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代嘉隆間戲曲三論
作者:林立仁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
指導教授:曾永義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嘉靖隆慶嘉隆禮節傳簿腔調聲腔餘姚腔海鹽腔弋陽腔崑山腔水磨調雜劇南雜劇短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9
博 士 論 文 提 要
博士論文:明代嘉隆間戲曲三論
指導教授:曾永義教授
研究生:林立仁
論文提要:
博 士 論 文 提 要
博士論文:明代嘉隆間戲曲三論
指導教授:曾永義教授
研究生:林立仁
論文提要:
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勵精圖治,使戰後凋敞的社會經濟,由安定而趨繁榮,樂戶因之興起,對明代戲曲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但當時程朱理學定於一尊,反映在劇作之中多見教化之旨,加上文人熱衷八股時文
,劇壇顯得沉寂。
直至世宗嘉靖(西元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年),穆宗隆慶(西元一五六七~一五七二年)年間,經濟更加繁榮,世風亦趨奢靡,戲曲由此得到更有利的發展契機。這時,南戲四大聲腔盛行,無論是流行於民間的餘姚腔或弋陽腔,無論是受文人士夫所喜的海鹽腔或崑山腔,他們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劇壇佔一席之地,最後在聲腔勢力消長的歷史規律中,形成崑、弋爭勝的局面,演變到清代則成花、雅之爭。然而政治上的黑暗,使文人士夫難展抱負,遂投身於雜劇創作,以之抒懷遺憤,元雜劇舊有嚴謹的體製規律,漸遭破壞,遂有「南雜劇」,「短劇」產生。此時期之劇壇既與明初劇壇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也為晚明萬曆劇壇盛況奠下根基,可知嘉隆年間實居其中變化之關鍵期。
緣此,筆者遂就嘉隆年間所見三方面之狀況,論其對戲曲發展之影響,因成此文「明代嘉隆間戲曲三論」。文分三編:上編 明代的社會背景及戲曲環境、中編 嘉隆年間南戲四大聲腔考述、下編 嘉隆年間雜劇研究,此即題目「三論」之意。
上編 明代的社會背景及戲曲環境。
《文心雕龍,時序篇》:「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作品與作家之生活環境必相化合,必可反映作家主觀之情感與社會之普遍現象,尤其以民間藝術為然。此部份第壹章從大環境,包括政治,經濟,學術思想、文學理論等四方面,論述影響明代戲曲發展及創作題材改變之原因。
第貳章明代的戲曲環境,論述與戲曲發展有直接關係之因素,如帝王、文人士夫、樂戶等對。帝王的喜好,對戲劇的發展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明初禁演榜文的頒布,既限制了戲劇活潑的生命力,也反映了他們「嗜戲薄伶」的觀念。至於赴宴觀劇,早成文人士夫生活之一部份,他們對戲劇的愛好,可見於家樂的設置,家樂的存在提供文人演劇觀劇、自娛娛人的機會,更在一次次的具體實踐中,改進缺失,對戲劇藝術之提昇,有著莫大的貢獻。文人大量參與戲劇活動,不僅提昇了戲劇的地位;更影
響了明中葉以後的劇曲創作走上文士化的現象。
第參章嘉隆年間的戲曲演出概況,大環境之影響已於上二章論述,此章扣住嘉隆年間所見狀況來做說明況。如:通俗文學的擡頭,民歌小曲、小說戲劇開始受到文人的重視;於是,戲劇從小道末技中走出,成為文人抒懷寫抱的憑藉。又如:民間淵源久遠的賽社演劇,不僅是農業社會人民最佳的休閒消遣,又因節令慶典與迎神賽會的結合,使得帶有祭祀性質的演劇,便成為「酬神」兼「娛人」的重要節目,正是孔子所謂「百日之勞
,一日之樂」的浮世繪。此部份就《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所記,可以看出嘉隆年間民間祀神演劇的過程、內容,及許多珍貴的戲曲史料。至於豪門貴客、文人士紳,喜慶宴會多在自家廳堂舉行,此時往往藉召戲班出堂會,以達娛賓之目的。紅氍毹上的演出,因為觀眾不同,演員們通常更著意唱工技巧的發揮,使得這類演出也易於趨向精緻化。至於勾欄演出則與元代無太大差異。
由上編所述可以看到明代戲劇之熱潮,上自帝王、文人士夫下至市井百姓,無不喜愛,戲劇成為明代文學之代表,誠非偶然。
中編 嘉隆年間南戲四大聲腔考述。
首先就腔調、聲腔、唱腔與劇種之名義做清楚之定義,解決因混淆體製劇種與腔調劇種之名義,而造成的種種糾葛。接著就南戲四大聲腔依序述考。
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以及魏良輔未改良前之的崑山腔,都屬於早期的南戲聲腔,他們的演唱風格相似,都是以鑼、鼓等打擊樂器伴奏,而沒有使用管絃樂器,其中海鹽腔因風格「清柔婉折,體局靜好」,加上用兩京話演唱,極受文人士夫歡迎;餘姚腔則流行於民間,其「一唱眾和,接和幫腔」的特點,更益於高臺廣場上的演出。
弋陽腔流播廣遠,是南戲聲腔中最受民間歡迎的一種聲腔,其擁有極大之可塑性,就在於演唱風格上:錯用鄉語、改調歌之及隨心入腔等特色。反映在音樂上,則是靈活運用民間歌謠,及聯套組織,演唱方武的自由多變而不受規範。但論弋陽腔的最大成就,則為發展了幫腔和滾調,幫腔的產生與弋陽腔「徒歌乾唱」的特點有關,藉此帶動場面的熱鬧氣氛,正適合於廣場高臺中演出;滾調則突破了曲牌體音樂的限制,豐富多變的運用方式,除了強化戲劇效果,更為日後戲曲體製由曲牌體走向板腔體的歷史演變開了端緒。
南戲流播至崑山地方,地方化之後形成崑山腔,但屬土腔性質,藝術層次不高,顧堅等人做了一次改革,只用之於清唱。到了嘉靖年間,魏良輔等人融合南、北曲之長處、改革樂器、運用管絃樂器伴奏,使其聲調更加流麗婉轉,於是水磨調,終於改良完成。此時很多文人投入創作,其中名氣最大者應屬梁辰魚,其作《浣紗記》一出,即成轟動,因此許多人便以他為「崑劇開山」。但事實上,梁辰魚是當時眾多作者之一,並非唯
一,以之為開山之祖,是需斟酌的;但他在崑劇形成上之重要貢獻則無須懷疑。崑山腔改良成為水磨調,就中國戲劇之發展而言,是極重要的轉捩點,因為南戲從北曲化、文士化到崑山水磨調化,終於脫胎換骨成為體製劇種中之「傳奇」。「傳奇」以其細膩精緻的演出藝術,成為我國文化之瑰寶,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一,我們豈能不加珍惜。
下編 嘉隆年間雜劇研究。
北曲雜劇有嚴謹的體製規律,但雜劇入明,受到南曲戲文的影響,自然產生變化,形成所謂的「南雜劇」、「短劇」。
此時期劇作多見突破元人雜劇一本四折、四套北曲、及一人獨唱的規範,於是長變化都隨作者匠心安排。此外,南北曲的自由運用、演唱方式的豐富多變、科範、插曲、歌舞及劇中演劇的安排,都有助於舞臺藝術之提昇而向精緻化邁進。演員分工日細,因受到南戲影響,腳色行當也由元雜劇以末、旦、淨為主的情形,發展成生、旦,淨、末、外、丑等行當,其下又各自衍生出許多細目,這些都是嘉隆時期雜劇在體製上突破元劇
規範的地方。
只是此時期作者多為文人士夫,反映在劇作之中即是明顯的文士化的現象,如:用字典雅、形式工整、用典使事……等,作家以追求駢儷之風格為能事,甚而藉長篇累牘,爭奇鬥艷,逞其才華,在這樣的過程中,雜劇漸由場上走向案頭,終成「文人之曲」,元雜劇中濃厚深刻的庶民情感早已消失殆盡。
文人士夫在政治黑暗、科場不公、權奸當道的大環境下,欲求青紫,無門可入;欲返山林,又與其經世之志相違,出處之際飽受形神衝突之苦,於是藉劇抒懷,或以之諷刺世態炎涼、批判科場不公及官場黑暗,而寓其滿腔悲憤之慨;或藉宗教洗滌苦悶的心靈,或歎韶華易逝而生及時行樂之意。浪漫的文人,其筆下自然也少不了歌頌真情至愛的感人故事。總之,文人所寫大多扣住自己之生命歷程,帶著濃厚的自我意識,進而與劇中人情感相通,這也是與元雜劇之不同處。
嘉隆年間,不論在政治經濟、哲學思想、文學思潮及社會風尚等面,都與明初有著顯著的不同。此時劇壇盡除明初沉悶之象,諸腔競奏帶來戲曲蓬勃發展的生氣,尤其弋陽腔、崑山腔在音樂上的成就,對後來戲曲的發展影響極大。雜劇蛻變為「南雜劇」,「短劇」,此時期亦為重要之轉捩點。因此,嘉隆年間之劇曲發展是值得關注的。
參考書目
一、參考書目
(一)、工具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第二次印刷
戲曲辭典 王沛綸編著 臺北: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六十四年四月二版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上海: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一年九月第一版
中國戲曲劇種手冊 李漢飛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第二次印刷
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六月第一次印刷
中國古代戲劇辭典 張中月主編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一月第一次印刷
崑曲辭典 洪惟助主編 宜蘭縣五結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民九十一年五月出版
中國音樂詞典 臺北:丹青公司有限公司 民七十五年五月臺一版中國古典名劇鑒賞辭典 徐培均、范民聲主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九月第二次印刷
元曲釋詞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九○年第一版
古本戲曲劇目提要 李修生編著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七十二月初版
(二)、劇本
全明雜劇 陳萬鼐主編 臺北:鼎文書局 民六十八年六月初版
全明傳奇 林侑時主編 臺北:天一出版社
汲古閣六十種曲 明 毛晉編 臺北:臺灣開明書局 民五十九年四月臺一版
孤本元明雜劇 明 趙元度集 臺南:平平出版社 民六十三年十二月初版
明代徽調戲曲散齣輯佚 王古魯 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一九五六年六月第一版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錢南揚校注 臺北:華正書局 民七十四年三月
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 李福清 李平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版
詞林一枝 明.黃文華 王秋桂主編 善本戲曲叢刊第一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三年七月景印初版
八能奏錦 明.黃文華輯王秋桂主編 善本戲曲叢刊第一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三年七月景印初版
玉谷新簧 明.吉州景居士 王秋桂主編 善本戲曲叢刊第一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三年七月景印初版
摘錦奇音 明.龔正我 王秋桂主編 善本戲曲叢刊第一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三年七月景印初版
時調青崑 明.黃儒卿輯 王秋桂主編 善本戲曲叢刊第一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三年七月景印初版
大明春 明.程萬里、朱鼎臣輯 王秋桂主編 善本戲曲叢刊第一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三年七月景印初版
徽池雅調 明.熊稔寰 王秋桂主編 善本戲曲叢刊第一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七十三年七月景印初版
群音類選 明.胡文煥 王秋桂主編 善本戲曲叢刊第四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六年十一月景印初版
新訂十二律京腔譜 明.王正祥 王秋桂主編 善本戲曲叢刊第三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三年八月景印初版
(三)、曲譜
九宮正始 徐子室籍 鈕少雅訂 善本戲曲叢刊 學生書局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 清周祥鈺等 善本戲曲叢刊 學生書局
南北詞簡譜 吳梅 臺北:學海出版社 民八十六年五月初版
北曲新譜 鄭騫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六十二年四月初版
北曲套式彙錄詳解 鄭騫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六十二年四月初版 七十一年十月五版
(四)、曲史、曲目
中國戲劇發展史 周貽白 臺南:僶勉出版社 民六十四年九月初版
中國戲曲史講座 周貽白 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七十五年六月初版
中國戲曲通史 張庚、郭漢城 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七十四年十二月臺一版
中國戲曲史漫談 吳國欽 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七十二年八月初版
中國劇場史 周貽白 臺北:長安出版社 民六十五年元月初版
中國古代劇場史 廖奔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五月第一次印刷
王國維戲劇論著 王國維 臺北:純真出版社 民七十一年九月
中國歷代戲曲史 青木正兒 王吉盧譯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元明清劇曲史 陳萬鼐 臺北:鼎文書局 民六十三年十月增訂版
明代劇曲史 朱尚文 高長出版社
明清戲曲史 盧前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四年臺二版
崑劇史補論 顧篤璜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十月第一版
崑劇發展史 胡忌、劉致中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六月北京第一版
崑劇演出史稿(修訂本) 陸萼庭 臺北:國家出版社 二○○二年十二月初版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 余秋雨 板橋:駱駝出版社 民七十六年八月
中國戲劇學史稿上、下 葉長海 板橋:駱駝出版社 民七十六年八月
中國古代戲曲理論史通論 俞為民、孫蓉蓉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八十七年五月
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綱 謝柏梁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四年六月初版
中國古典悲劇史 楊建文 武漢:武漢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四月第一版
中國戲曲聲腔源流史 廖奔 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八十一年七月
明代言情劇作學史稿 陳竹 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八月第一次印刷
中國戲班史 張穎發 瀋陽:瀋陽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第一版
戲曲優伶史 孫崇濤、徐宏圖著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五月北京第一版
古典戲曲存目彙考上、中、下 莊一拂編著 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七十五年九月初版
曲海總目提要 黃士康 天津:天津古籍書店 一九九二年六月初版
遠山堂曲品 明 祁彪佳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六)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遠山堂劇品 明 祁彪佳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六)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曲品 明 呂天成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六)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今樂考證 清 姚燮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十)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資料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一月初版明雜劇考 傳大興 臺北:世界書局 民七十一年四月三版
明代傳奇全目 傳惜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北京第一版
中國古代戲曲家評傳 胡世厚、鄭紹基主編 中州古籍出版社
明清戲曲家考略 鄧長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第一版
晚明曲家年譜 徐朔方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一版
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 蔡毅編著 山東:齊魯出版社 一九八九十月初版
(五)、戲曲論著
錄鬼簿 元鍾嗣成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二)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太和正音譜 明 朱權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三)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南詞敘錄 明 徐渭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三)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詞謔 明 李開先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三)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曲論 明 何良俊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曲藻 明 王世貞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曲律 明 王驥德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顧曲雜言 明 沈德符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曲律 明 魏良輔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五)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四次印刷
南詞引正 魏良輔 路工 訪書見聞錄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一版
潘之恆曲話 明 潘之恆原著、汪效倚輯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北京第一版
閒情偶寄 清 李漁 臺北:長安出版社 民六十八年九月臺三版
顧曲麈談 吳梅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民七十七年十一月第四版
曲律易知 許守白 飲流齋著叢書 臺北:郁氏印獎會 民六十八年七月初版
螾廬曲談 王季烈 臺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民六十七年臺一版
新曲苑 任中敏編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民五十九年八月臺一版
中國戲曲概論 吳梅 臺北:學海出版社 民八十六年十月初版
景午叢編 鄭騫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六十一年一月初版
宋金雜劇考 胡忌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一九五七年四月第一次印刷
南戲研究變遷 金寧芬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五月第一次印刷
南戲論叢 孫崇濤 北京:中華書局 二○○一年六月第版
元代雜劇藝術 徐扶明 臺北:學海出版社 民八十六年五月初版new window
明代戲曲研究概述 寧宗一、陸林、田桂民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第一次印刷
戲文概論 錢南揚 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七十七年九月初版
明清傳奇導論 張敬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七十五年十月初版
明清傳說概說 朱承樸、曾慶全 板橋:元山書局 民七十六年二月
明雜劇概論 曾師永義 臺北:學海出版社 民六十八年四月初版
明雜劇研究 徐子方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九九八年一月一刷new window
明代雜劇研究 戚世雋 廣州:廣來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ΟΟ一年第一次印刷
明代劇作家研究 八木澤元 臺北:中新書局有限公司 民六十六年四月初版
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 王安祈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五年六月初版new window
明代戲曲五論 王安祈 臺北: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Ο年五月第一版
明清文人傳奇研究 郭英德 臺北:文津出版社 民八十年一月初版
崑曲清唱研究 朱昆槐 臺北: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三月第一版
戲曲聲腔劇種研究 余從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四月北二版
宜黃諸腔源流探 流沙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北一版
明代南戲聲腔源流考辨 流沙 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一九九九年初版
晚明戲曲種與聲腔研究 林鶴宜 臺北:學海出版社民八十三年十月初版
明清戲曲學辨疑 林鶴宜 臺北:里仁書局 民九十二年二月初版
中國板式變化體戲曲研究 孟繁樹 臺北:文津出版社 民八十年三月初版
論中國戲曲批評 夏寫時 濟南:齊魯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第一次印刷
戲劇理論史稿 余秋雨編著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五月初版
曲學與戲劇學 葉長海 上海:學林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第一版
中國古典悲劇論 焦文彬 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Ο年五月第一次印刷
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 曾師永義 臺北:正中書局 民八十年十一月臺初版
中國戲劇學通論 趙山林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初版
中國古代戲劇統論 徐振貴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九月第一版
中國劇詩美學風格 蘇國榮 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七十六年六月
中國戲曲文化概論 鄭傳寅 武漢大學出版社
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 鄭傳寅 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九九五年元月
戲曲美學 傳謹 臺北:文津出版社 民八十四年七月出版
戲曲美學論文集 張庚、蓋叫天等 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七十五年四月臺一版
戲曲表演美學探討 韓幼德 丹青圖書公司 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七十六年二四月臺一版
古典戲曲美學資料集 隗芾、吳毓華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中國戲曲與社會諸色 路應昆 吉林教育出版社
戲曲小說叢考上、下 葉德均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十六年三月
古劇說彙 馮沅君 作家出版社 一九四七年印行
古代戲曲小說論叢 聶石樵、鄧魁英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五年北京第一次印刷
中國戲曲論集 周貽白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六Ο年七月北京第一版
中國戲曲史論集 趙景深、李平、江巨榮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國戲曲史論集 張燕瑾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三月第一版
中國戲曲史論 吳新雷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三月第一版
中國戲曲史鉤沈 蔣星煜編著 河南:中州書畫社 一九八二年九月初版
劇史新說 陳多 臺北:學海出版社 民八十三年五月初版
元明清戲曲論集 嚴敦易遺著 河南:中州書畫社 一九八二年八月初版
宋元明清劇曲研究論叢 存萃學社編集 大東圖書公司
吳梅戲曲論文集 吳梅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五月第一版
清徽學術論文集 張敬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民八十二年八月初版
南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溫州市文化局編著 北京:中華書局 二○○一年五月第一版
中國古典戲劇論集 曾師永義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七十五年二月第一次印行
說戲曲 曾師永義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七十二年五月第三版印行
詩歌與戲曲 曾師永義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七十七年四月初版
參軍戲與元雜劇 曾師永義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八十一年四月初版
論說戲曲 曾師永義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八十六年三月初版
戲曲源流新論 曾師永義 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八十九年四月初版
從腔調說到崑劇 曾永義 臺北:國家出版社 二○○二年十二月初版new window
錦堂論曲 羅錦堂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六十八年第一次印行
小說戲曲論集 劉輝 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八十一年三月初版
優伶考述 孫民紀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一版
20世紀戲曲文物的發現與曲學研究 車文明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二○○○一年七月第一版
戲劇概要 楊建文編著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三年四月初版
戲曲文學:語言托起的綜合藝術 門巋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二○○○年四月第一版
中國古典戲劇選注 曾師永義 臺北:國家出版社 民七十五年九月再版
說俗文學 曾師永義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六十九年四月初版
度柳翠翠鄉夢與紅蓮債三劇的比較研究 汪志勇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六十九年十一月初版
中國民間傳說論集 王秋桂主編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八十三年八月初版第四刷
戲曲小說研究第五集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編 臺北:聯京出版事業公司 民八十四年二月初版
戲史辨 胡忌主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第一版版
曲海說山錄 吳敢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北京第一版
白川集 傅芸子 臺北:鼎文書局 民六十八年七月初版
(六)、筆記、小說
東京夢華錄 宋 孟元老 收於宋.孟元老等著,周峰點校《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八月北京第一版
夢粱錄 宋 吳自牧 收於宋.孟元老等著,周峰點校《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八月北京第一版
武林舊事 宋 周密 收於宋.孟元老等著,周峰點校《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八月北京第一版
草木子 明 葉子奇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民六十七年十二月初版
菽園雜記 明.陸容 收於《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湖北第二次印刷
典故記聞 明 余繼登 收於《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一年七月第一次
雲間據目抄 明 范濂 收於《筆記小說大觀.二十二編》第五冊 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 民七十三年六月再版
客座贅語 明 顧起元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湖北第二次印刷
四友齋叢說 明 何良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湖北第三次印刷
萬曆野獲編 明 沈德符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六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松窗夢語 明 張瀚 收於《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年五月第一次
列朝詩集小傳 清 錢謙益 臺北:世界書局 民七十四年二月三版
閱世編 清 葉夢珠 收於《藏書傳世.子集.雜記.2》 誠成企業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組織編纂,海南國際出版中心出版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版
廣東新語注 清.屈大均著.李育中等注 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月第一版
二酉委譚摘錄 明 王世懋 收於《叢書集成初編》(2922~27)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年北京新一版
五雜組 明 謝肇淛 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六十六年四月出版
金瓶梅詞話 臺北:增你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六十九年二月初版
名家解讀《金瓶梅》 盛源、北嬰編著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一月初版
岐路燈 清 李綠園 三重:世新出版社 民七十二年九月出版
唐人小說校釋 王師夢鷗 臺北:正中書局 民七十四年一月臺初版
馮夢龍全集.掛枝兒山歌 魏同賢主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版
馮夢龍全集.古今小說 魏同賢主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版
馮夢龍全集.警世通言 魏同賢主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版
馮夢龍全集.醒世恆言 魏同賢主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版
(七)、詩文集
王文成公全書 明 王陽明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 民五十七年三月臺一版
傳習錄 明 王陽明 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一九八七年三月初版
王心齋全集 明 王艮 臺北:廣文書局
明燈道古錄 明 李贄、劉東星同撰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民六十七年十二月初版
空同先生集 李夢陽 《明代論著叢刊》,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六十五年五月出版
弇州山人四部稿 明 王世貞 《明代論著叢刊》,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六十五年五月出版
焚書.續焚書 明 李贄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七十三年五月初版
李贄文集 明 李贄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二○○○年五月第一版
海忠介公全集 明 海瑞 海忠介公全集輯印委員會 民六十二年五月初版
何瑭集 明 何瑭著、王永寬校注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九月初版
李中麓閒居集 李開先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九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簒委員會編著 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
徐渭集 明 徐渭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九年二月第二次印刷
歸有光全集 明 歸有光 臺北:世界書局 民四十九年十一月初版
袁中郎全集 明 袁宏道 臺北:世界書局 民五十三年二月初版
珂雪齋前集 明 袁中道 《明代論著叢刊》第二輯 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六十五年九月出版
隱秀軒詩集 明 鍾惺 《明代論著叢刊》第二輯 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六十五年九月出版
譚友夏合集 明 譚元春 《明代論著叢刊》第二輯 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六十五年九月出版
陶庵夢憶 明 張岱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七十三年三月初版
張岱詩文集 明 張岱著 夏咸淳校點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五月第一版
皇明經世文編 明 陳子龍等編 臺北:國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民五十三年十一月出版
(八)、史料、方志
明史 臺北:鼎文書局 民六十四年六月初版
明書 傅維鱗纂 臺北:華正書局,民六十三年臺一版
明實錄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五十五年九月初版
明通鑒 清 夏燮 臺北:世界書局 民五十一年十一月初版
明正統宗 明 涂山輯 收於《四庫盡燬書叢刊》史部第二冊 北京出版社出版 收於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
大明會典 李東陽等奉敕撰、申明行等奉敕重修 臺北:東南書報社印行 民五十二年九月出版
大明律集解附例 收於《明代史籍彙刊》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五十九年十二月景印初版
明史紀事本末 明 谷應泰 臺北:華世出版社 民六十五年二月初版
國初事蹟 明 劉辰 收於《叢書集成初編》(3959-62)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一年北京第一版
天下郡國利病書 明 顧炎武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續編 民五十五年十月臺一版
續文獻通考 王圻 明萬曆刊本 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東西洋考 張燮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人人文庫1735 民六十年十月臺一版
萬曆嘉定縣志 明韓浚等修 收於《中國史學叢書三編第四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六年六月初版
中國戲曲志.湖南卷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著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年五月第一版版
中國戲曲志.江蘇卷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著 中國ISBN中心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第一版版
中國戲曲志.安徽卷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著 中國ISBN中心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第一版版
中國戲曲志.浙江卷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著 中國ISBN中心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北京第一版
中國戲曲志.江西卷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著 中國ISBN中心 一九九八年十月北京第一版
(九)、其他專著
明朝史略 李光璧 臺北:弘文館出版,民七十五年初版
中華文明史(第八卷.明代)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六月第一版
明朝十六帝 許大齡、王天有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北京第二次印刷
中國明代經濟史 林金樹、高壽仙、梁勇 收於百卷本《中國全史》叢書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第一版
明代社會經濟初探 韓大成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六月第一版
明代城市研究 韓大成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第一版
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 牛建強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七月出版
新編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 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七十九年十一月六版
中國思想史 張豈之主編 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八十一年六月初版
明代思想史 容肇祖 上海:齊魯書社 一九九二年四月第一版
明史新編 傅衣凌主編 楊國楨 陳支平著 臺北:雲龍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八月初版
晚明思想史論 嵇文甫 北京: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三月第一版
校訂本中國文學史 劉大杰 臺北:華正書局 民七十一年五月版
中國文學史 葉師慶炳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七十一年八月學一版
明清文學史(明代卷) 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第一版
晚明文學新探 馬美信 桃園:聖環圖書有限公司 民八十三年六月初版
明清文學研究論集 龔顯宗 臺北:華正書局 民八十五年一月初版
明清文學概論 金玉田 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第一版
晚明性靈小品研究 曹淑娟 臺北:文津出版社 民七十七年七月出版new window
明詞彙刻 趙尊嶽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七月第一次印刷
明人奇情 郭應德 過常保著 臺北:雲龍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二月初版
晚明士人心態及個案研究 周明初 北京: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八月第一版
飄搖的傳統──明代城市生活長卷 陳寶良 長沙:湖南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九月第一版
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 陶慕寧 北京:東方出版設 一九九六年五月北京第四次印刷
古代文學中人物形象論稿 聶石樵主編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二ΟΟΟ年三月第一版
二、參考論文
(一)、學位論文
明代劇學研究 陳芳英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七十二年new window
明代時事新劇 高美華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七十八年new window
明代嘉靖隆慶時期三大傳奇研究 黃炫國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八十二年六月new window
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 許子漢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八十七年一月new window
元明雜劇之比較研究——以題材為核心之探討 游宗蓉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八十八年一月new window
浣紗記研究 侯淑娟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民九十年六月new window
明代中期蘇州文人生活研究 邵曼珣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民九十年六月new window
明清民歌研究 鄭義雨編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九十年一月初版
盛明雜劇之題材研究 李美京 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七十四年四月
明代一折短劇研究 張盈盈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七十七年六月
徐渭之曲學及劇作研究 易怡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七十九年五月
明代文士化南戲之研究 陳慧珍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七年六月
明中葉至清中葉商人與戲曲之關係研究 江婉華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八年六月
「江湖十二腳色」之探索 古嘉齡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八年七月
明中葉至清初文人與戲劇關係之研究 洪麗淑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九年一月
清初蘇州劇作家研究 李佳蓮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九十年五月初版
(二)、單篇論文
雜劇的轉變 鄭振鐸 小說月報第二十一卷第一期 一九三○年三月
明代的南雜劇 張全恭 嶺南學報第六卷第一期 民二十六年三月new window
馮惟敏及其著述 鄭騫 燕京學報第二十八期 一九四○年 一九四○年十二月
明代演劇狀況的考察 趙景深 李平 江巨榮 戲劇藝術 一九七九年第三、四期
《歌代嘯》初探 許金榜 山東師大學報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論明代的短劇 王耕夫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 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明初雜劇的演進 姚力芸 中華戲曲第八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八九年五月
明代雜劇概說 廖奔 戲曲研究第三十輯 一九八九年九月
明清雜劇的幽默情調 沈煒元 戲劇藝術 一九九五第四期 上海:上海戲劇學院
論明代中葉以後雜劇創作的主體意識 陶慕寧 南開學報 一九八九年第三期 天津:南開大學學報編輯部
明清“牢騷骯髒士”的抒情寫憤雜劇 沈煒元 上海戲劇學院戲劇藝術 一九九三年第一期
從明後期世情劇看文人的人格苦悶 孫之梅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明代戲曲題材論新探 吳雙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 一九九四年二月
明代戲曲創作傾向的變遷 俞為民 中華戲曲第十四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九三年八月
汪道昆《大雅堂樂府》在明雜劇史上的意義 李惠綿 幼獅學誌第十二卷第四期
明清南雜劇的發展軌跡 蔣中崎 戲劇藝術 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手抄本影印 中華戲曲第三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八七年四月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注釋 寒聲、栗守田、原雙喜、常坦之 中華戲曲第三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八七年四月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初探 寒聲、栗守田、原雙喜、常坦之 中華戲曲第三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八七年四月
我國戲曲史料的重大發現──山西潞城明代《禮節傳簿》考述 黃竹三 中華戲曲第三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八七年四月
隊戲、院本與雜劇的興起 張之中 中華戲曲第三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八七年四月
試論「啞隊戲」 竇楷 中華戲曲第三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一九八七年四月
賽社:戲劇史的巡禮 馮俊杰 中華戲曲第三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八七年四月
中國古代戲曲的南北交流──《禮節傳簿》探索之二 張之中 中華戲曲第八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八九年五月
樂劇與賽 張振南 中華戲曲第十三輯 山西: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九三年八月
明代嘉靖年間的一例賽社活動──山西翼城曹公四聖宮考 楊太康、曹占梅 民俗曲藝第一○七、一○八期 民八十六年五月new window
明稿本《玉華堂日記》中的戲曲史資料研究 安奇 藝術研究資料第七輯 杭州:浙江省藝術研究所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論迷失了的餘姚腔──從四個餘姚腔劇本的發現談起 戴不凡 戲曲研究第一輯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海鹽腔的形成、流傳與《金瓶梅》 蔣星煜 蘇州大學學報(社哲版) 一九八六年四月
明清時的昆曲亦稱「吳歈」 毛禮鎂 中華戲曲 第十輯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九一年四月出版
「滾調」與中國戲曲體式的嬗變 朱萬曙 戲劇藝術 一九八八年
吳歈不是昆曲,西調亦非秦腔 衛世誠 中華戲曲第七輯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越腔考 羅海笛 藝術研究第六輯,總第十五輯 杭州:浙江省藝術研究所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明代青陽腔劇本芻議 班友書 戲曲研究 第二十七期 一九八八年九月一版
實事求是地對待劇種源流問題 周大風 藝術研究資料第一輯 杭州:浙江省藝術研究所編
關於《詞林一枝》的成書年代─間壇滾調盛行的時間 中華戲曲第八輯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一九八九年五月
「滾調」再探 李殿魁 「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民八十六年六月十、十一日
改扮、雙演、代角、——反串關於演員、角色和劇中人三者關係的幾點考察 王安祈 「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民八十六年六月十、十一日
《誠齋雜劇》藝術之探討 蔡欣欣 「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民八十六年六月十、十一日
明清傳奇敘事程式初探 林鶴宜 「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民八十六年六月十、十一日
拙政園 蘇州市博物館 《文物》一九七八年第六期(總二六五期)
論明代江南園林 王春瑜 中國史研究 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明清抒懷寫憤雜劇之藝術特質與成份 王璦玲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三期 一九九八年九月new window
明代的樂戶 張正明 明史研究第一輯 一九九一年
晚明世風漫議 劉志琴 明清史k24 一九九二年二月
論晚明文人對小說的態度 周質平 中外文學十一卷十二期new window
論傳奇徵實風氣之興起—從《浣紗記》《鳴鳳記》加以探討 林立仁 輔仁國文學報第十一集 民八十四年五月初版
從《永樂大典戲文三種》看早期南戲的藝術形式 林立仁 輔大中研所學刊第七期 民八十六年七月new window
論張鳳翼《陽春六集》之文士化 林立仁 輔仁大學理外民共同科論文特刊 民八十八年十一月
明嘉隆間雜劇所呈現之士人形象及其生命情懷 林立仁 輔仁國文學報第十六期 民八十九年七月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