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代中期蘇州文人生活研究
作者:邵曼珣
作者(外文):SHAO, MAN HSUN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龔鵬程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明代蘇州吳中文人生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1)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9
本論文是通過心態史的研究方法,從明代的經濟現象、政治政策以及社會風尚等方面的因素,觀察明代從初期到中期甚至是晚期的諸種價值觀念的變化痕跡,在這樣的變動跡象中,明代蘇州文人的生活形態、價值觀念以及審美活動等如何應映的表現。以及文人在文藝消費現象下,從仕宦為唯一存在目的價值中獨立出來,形成充滿文藝色彩的文人形象。明代中期蘇州文人的生活面貌,主要重點是探討文人在社會網絡架構中的生活形態,包括其工作、社交及休閒生活等三方面。
各章重點如下:第一章研究進向和研究方法說明,以及題目範圍的界定:時間上的界定,「明代中期」大致是從成化至隆慶(1465~1572)年間;空間上的界定,「蘇州」地域範圍,是「三吳」地區為主,包含松江府、常州府、以及吳興等地。第二章第一部份說明「文人階層」的歷史發展;第二部分處理明代的文人階層發展問題。第三章
為時代背景論述,藉此現象觀察明代文人階層向其他階層類化擴大的過程。共分為三項外在因素探討:一是教育制度。蘇州人才之甲天下與當地的教育興盛有密切關係。府、縣學的設立對蘇州當地人才教育的影響極大。二是科舉取士及人才任用制度。三是經濟因素造成新興文人階層的出現,商人階層與文人階層相互滲透,在這種情形下,文人本身價值觀念、行為模式也漸漸受商人階層的影響,而有世俗化的傾向出現。第四章是探討「蘇州」文人世俗化轉變的原因。一是新興士族的出現;二是文人經濟價值觀念的轉變。明代官員的俸祿,是歷朝以來最低的,所以許多官員開始經營家庭副業,或者是寫作詩文獲取「潤筆費」。三是士風轉變。四是社會風尚的變化,明代中期以後的陸楫、葉權、王士性及清初顧公燮、魏世傚等人,都提出奢侈與人民生計有關的「崇奢論」主張,這是文人價值觀的改變。五是文人的消費取向創作。坊間刻書在大量生產下書籍成為市場上的消費性商品。第五章蘇州文人的社交生活,蘇州文人集中多有以組詩形式出現的懷友詩,這是文人的群體意識表現。文人彼此標榜為一團體,而詩文結社的活動,是文人群體意識的具體表現。第六章是文人的日常工作的情況。分為一是尚未有科考功名者,明代文人稱士人從事讀書工作者為「儒業」,「儒業」有著預備通過科舉成為官僚體系份子的一種「預科」行業的意思。這是大部分士人的日常工作。二是官宦生活,明代官員的辦公稱之為「公座」,公座生活的描述等。
第七章蘇州文人生活的休閒生活。觀察蘇州文人的休閒活動,他們不是遊手好閒的閒晃,所從事的活動對文人而言都是對生命當下投入一種狀態中所得到的「暢」快感,甚至有一種自我完成的意義存在。蘇州文人的休閒活動主要有幾種類型:一是以博覽群書自娛,這是區別於儒業的讀書工作而言。二是閒居時的樣態,可以晏起與蓬首垢面,也是刻意區別日常的形象,以達到無束縛的自由感。三是茶事生活,品茗可以邀友可以自娛。蘇州文人的置園購屋是「大隱於市」的體現,也是中國隱逸傳統異化。園居生活中文人躬耕農圃,是一種遊戲,是一種身份的模擬與假裝。總體說來文人休閒生活正是「遊戲」的表現。第八章結論,說明本論文之主要成就在於,處理明代中期的文人活動資料,是目前較少為人所注意的領域。從明代中期文人的價值觀中,更可以提供尋繹出晚明各種思潮之所以發展的前行線索。
壹、 明人詩文集(按姓名筆畫排序)
文徵明:《文徵明集》,周道振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四庫明人文集叢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王 鏊:《姑蘇志》,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王 鏊:《震澤集》,四庫明人文集叢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王 寵:《雅宜山人集》,明代藝術家集彙刊,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8。
何良俊:《何翰林集》,明代藝術家彙刊續集,台北:中央圖書館出版,1971。
何喬新:《椒邱文集》,四庫明人文集叢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吳 寬:《匏翁家藏集》,四庫全書本,1255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沈 周:《石田詩選》,四庫全書本,1249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周履靖:《閒雲稿》,叢書集成新編,第68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邵 寶:《容春堂集》,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金大車:《金子有集》,叢書集成續編,第116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
金大輿:《金子坤集》,叢書集成續編,第116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
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唐 寅:《唐伯虎集》,北京:北京中國書店,1985。
祝允明:《祝子罪知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子部雜家類 第83冊,台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
祝允明:《祝氏詩文集》,明代藝術家集彙刊續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71。
祝允明:《懷星堂集》,四庫全書本,1260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陳 沂:《拘虛集》,叢書集成續編,第113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
衛 泳:《枕中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子部雜家類,第152冊,台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
衛 泳:《鴛鴦譜》,叢書集成新編,第97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 學林類,台北:明文書局,1991。
薛 崗:《天爵堂筆餘》(刪薛崗本),叢書集成新編,第89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薛 熙:《明文在》,國學基本叢書,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1。
顧炎武:《日知錄》,國學基本叢書,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
顧 璘:《國寶新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89冊,台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
顧 璘:《顧華玉集》,四庫全書本,1263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貳、筆記小說
文 林:《琅琊漫鈔》,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文震亨:《長物志》,筆記小說大觀20編(6),台北:新興書局,1977。
王世貞:《列朝盛事》,《叢書集成新編》 第85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王世貞:《觚不觚錄》,《叢書集成新編》 第85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王世貞:《鳳洲雜編》,《叢書集成新編》 第85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王 錡:《寓圃雜記》,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王樨登:《吳社編》,叢書集成新編,第91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王 瓊:《雙溪雜記》,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朱國禎:《湧幢小品》,筆記小說大觀22編,台北:新興書局,1978。
朱彞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筆記小說大觀15編,台北:新興書局,1977。
余繼登:《典故記聞》,《叢書集成新編》 第85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宋 雷:《西吳里語》,筆記小說大觀25編(4),台北:新興書局,1979。
沈 周:《石田雜記》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筆記小說大觀15編,台北:新興書局,1976。
李 詡:《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版,1997年2刷。
周 暉:《金陵瑣事》,筆記小說大觀16編,台北:新興書局,1978
徐復祚:《花當閣叢談》《叢書集成新編》 第85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徐禎卿:《翦勝野聞》,《叢書集成新編》 第85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祝允明:《前聞記》,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祝允明:《野記》,《叢書集成新編》 第85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張 萱:《西園見聞錄》,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91。
都 卬:《三餘贅筆》,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都 穆:《都公談纂》,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都 穆:《遊名山記》,筆記小說大觀13編,台北:新興書局,1976。
都 穆:《聽雨紀談》,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陳繼儒:《太平清話》,筆記小說大觀5編,台北:新興書局,1974。
陳繼儒:《見聞錄》,《叢書集成新編》 第85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陳繼儒:《筠軒清閟錄》,筆記小說大觀6編(五),台北:新興書局,1975。
陸 杙:《病逸漫記》,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陸 容:《菽園雜記》,四庫筆記小說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陸 深:《停驂錄摘鈔》,《叢書集成新編》 第85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陸 深:《豫章漫抄》、《玉堂漫筆》、《金臺紀聞》、《春雨堂隨筆》、《願豐堂漫書》
《燕閒錄》,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陸 深:《谿山餘話》,《叢書集成新編》 第85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陸 粲:《庚巳編》,筆記小說大觀16編,台北:新興書局,1977。
焦 竑:《焦氏筆乘》,筆記小說大觀6編,台北:新興書局,1975。
黃省曾:《吳風錄》,筆記小說大觀6編(5),台北:新興書局,1975。
黃 瑜:《雙槐歲鈔》,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楊循吉:《吳中故語》,筆記小說大觀25編,台北:新興書局,1979。
楊循吉:《蘇談》,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葉 盛:《水東日記》,四庫筆記小說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葉夢珠:《閱世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
劉 玉:《已虐編》,叢書集成新編 第87冊(文學類),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謝肇淛:《五雜俎》,筆記小說大觀8編,台北:新興書局,1979。
參、 史類、方志
牛若麟等撰:《崇禎吳縣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第15冊,上海書店,1990。
張廷玉:《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78。
肆、 有關明代研究之論文專書
吉川幸次郎:《元明詩概說》,鄭清茂譯,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6。
周明初: 《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東方出版社,1997
夏咸淳: 《晚明士風與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孫 遜: 《明清小說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袁震宇、劉明今: 《明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馬積高: 《宋明理學與文學》,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張慧劍:《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郭英德:《癡情與夢幻:明清文學隨想錄》,香港:三聯書店,1992
陳少棠:《晚明小品論析》,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
陳建華:《中國江浙地區十四至十七世紀社會意識與文學》,學林出版社,1992
陳書錄:《明代前後七子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陳書錄:《明代詩文的演變》,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
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鄭利華:《明代中期文學演進與城市形態》,復旦大學出版,1995
錢仲聯主編:《明清詩文研究資料集》第1、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9
饒龍隼:《明代隆慶萬曆間文學思想轉變研究─詩文部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1995
龔鵬程:《晚明思潮》,台北:里仁書局,1994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