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朝鮮白瓷研究
作者:成耆仁
作者(外文):Sung, Kee-i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宋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7
主題關鍵詞:廣州朝鮮世宗與世祖朝十五與十六世紀白瓷青花瓷Kwan-chuCho-sonSe-chong and Se-cho Period15th & 16th centuryWhite PorcelainBlue and Whit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7
提要  十四世紀後半至十五世紀初是中國和高麗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
時代,也是瓷器史上青瓷式微而白瓷大盛的轉換期。  中國在明洪武
年(一三九二)設立官窯廠於江西景德鎮,陶政與窯廠結構完善,且分工十
分詳細,產品以白瓷和青花瓷為主流,在嚴格的品格管理之下所燒精品專
供宮廷使用,特別是在永樂、宣德、成化年間所燒的官窯瓷器,在陶瓷史
上得到極高的藝術評價。  朝鮮官窯尚為設立以前,是由各地方政府遴
選精製瓷器作為貢品入貢中央,但十五世紀六十年代設立第一座官窯於京
畿道廣州以來,遂改由官窯廠燒製白瓷供宮廷使用,從此地方窯廠的數量
急速減少,產品也變得十分粗糙。綜觀,朝鮮白瓷在明永樂、宣德朝生產
的白瓷和青花瓷的刺激與影響之下歷經(一)仿效中國瓷器期、(二)發展期
、(三)朝鮮化時期,由於朝鮮世宗(一四二九)愛好白瓷,曾下令以白瓷做
為宮廷用的﹁內用器﹂替代傳統的金銀器,對朝鮮白瓷的影響尤其深重,
不過明代發展迅速的五彩、鬥彩等瓷器則因外觀華麗、奢侈且圖樣化,並
不合於朝鮮人的審美觀,因此在朝鮮一直沒有生產,白瓷一直最受歡迎,
而青花瓷次之。  朝鮮白瓷是儒家思想為政治理念的具體表現,同時也
是追求清廉、重視道德、愛好自然朝鮮社會特有的產物。朝鮮白瓷釉色不
同於中國白瓷,也不同於日本白瓷,此外朝鮮青花瓷與明清官窯青花瓷相
比也不相同,另外青料的濃、淡和紋飾的華麗與樸素之間也呈現強烈對比
。朝鮮白瓷的﹁型﹂,刻意求簡,且不甚對稱的器型產生無限的自然、親
和之美;然而青花瓷的﹁裝飾﹂則虛實相應、疏密鬆紊且善以誇張的繪畫
性,賦予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永恒的生命力,與中國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窯
瓷的傳統、格式化趣向相比有迥然不同的表現,在風格上與明清民窯瓷器
的審美觀反而略有互通。白瓷在高麗時期已出現,然而到了朝鮮時期展開
它的全盛期,但朝鮮社會嚴格實行階級制度,朝鮮國祚五百年間自始至終
未曾允許一般人使用白瓷。儘管朝鮮和中國兩國社會環境不同,在陶瓷史
上卻有雷同的發展;如十五世紀朝鮮人與中國人皆喜愛白瓷勝過其他瓷器
品類,此外明代的白瓷、青花瓷和朝鮮的白瓷、青花瓷在品質和數量上皆
達到相當的水準,兩國陶瓷業的高度成就,無異增添了世界陶瓷史的光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