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代以來華北鄉村研究中的慣性表述及困境--以濟南冷水溝村為例
書刊名:歷史研究
作者:趙興勝
作者(外文):Zhao, Xingshe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
頁次:129-142+192
主題關鍵詞:冷水溝村現代性話語近代華北鄉村研究滿鐵調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
百余年來的華北鄉村研究,已經形成一套慣用話語體系。長時段視野下村落傳統的形成與變遷的梳理、經驗與理論的互證表明,冷水溝村借助優勢傳統和地近省城的便利,與外部市場聯系不斷增強,村落個性日趨鮮明,經濟與社會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但既往研究卻常常批評其封閉、保守、貧窮、落后。現代性主導下的鄉村研究,形成了一套慣用話語體系,切割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地域性、連續性與整體性,誤解甚至曲解村落歷史與村落性質。要解決現代性話語困境問題,需要堅持正確的歷史觀,特別是要從長時段視野下考察,重視歷史的整體性與連續性,凸顯基層社會實踐活動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Over the last century and more,an inertial discourse system has developed in research on North China villages.Mutually reinforcing studies,experience and theories on changing village traditions,seen in the light of the longue duree,demonstrate that Lengshuigou Village,with its fine traditions and convenient location near the provincial capital,has had growing contact with external markets.The village’s distinctive flavor is increasingly evident,and it has a relatively high standard of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development;yet it is frequently criticized in past research as closed,conservative,poor and backward.Modernity-dominated rural research forms an inertial discourse system that disrupts the regionalism,continuity and integrity of social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fails to understand or misunderstands village history and the nature of the village.To resolve this modern discourse dilemma,we must maintain a correct historical view,and,in particular,carry out our investigation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longue duree,putting a value on historical integrity and continuity and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grassroots social practice i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期刊論文
1.王先明、楊東(2010)。新世紀以來中國近代鄉村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史學月刊,20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善峰(2004)。20世紀的中國村落研究--一個以著作為線索的討論。民俗研究,20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先明(2002)。中國近代鄉村史研究及展望。近代史研究,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泰山(2002)。20世紀30年代前後的中國農村經濟調查與成果回顧。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宗智(2010)。學術理論與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學術界,2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宗智(1993)。中國經濟史中的悖論現象與當前的規範認識危機。史學理論研究,1993(1),4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國慶(2005)。關於中國村落共同體的論戰--以"戒能-平野論戰"為核心。社會學研究,20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旭東(2008)。鄉村成為問題與成為問題的鄉村研究--圍繞"晏陽初模式"的知識社會學反思。中國社會科學,20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宗智(2005)。悖論社會與現代傳統。讀書,2005(2),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書燦(2011)。濟南大辛莊商代遺址的性質問題。中原文物,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善民(1996)。中國農村社區發展探討--對濟南郊區冷水溝村的研究。文史哲,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于華(2008)。作為歷史見證的「受苦人」的講述。社會學研究,2008(1),53-67+243-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晴佳(2012)。為何美國的中國史研究新潮迭出?--再析中外學術興趣之異同。北京大學學報,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于華(2008)。傾聽無聲者的聲音。讀書,20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于華(2005)。"道義經濟"還是"理性小農":重讀農民學經典論題。讀書,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金錚(2012)。中國近代鄉村經濟史研究的十大論爭。歷史研究,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于華(2003)。心靈的集體化:陝北驥村農業合作化的女性記憶。中國社會科學,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曆城縣革命委員會(1978)。曆城縣一九七七年各大隊基本情況統計資料。曆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曆城縣革命委員會(1978)。曆城縣一九七七年國民經濟統計資料。曆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山東省統計局(1994)。山東統計年鑑199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魏婭妮(2009)。探析工業園區對傳統村落變遷的影響:以濟南市冷水溝村為例(碩士論文)。山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艶艶(2008)。城鄉互動作用下發達地區城郊村的城市化與現代化發展:以濟南市王舍人鎮冷水溝村為個案(碩士論文)。山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馬若孟、史建雲(2013)。中國農民經濟:河北和山東的農民發展,1890-1949。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ameson, F. R.、王逢振、王麗亞(2009)。單一的現代性。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費正清、MacFarquhar, Roderick、王建朗(1990)。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abermas, Jürgen、曹衛東(2002)。後民族結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佩國(1900)。地權分配‧農家經濟‧村落社區--1900-1945年的山東農村。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經澤、楊善民(1994)。現代化:鄉村的選擇--一個村級社區的綜合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生勝美(1990)。中国村落の権力構造と社会変化。東京:厳南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先運(2006)。章丘歷史與文化。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敕(1959)。曆乘。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慶基(1987)。山東省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廷夫(2010)。冷水溝村志。濟南:濟南海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倪錫英(1936)。都市地理小叢書•濟南。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濟南市史志編纂委員會(1997)。濟南市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濟南市曆城區教育史志編寫組(2004)。曆城區教育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步德茂、張世明、劉亞叢、陳兆肆(2008)。過失殺人、市場與道德經濟:18世紀中國財產權的暴力糾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景漢(2005)。定縣社會調查概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史徒華、張恭啓(1989)。文化變遷的理論。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內田智雄(1948)。中國農村の家族と信仰。東京: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旗田巍(1973)。中国村落と共同体理論。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杜贊奇、王福明(2008)。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胡朴安(1986)。中華全國風俗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丹、張天虹(2008)。理解農民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的案例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思(2005)。近代華北村落共同體的變遷--農耕結合習慣的歷史人類學考察。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嘉明(2006)。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華年聯誼會(2007)。冷水溝村教育發展概況。華年聯誼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宗智(2000)。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國農村慣行調查刊行會(1955)。中國農村慣行調查。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521125)。曆城縣冷水溝鄉召開互助組代表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興勝(20111218)。冷水溝村調查筆記(《冷水溝村志》出版座談會,冷水溝村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40616)。夏糧徵收任務人均、畝均分配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舍人鎮一九八七年各村人均占有收人名次排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6)。行政村基本情況調查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3)。農村基本情況(王舍人鎮冷水溝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8)。農村基本情況及農業生產條件(冷水溝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5)。1980年-1984年收入分配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006)。實現小康之村檢查驗收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06)。行政村基本情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一九八六年農村住戶總收人和純收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008)。全社會畜牧業生產情況(曆城區王舍人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008)。全社會畜牧業生產情況(冷水溝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雪香、方輝(2008)。從濟南大辛莊遺址浮選結果看商代農業經濟。東方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文甲(1977)。曆城縣田賦之研究。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臺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美國中文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憲(2008)。現代性研究譯叢總序。現代性的困境--哲學、文化和反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4)。中國歷史學家代表團參加1990年第十七届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總結報告。中國史學會五十年。鄭州:海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浩瀾(2006)。"村落共同體"與鄉村變革--日本學界中國農村研究述評。鄉村中國評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