰斯頓(1995)。文化現實主義,戰略文化與中國歷史上的大戰略。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威廉.約瑟夫、克里斯廷.翁和、戴維.茲韋格(1991)。看待文化革命的新視覺。劍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喬伊斯.K.卡爾格倫、丹尼斯.韋雷德.西蒙(1987)。敎育交流,關於中美經驗的論文。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喬伊斯.K.卡爾格倫、Soedjati Djiwandono(1988)。東盟與中國,演變中的關係。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彼得.卡頓斯坦(1978)。權力與富足之間。麥迪遜:威斯康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羅納德.基思(1989)。周恩來的外交。紐約:聖馬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羅伯特.基歐漢(1984)。霸權之後,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分歧。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羅伯特.基歐漢(1989)。國際體制與國家權力,關於國際關係理論的論文。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1977)。權力與相互依存。波士頓:利特爾、布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1989)。權力與相互依存。波士頓:斯科特.福爾斯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金一平(1987)。戰略三角關係,中國、美國和蘇聯。紐約:帕拉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薩繆爾.S.金(1979)。毛主義對世界秩序的構想。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薩繆爾.S.金(1979)。中國、美國與世界秩序。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薩繆爾.S.金(1991)。變化著的世界秩序內外的中國。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國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薩繆爾.S.金(1994)。中國與世界。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羅伯特.克萊伯格(1990)。中國向外部世界開放,試驗外國的資本主義。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托馬斯.S.庫恩(1970)。科學革命的結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阿瑟.拉爾(1968)。共產主義的中國如何談判。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戴維.蘭普頓、凱瑟琳.H.凱澤(1988)。中國在全球的存在:經濟、政治和安全。華盛頓:美國企業研究所與東南亞研究所合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尼古拉斯.拉迪(1994)。世界經濟中的中國。華盛頓:國際經濟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拉斯特.馬丁(1984)。中美戰略關係中的臺灣問題。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C.J.李(1976)。日本面對中國。巴爾的摩: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C.J.李(1984)。中國與日本,新經濟外交。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胡佛研究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李洪永(1991)。從社會主義中國的革命幹部到黨的專家治國論者。加利福尼亞州,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約瑟夫.萊維森(1968)。孔敎的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約翰.劉易斯、薛立泰(1988)。中國制造炸彈。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約翰.劉易斯、薛立泰(1988)。中國海上戰略力量,核時代的軍事現代化政治。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李銳(1993)。廬山會議史錄。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李志綏(1994)。毛主席的私人生活,現代中國創造者的逸事。倫敦:查托和溫達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李平(1994)。開國總理周恩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廖光生(1984)。中國的排外主義與現代化,I860〜1980:國內政治與外交政策之間的關聯。紐約:聖馬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肯尼思.利伯特爾(1995)。治理中國。紐約:W.W.諾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肯尼思.利伯特爾、邁克爾.奧克森伯格(1988)。中國的政策制定,領袖、結構和過程。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林彪(1965)。人民戰爭勝利萬歲。北京:外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愛德華.林肯(1993)。日本新的全球作用。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丹尼爾.利特爾(1989)。理解農民的中國,社會科學哲學中的案例研究。紐黑文和倫敦:耶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弗蘭克.J.馬基亞羅拉、羅伯特,B.奧克斯南(1991)。中國的挑戰。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1983)。文化革命的起源,大躍進,1958~1960。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1993)。中國政治,1949~1989。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尼科羅.馬基雅維利(1950)。君主論。紐約:現代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理查德.馬德森(1995)。中國與美國夢。加利福尼亞州,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馬克.曼考爾(1984)。位於中心的中國,外交政策300年。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邁克爾.曼(1986)。社會權力的來源。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毛澤東(1961)。毛澤東選集。北京:外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毛澤東(1994)。毛澤東外交文獻。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和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升味準之輔(1985)。戰後日本政治,1945~1955。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內維爾.馬克斯韋爾(1970)。印中之戰。紐約:蘭多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羅伊.梅德維德夫(1986)。中國與超級大國。牛津和紐約:巴茲爾.布萊克韋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莫里斯.邁斯納(1977)。毛澤東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史。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莫頓, 羅伯特、格雷, 艾莉薩、霍基, 巴巴拉、塞爾文, 哈南(1952)。官僚讀物。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三好修、衛藤藩吉(1972)。對不斷變化的中國報吿的批評。東京:日新報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漢斯.摩根索、肯尼斯.湯普森(1985)。國家間的政治。紐約:艾爾弗雷德.諾夫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理查德.芒奇、厄爾.斯梅雷斯特(1987)。聯接微觀和宏觀。微觀--宏觀關聯。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羅伯特.中村、弗蘭克.斯莫爾伍德(1980)。執行政策的政治。紐約:聖馬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安德魯.內森(1985)。中國的民主。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維克托.倪、戴維.斯塔克(1989)。重建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中國和東歐。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哈維.納爾森(1989)。權力與不安全,北京、莫斯科和華盛頓:1949~1988。科羅拉多州:博爾德,林恩.里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哈維.納爾森(1989)。中國戰略遏制的延續和變化。中國防務與外交政策。紐約:帕拉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勞拉.紐比(1988)。中日關係。倫敦和紐約:勞特萊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羅伯特.C.諾思(1978)。中國對外關係。麻塞諸塞州:北錫楚埃特,達克思伯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蘇珊娜.奧吉恩。中國未解決的問題,政治發展和文化。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克利夫斯:普倫蒂斯.霍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緒方禎子(1988)。同中國關係的正常化,美國和日本過程的比較研究。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格雷爾.奧利里(1980)。中國外交政策的形成。紐約:聖馬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馬文.奧爾森、馬丁.馬杰爾(1993)。現代社會中的權力。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利奧.奧林斯(1988)。中國的留美學生,政策、問題和數量。華勝頓:國家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羅伯特.奧爾(1990)。日本對外援助實力的出現。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維爾弗雷多.帕累托(1980)。一般社會學槪要。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塔爾科特.帕森斯(1937)。社會行爲結構。紐約: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塔爾科特.帕森斯(1982)。論體系和社會的演變。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瑪格麗特.皮爾森(1990)。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境內合資。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裴堅章(1990)。新中國外交風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裴敏欣(1994)。從改革到革命,共產主義在中國和蘇聯的死亡。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德懷特.珀金斯(1982)。中國,亞洲的下一個經濟巨人?。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喬納森.D.波拉克(1982)。中蘇對_抗與中國的外交爭論。加利福尼亞州,桑塔莫尼卡:蘭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喬納森.D.波拉克(1984)。聯合政治的敎訓,中美安全關係。加利福尼亞州,桑塔莫尼卡:蘭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盧西恩.W.派伊(1981)。中國政治的變動。麻薩諸塞州,劍橋:Oelgerchlager、岡恩和海恩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盧西恩.W.派伊(1985)。亞洲的權力與政治,權威的文化方面。劍橋:哈佛大學貝爾納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盧西恩.派伊(1988)。北京話與幹部,中國的政治文化。安阿伯: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盧西恩.W.派伊(1992)。中國政治的精神新版本。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錢江(1987)。乒乓外交始末。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權延赤(1989)。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權延赤、杜衛東(1979)。共和國秘史。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保羅.拉比瑙、威廉.沙利文(1979)。詮釋性社會科學文選。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詹姆斯.里爾登-安德森(1980)。延安與大國,中國共產黨外交政策的起源,1944~1946。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艾倫.里克斯(1980)。日本經濟援助。紐約:聖馬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托馬斯.羅賓遜(1969)。中蘇邊境衝突,背景、發展和1969年3月的衝突。加利福尼亞州,桑塔莫尼卡:蘭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托馬斯.羅賓遜、戴維.香博(1994)。中國外交決策,理論與實踐。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詹姆斯.羅森瑙(1967)。外交政策的國內根源。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詹姆斯.羅森瑙(1969)。關聯政治,關於國家和國際體系的匯聚。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詹姆斯.羅森瑙(1981)。對政治適應的研究。倫敦:弗朗西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詹姆斯.羅森瑙(1990)。世界政治的混亂。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羅伯特.羅斯(1988)。印度支那糾紛,中國對越政策,1975~1979。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羅伯特.羅斯(1993)。中國、美國和蘇聯。紐約州,阿芒克:M.E.夏普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羅伯特.羅斯(1995)。談判合作,美國與中國,1969〜1989。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岡瑟.羅思、沃爾夫岡.施呂奇特(1979)。馬克斯.韋伯的歷史觀。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吉爾伯特.羅茲曼(1985)。社會主義的一面鏡子,蘇聯對中國的批評。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吉爾伯特.羅茲曼(1987)。中國關於蘇聯社會主義的爭論,1978~1985。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吉爾伯特.羅茲曼(1991)。東亞地區,孔敎遺產及其現代應用。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哈里森.索爾茲伯里(1969)。俄中之間的戰爭。紐約:諾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羅伯特.A.斯卡拉皮諾、陳啓懋(1986)。亞太問題,美國和中國的觀點。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羅伯特.斯卡拉皮諾(1987)。東北亞主要國家的關係。馬里蘭州,拉納姆:美利堅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羅伯特.A.斯卡拉皮諾(1989)。發展政治,二十世紀觀察亞洲的視角。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邁克爾.沙爾勒(1979)。二十世紀的美國和中國。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邁克爾.舍恩霍爾斯(1992)。中國政治中的口頭行事。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斯圖爾特.施拉姆(1989)。毛澤東的思想。劍橋和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莫頓.施瓦茨(1975)。蘇聯的外交政策,國內因素。加利福尼亞州,恩西諾:迪肯森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杰拉爾德.西格爾、威廉.托(1984)。中國的防務政策。厄巴納和芝加哥:伊利諾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唐納德.塞尼斯、黛安.皮庫納斯(1989)。兩個中國能變成一個嗎?。華盛頓:社會和經濟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昆廷.斯金納(1985)。人文科學中主要理論的復歸。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戴維.香博(1985)。美麗的帝國主義,中國對美國的感覺,1972~1990。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沈宗洪、孟朝鮮(1990)。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伊茨哈克.施科(1979)。中國對中東的外交政策。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石之渝(1990)。中國外交政策的精神,一種心理文化觀點。紐約:聖馬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石之渝(1993)。中國的公正世界,中國外交政策的道德。科羅拉多州:博爾德,萊因林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蘇珊.舍克(1993)。中國經濟改革的政治邏輯。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蘇珊.舍克(1994)。中國怎樣開放。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羅伯特.西蒙斯(1975)。緊張的聯盟,北京、平壤、莫斯科與朝鮮戰爭的政治。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阿瑟.斯廷奇庫姆(1987)。建構社會理論。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托馬斯.斯托爾波(1985)。中國、臺灣及沿海島嶼。紐約州,阿芒克:M.E.夏普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格雷格.斯托里(1987)。日本對華官方發展援助。澳大利亞,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平洋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道格拉斯.斯圖爾特、威廉. T.托(1982)。中國、蘇聯和西方,二十世紀八○年代的戰略和政治方向。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孫燕(1994)。中國對社會主義的重新估價,1976~1992。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伯納德.薩瑟(1992)。政治學研究方法。紐約:麥克米倫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羅伯特.薩特(1983)。中國猶豫不決,美國對華政策的國內決定因素,1972~1982年。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譚靑山(1992)。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從正常化到後冷戰時代。科羅拉多州:博爾德,萊因.林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弗雷德里克.C.泰韋斯(1984)。中國的領導層、合法性及衝突,從具有超凡魅力的毛澤東到繼承的政治。紐約州,阿克芒:M.E.夏普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弗雷德里克.C.泰韋斯(1990)。政治與毛澤東的法庭,高岡和50年代初的黨內派別。紐約州,阿克芒:M.E.夏普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威廉.托(1991)。建設中美關係,對二十世紀九○年代的分析。紐約:帕拉根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鄒讜(1986)。文化革命與毛澤東之後的改革:一種歷史觀。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馬克.瓦倫西亞(1995)。中國與南中國海爭端。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彼得.範.內斯(1970)。革命與中國的外交政策,北京對民族解放戰爭的支持。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雅考夫.維茨伯格(1984)。外交決策中的誤解,中印衝突,1959〜1962年。科羅拉多州: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安德魯.G.沃爾德(1986)。共產主義的新傳統主義,中國工業方面的工作和權威。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理查德.沃爾什(1988)。變化、延續和責任,中國的適應性外交政策。馬里蘭州,拉納姆:美利堅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肯尼思.沃爾茨(1959)。人、國家與戰爭。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肯尼思.沃爾茨(1979)。國際政治理論。麻塞諸塞州,里丁:安迪森--韋斯利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王炳南(1979)。中美會談九年回顧。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王力(1993)。現場歷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安德魯.希爾.韋德曼(1987)。東風減退,中國外交政策與文化革命的起因。華盛頓:華盛頓協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邁倫.韋納和、薩繆爾.P.亨廷頓(1987)。對政治發展的理解。波士頓:利特爾,布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奧德.韋斯塔德(1993)。冷戰與革命,蘇美對抗與中國內戰的起因。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艾倫. S.惠廷(1960)。中國跨過鴨綠江,介入朝鮮戰爭的決定。紐約:麥克米倫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艾倫.S.惠廷(1975)。中國的遏制謀略,印度和印度之那。安阿伯:密西根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艾倫.S.惠廷(1979)。二十世紀七○年代的中國國內政治與外交政策。安阿伯: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0.艾倫.惠廷(1989)。中國盯著日本。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理查德.威切(1980)。中蘇危機政治。麻薩諸塞州,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阿諾德.沃爾弗斯(1962)。分歧與合作,關於國際政治的論文。巴爾的摩: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3.伍修權(1983)。在外交部八年的經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4.徐焰(1992)。金門之戰1949-1959。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5.徐焰。中印邊界之戰歷史眞相。香港:天地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6.邁克爾.亞胡達(1978)。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作用。倫敦:克魯姆.赫爾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7.邁克爾.亞胡達(1983)。孤立主義走向終結,毛澤東之後的外交政策。紐約:聖馬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8.楊左洲(1993)。南海風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9.葉雨蒙(1990)。出兵朝鮮。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0.加利娜.葉佐娃(1989)。變化世界中的俄中關係,蘇聯中國問題專家對蘇中關係史和前景的評論。莫斯科:諾瓦斯基新聞機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瓦爾特.澤爾曼(1967)。中國對朝鮮戰爭的干預。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張澤石(1988)。我從美軍集中營歸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3.趙全勝(1993)。日本的政策制定,政治背後的政治,非正式機制及對華政策的制定。牛津大學出版社和普雷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4.趙全勝、羅伯特.薩特(1991)。分裂國家的政治,中國、朝鮮、德國和越南。巴爾的摩:馬里蘭大學法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5.朱琳(1991)。大使夫人回憶錄。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6.查爾斯.齊格勒(1993)。外交政策與東亞,戈爾巴喬夫時代的認知和適應。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7.許家屯(1993)。許家屯回憶錄。香港:聯合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8.李銳(1992)。毛澤東的早年與晚年。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9.謝益顯(1993)。外交智慧與謀略--新中國外交理論和原則。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0.田曾佩(1993)。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韓懷智、譚旌樵(1989)。當代中國軍隊的軍事工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劉曉(1986)。出使蘇聯八年。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3.韓念龍(1987)。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4.中華人民共合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90)。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5.伍修權(1991)。回憶與懷念。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6.杜平(1989)。在志願軍總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7.黃嘉樹(1994)。台灣能獨立嗎?:透視台獨。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8.詹姆斯•科爾曼、鄧方(1990)。社會理論的基礎。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9.鄒讜(1994)。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角度看。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0.薄一波(1991)。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鄧小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委員會(1993)。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莫頓.霍爾珀林(1958)。1958年臺灣海峽危機,記錄下的歷史--蘭德備忘錄4900RM--ISA,加利福尼亞州,桑塔莫尼卡:蘭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關中(1991)。對國共合作和中國統一的分析,華盛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杰弗里.亞歷山大(1987)。行爲及其環境。微觀--宏觀關聯。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杰弗里.亞歷山大、吉森.伯恩哈特(1987)。從簡化到關聯,微觀--宏觀關聯的長期觀點。微觀--宏觀關聯。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維.巴克曼(1989)。中國國內政策的國內根源。中國與世界,中國對外關係的新走向。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伯克斯, R. V.(1969)。東歐的共產主義政體。關聯政治,國家體系和國際體系匯聚的論文。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啓懋(1986)。亞太地區的當前局勢和展望。亞太問題,美國和中國的觀點。伯克乘:加州大學出版社,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小魯(1989)。中國的對美政策,1949~1955。中美關係,1945~1955年。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學者資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詹姆斯.科爾曼(1987)。微觀基礎與宏觀社會行爲。微觀--宏觀關聯。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蘭德爾.科林斯(1990)。衝突理論與宏觀歷史社會學的發展。社會理論的新領域。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卡倫.庫克、朱迪.奧布賴恩、彼得.科洛克(1990)。交流理論,結構和新聞出版的藍圖。社會理論的新領域。紐約:哥倫比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布魯斯.卡明斯(1989)。中國轉向外部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國與世界。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溫迪.弗里德曼(1994)。國際科技與中國的外交政策。中國的外交政策,理論與實踐。倫敦: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迪安.格斯坦(1987)。揭示微觀和宏觀的意義,把小的與大的、局部與整體相聯結。微觀--宏觀關聯。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邁克爾.吉本斯(1987)。引論,《認知的政治》。認知的政治。紐約:紐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伯恩哈德.吉森(1987)。超越簡化論,與微觀和宏觀層次相關的四個模式。微觀--宏觀關聯。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保羅.戈德溫。武力和外交,後冷戰時代的中國安全政策。中國與世界。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卡羅爾.李.哈姆林(1990)。國內組成部分與中國三個世界理論的演變。中國與第三世界,擁護者或挑戰者?。麻薩諸塞州,多佛:奧伯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卡羅爾.李.哈姆林(1994)。精英政治與中國外交關係的發展。中國外交政策,理論與實踐。倫敦: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哈里.哈丁。中國的合作行爲。中國的外交政策,理論與實踐。倫敦: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何迪(1990)。中國對沿海島嶼政策的演變。東亞大國,1953~1960。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克里斯托弗.希爾、馬戈特.萊特(1985)。外交政策分析。國際關係,當代理論手冊。倫敦;科羅拉多州:弗朗西出版公司:博爾德.林恩.林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奧利.R.霍爾斯蒂、約翰.沙利文(1969)。國家和國際關聯,作爲不一致的聯盟成員的法國和中國。關聯政治,關於國家和國際體系匯聚的論文。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邁克爾.亨特(1984)。從歷史觀點看中國外交政策。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外交關係。紐黑文:耶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薩繆爾.亨廷頓(1987)。發展的目標。對政治發展的理解。波士頓:利特爾、布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石川忠雄(1974)。中日關係的正常化。美日關係。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赫伯特.凱爾曼(1965)。國際關係研究的社會--心理學方法。國際行爲,社會--心理分析。紐約:霍爾特、萊因哈特和溫斯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薩繆爾.S.金(1989)。中國外交政策的新方向和舊謎。中國與世界,中國對外關係的新走向。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薩繆爾.S.金(1989)。中國對外關係中國際法的復活。中國的防務與外交。紐約:帕拉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薩繆爾.S.金(1990)。天安門事件之後的中國外交政策。當代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薩繆爾.S.金(1994)。「理論上與實踐中的中國與世界」和「變化著的世界秩序中的中國與第三世界」。中國與世界。科羅拉多州:博爾德,韋斯特維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亨利.基辛格(1969)。國內結構與外交政策。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N.李(1991)。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和政治動態。中國評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史蒂文.萊文(1980)。中國全球政策中的超級大國。中國與全球社會。紐約:普雷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肯尼思.利伯特爾(1984)。國內政治與外交政策。80年代的中國外交關係。康涅狄格州,紐黑文:耶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肯尼思.利伯特爾(1992)。引論,『破碎的權威主義』模式及其局限。官僚、政治與後毛澤東時代中國的決策。加利福尼亞州,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理查德.洛文瑟爾(1920)。共產主義政策的發展及其烏托邦。共產主義體系的變化。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溫斯頓.洛德(1995)。甜蜜的和痛苦的關係,同溫斯頓.洛德會談。當代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安德魯.內森(1986)。中國權利思想的根源。當代中國的人權思想。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巴里.諾頓(1994)。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外交政策含義。中國外交政策,理論與實踐。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緒方顧子(1977)。商業社團與日本外交政策,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的正常化。現代日本的外交政策。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邁克爾.奧克森伯格(1976)。毛澤東的政策主張,1921~1976年。共產主義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喬納森.D.波拉克(1984)。中國與全球戰略的平衡。80年代的中國對外關係。紐黑文:耶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羅伯特.普特南(1988)。外交與國內政治,雙層次遊戲的邏輯。雙刃外交,國際談判與國內政治。伯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盧西恩.派伊(1961)。非西方的政治過程。國際政治與外交關係。紐約: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盧西恩.派伊(1975)。學科與亞洲研究之間的衝突。政治學與亞洲研究。布魯明頓:印第安那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喬治.里策。社會學理論中的微觀--宏觀關聯,一種方法論工具的應用。社會科學的領域。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羅賓遜, 托馬斯(1994)。20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國外交政策。中國外交政策,理論與實踐。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馬德林.羅斯(1994)。中國的國際經濟行爲。中國外交政策,理論與實踐。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戴維.香博(1994)。研究中國對外關係和國家安全的新文獻提要。中國外交政策,理論與實踐。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羅伯特.薩特(1988)。中國的現代化對東亞和東南亞安全的影響:2000年。中國在全球存在:經濟、政治和安全。華盛頓:美國企業研究所同東南亞研究所合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田中角榮(1985)。被美國所包圍,中國和蘇聯。戰後日本外交政策。東京:有斐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威廉.托(1994)。中國與國際戰略體系。中國外交政策,理論與實踐。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西德尼.維伯(1961)。國際體系模式中的理性與非理性假設。國際體系,理論論文。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艾倫.S.惠廷(1980)。中國的外交政策,討論會報吿。中國與全球社會。紐約:普雷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馬丁.懷特(1989)。誰憎恨官僚?一個中國之謎。重建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中國與東歐。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袁潔(1995)。難忘的外交之路。女外交官。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唐納德.扎戈里亞(1991)。亞洲冷戰的結束,其對中國的影響。中國的挑戰。紐約:政治學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趙紫陽(1987)。沿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北京:外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王緝思(1994)。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 Chinese Perspective。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Oxford:Clarendon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