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空間換取時間?--蔣中正於華北的對日軍事布局(1935~1937)
書刊名:臺大歷史學報
作者:蘇聖雄
作者(外文):Su, Sheng-hsiu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66
頁次:頁97-151
主題關鍵詞:蔣中正法肯豪森劉峙盧溝橋事變淞滬會戰Chiang Kai-shek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Liu Zhi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Battle of Shangha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李君山(20041200)。一九三五年「華北自治運動」與中國派系之爭--由「蔣中正總統檔案」探討戰前中日關係之複雜性。臺大歷史學報,34,195-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聖雄(20110600)。論蔣中正對膠東之戰的處置(1932)。國史館館刊,28,3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建朗(1998)。盧溝橋事件後國民政府的戰和抉擇。近代史研究,1998(5),149-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君山(20061000)。抗戰前軍用教範的初步考察(1931-1937)。中華軍史學會會刊,11,67-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維真(20120900)。1938年長沙大火事件的調查與檢討。國史館館刊,33,33-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長河(1988)。國民黨政府參謀本部組織沿革概述。歷史檔案,1988(1),11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沈雲龍、謝文孫(19910200)。征戰西北--陝西省主席熊斌將軍訪問紀錄。口述歷史,2,45-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子道(1988)。中國正面戰場對日戰略的演變。歷史研究,1988(5),138-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聖雄(20151200)。蔣中正對淞滬會戰之戰略再探。國史館館刊,46,61-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作義(1937)。綏戰經過詳記。軍事雜誌,100,285-3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建朗(1985)。抗戰初期國民黨軍事戰略方針述評。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4),10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君山(20190600)。七七事變之前的冀察政務委員會。臺大歷史學報,63,137-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平生(19971200)。晉奉涿州之戰(一九二七至一九二八)及其影響。臺大歷史學報,21,195-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皓(2014)。以空間換時間:蔣介石對南口會戰的部署及戰略意圖。晉陽學刊,2014(4),3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銘(20170300)。徐永昌與抗戰初期華北戰局(937年7月~9月)。政大史粹,31,5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蘇聖雄(20181200)。陳誠的抗戰戰略新探。中華軍史學會會刊,23,12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蘇聖雄(20200900)。國民政府參謀本部的國防作戰計畫與初期實踐(1929~1937)。新史學,31(3),129-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鑄勳(20161200)。析論蔣中正在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的戰略指導。國史館館刊,50,97-99+101-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奎松(2009)。七七事變後蔣介石的和戰抉擇。紀念七七事變爆發70周年學術研討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景忠(19980000)。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國民政府對冀查當局的應戰督導。紀念七七抗戰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北:國史館。85-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2)。抗日戰史--太原會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光田剛(2007)。中国国民政府期の華北政治(1928-37年)。東京:御茶の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恆鈺、羅梅君、許琳菲、孫善豪(1991)。德國外交檔案:1928~1938年之中德關係。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雲漢(1973)。宋哲元與七七抗戰。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榮聲(1985)。回憶衛立煌先生。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明芳(2007)。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29(民國24年1月至2月)。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峙(1982)。我的回憶。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2)。抗日戰史--平綏鐵路沿線之作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萬耀煌(1978)。萬耀煌將軍日記。湖北文獻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家近亮子(2012)。蒋介石の外交戦略と日中戦争。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杰(1984)。淞滬及豫東作戰日記。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Kirby, William C.(1984)。Germany and Republican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森潤三郎(1942)。鷗外森林太郎。東京:丸井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汝明(1979)。劉汝明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世杰、林美莉(2012)。王世杰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蔣緯國(1978)。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禦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應欽(1985)。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陶菊隱(1948)。蔣百里先生傳。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憲文(2001)。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永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徐永昌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2005)。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智霖(2004)。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8)。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1967)。大本營陸軍部〈1〉昭和十五年五月まで。東京:朝雲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1975)。支那事变陸軍作戦〈1〉昭和十三年一月まで。東京:朝雲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秦郁彥(1977)。日中戦争史。東京:河出書房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井本熊男(1978)。作戦日誌で綴る支那事变。東京:芙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趙正楷、陳存恭(1996)。徐永昌先生函電言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郭岱君(2015)。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馬振犢(1993)。慘勝--抗戰正面戰場大寫意。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克勞塞維茨、張柏亭(1956)。戰爭論。國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雲漢(19870000)。盧溝橋事變。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馬振犢、戚如高(1998)。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郭汝瑰、黃玉章(2015)。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雲漢、胡春惠、林泉(1992)。尹呈輔先生訪問紀錄。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安井三吉(1993)。盧溝橋事件。東京:研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鈕先鍾(1995)。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Van de Ven, Hans(2018)。China at War: Triumph and Tragedy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China。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9.王仲廉(1978)。征塵回憶。臺北:王仲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何智霖(2010)。陳誠先生從軍史料選輯--整軍紀要。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於憑遠、羅冷梅、葉霞翟、胡為真(2014)。胡宗南上將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蔚、蘇聖雄(2019)。林蔚文抗戰遠征日記(1941)。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苟吉堂(1947)。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抗戰記實。中國陸軍第三方面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孫仿魯先生古稀華誕籌備委員會(1962)。孫連仲回憶錄。臺北:孫仿魯先生古稀華誕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格魯塞威止、瞿壽禔(1915)。大戰學理。北京:武學官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劉峙、劉滌宏(2019)。高級傳令兵:劉峙將軍徐蚌會戰戰時日記。臺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蔡鄂(1917)。曾胡治兵語錄。四川武學官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大東亜戦争海軍戦史本紀。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支那事変陸戦概史。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土肥原賢二刊行会(1972)。秘録 土肥原賢二--日中友好の捨石。東京:芙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司馬亨太郎(1913)。巴爾克戦術書。東京:干城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Balck, William、Bell, Harry(1922)。Development of Tactics-World War。Fort Leavenworth, Kans:General Service Schools Press。  new window
53.滕昕雲(2020)。淞滬會戰:德國軍事顧問呈德國陸總部報告。新北:老戰友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步平、王建朗(2019)。中國抗日戰爭史第2卷:戰時軍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徐枕(2014)。一代名將胡宗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2)。抗日戰史--七七事變與平津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2)。抗日戰史--平漢鐵路北段沿線之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2)。抗日戰史--津浦鐵路北段沿線之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張贛萍(1969)。抗日名將關麟徵。香港:宇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鄺智文(2017)。民國乎?軍國乎?:第二次中日戰爭前的民國知識軍人、軍學與軍事變革(一九一四-一九三七)。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波多野澄雄、戸部良一、松元崇、庄司潤一郎、川島真(2018)。決定版 日中戦争。東京:新潮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鹿錫俊(2016)。蔣介石の「国際的解決」戦略:1937-1941--「蔣介石日記」から見る日中戦争の深層。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森久男(2009)。日本陸軍と内蒙工作:関東軍はなぜ独走したか。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Dolev, Eran(2007)。Allenby's Military Medicine: Life and Death in World War I Palestine。I. B. Tauris。  new window
65.Kaufmann, J. E.、Kaufmann, H. W.(2006)。Fortress France: The Maginot Line and French Defenses in World War II。Mechanicsburg, PA:Stackpole Books。  new window
66.Liang, Hsi-Huey(1978)。The Sino-German Connection: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1900-1941。Assen:Van Gorcum。  new window
67.蘇聖雄(20180000)。戰爭中的軍事委員會:蔣中正的參謀組織與中日徐州會戰。臺北:元華文創。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秦孝儀(1984)。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顧祝同(1981)。墨三九十自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General der Infanterie z.V. 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http://www.specialcampll.co.uk/General%20der%20Infanterie%20Alexander%20von%20Falkenhausen.htm。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天石(2010)。國民黨人的「持久戰」思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中正(1984)。敵人戰略政略的實況和我軍抗戰獲勝的要道。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服部聡(2008)。日中戦爭における短期決戦方針の挫折。日中戦争再論。東京:錦正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應川(2015)。抗戰戰略的變遷。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第2編:軍事作戰。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相湘(1978)。中國對日總體戰略及若干重要會戰。八年對日抗戰之國民政府(1937年至1945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中正(1984)。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開會訓詞(1938年11月25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15演講。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亞夫(1994)。劉峙先生傳略。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蔣中正(1984)。南嶽軍事會議手訂各項要則及第一期抗戰之總評。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蔣中正(1984)。對研讀克勞塞維茨「戰爭原理」的提示。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蔣中正(1984)。告各戰區全軍將士書(1937年9月13日)。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荊唐(1978)。湯恩伯。民國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岩谷將(20190000)。從盧溝橋到上海--再論中日戰爭初期的展開。邁向和解之路:中日戰爭的再檢討。新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自進(20190000)。再探中日戰爭擴大之過程--以盧溝橋事變為中心。邁向和解之路:中日戰爭的再檢討。新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鳳翰(1987)。陸軍與初期抗戰。抗日戰史論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蔣中正(1984)。最近軍事與外交。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