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行旅. 地誌. 社會記憶: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
作者:范宜如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萬卷樓
集叢:文學研究叢書. 古典文學叢刊;001
ISBN:9789577397201
主題關鍵詞:遊記旅遊文學文學評論中國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期刊論文
1.賴俊雄(20050200)。上帝的禮物:再探禮物與交換經濟。中外文學,33(9)=393,161-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季進(2009)。地景與想像--滄浪亭的空間詩學。文藝爭鳴,2009(7),12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淑貞(20091200)。地景臨現--六朝志怪「地誌書寫」範式與文化意蘊。政大中文學報,12,159-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旭正(20100400)。地點、場所或所在--論「place」的中譯及其啟發。地理學報,58,115-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暉林(20100600)。朝貢的想像:晚明日用類書「諸夷門」的異域論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2)=78,169-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范宜如(20091100)。山水構圖之紀實特徵與抒情性:以王士性《五嶽遊草》為考察對象。東吳中文學報,18,16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珮瑄、張淳婷、吳毓純(20070300)。「游的多重面向:中國文人生活中的道與藝」專輯(下)--「游觀與體現:中國文人的身體實踐與自我體現之再思」座談會記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7(1)=65,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永熾(20010800)。空間與日本文化--風土、都市空間與生活。當代,50=168,64-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衍南(2008)。江南:明清長篇小說俗雅分流的人文地理因素。紹興文理學報,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伯重(1991)。簡論「江南地區」的界定。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1),10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肇亨(2008)。浪裡挑燈看劍:中國海戰詩學之書寫特質與價值信念初探。中國文學研究,11,285-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鴻瓊(19970900)。空間,旅行,後現代:波西亞與海德格。中外文學,26(4)=304,83-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國良(20100600)。中國文學中的臥遊--想像中的山水。政大中文學報,13,177-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嘉瑜(20100700)。不在場的空間--上京紀行詩中的江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8,47-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志琴(1984)。晚明城市風尚初探。中國文化研究集刊,1,190-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曹淑娟(20060600)。園舟與舟園--汪汝謙湖舫身份的轉換與局限。清華學報,36(1),197-2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瑜(20040600)。試從身體空間論陶詩的田園世界。清華學報,34(1),151-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其南(19990500)。臺灣地理空間想像的變貌與後現代人文地理學--一個初步的探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30,175-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毓瑜(20080600)。身體行動與地理種類--謝靈運〈山居賦〉與晉宋時期的「山川」、「山水」論述。淡江中文學報,18,37-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育婷(20050700)。臺南詩人施瓊芳詩歌中所反殃的臺灣風土面貌。臺灣文學評論,5(3),107-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學玲(20061200)。是地即成土--清初流放東北文士之「絕域」紀游。漢學研究,24(2)=49,255-2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龔鵬程(19960700)。遊人記遊:論晚明小品遊記。中華學苑,48,39-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全明(2003)。桂海虞衡志的生態文化史特色與價值。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蔣方(2006)。陸游《入蜀記》版本考述。長江學術,2006(4),7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文進(19990700)。南朝「山水詩」中「遊覽」與「行旅」的區分--以《文選》為主的觀察。東華人文學報,1,103-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振鶴(2005)。從明人文集看晚明旅遊風氣及其與地理學的關係。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建勤(2000)。明清江南地區的文人遊風。旅遊科學,20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寶良(1992)。明代旅遊文化初識。東南文化,19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鄭焱(1999)。旅遊的定義與中國古代旅遊的起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4),6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胡曉真(2007)。聲色西湖--聲音與杭州文學景味的創造。中國文化,25/26,7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邱仲麟(20040600)。風塵、街壤與氣味:明清北京的生活環境與士人的帝都印象。清華學報,34(1),181-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周振鶴(1997)。徐霞客與明代後期旅行家群體。徐霞客研究,1,5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躍軍(1999)。淺論王士性的旅遊觀。臺州師專學報,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敖紅豔(2008)。試論王士性的游道。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0(1),6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石守謙(19931200)。古蹟‧史料‧記憶‧危機。當代,92,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建勤(2000)。論「游道」--明清文士旅遊觀研究之一。旅遊學刊,2000(4),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正華(20030900)。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1,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麗中、吳新發(19930800)。傅柯[Michel Foucault]與後殖民論述--現代情境的問題。中外文學,22(3)=255,5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志琴(1992)。晚明世風漫議。社會學研究,1992(3),107-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梅爾清、劉宗靈、鞠北平、馬釗(2008)。印刷的世界:書籍、出版文化和中華帝國晚期的社會。史林,2008(4),1-19+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方麗娜(19930600)。徐霞客遊記之文學特色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6,139-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徐建春(1994)。王士性研究三題。浙江學刊,1994(4),113-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勇(2004)。理論與經驗透出的文化傳統--王士性與徐霞客旅行的比較研究。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8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蕭之華(19891200)。風雨一杯酒,江山萬里心--談徐宏祖及其「徐霞客遊記」。文藝月刊,246,66-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蕭璠(19891100)。徐霞客旅遊途中所見到的環境破壞。歷史月刊,22,106-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侯迺慧(20040400)。明代園林舟景的文化意涵與治療意義。人文集刊,2,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開世(20031200)。風景的形成和文明的建立:十九世紀宜蘭的個案。臺灣人類學刊,1(2),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施懿琳(20061200)。憂鬱的南方--孫元衡《赤嵌集》的臺灣物候書寫及其內在情蘊。成大中文學報,15,107-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衣若芬(20060700)。瀟湘八景--地方經驗‧文化記憶‧無何有之鄉。東華人文學報,9,111-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巫仁恕(20030900)。晚明的旅遊活動與消費文化--以江南為討論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1,87-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文進(19971100)。中國自然山水文學的三部曲--以南朝「山水詩」到「徐霞客遊記」的觀察。中外文學,26(6)=306,75-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長房(19970900)。建構東方與追尋主體:論當代英美旅行文學。中外文學,26(4)=304,29-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豐楙(19930800)。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中外文學,22(3)=255,116-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廖肇亨(20080300)。長島怪沫、忠義淵藪、碧水長流--明清海洋詩學中的世界秩序。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2,4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龔鵬程(19921000)。區域特性與文學傳統。古典文學,12,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毛文芳(20000900)。閱讀與夢憶--晚明旅遊小品試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3,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蔣宜芳、胡曉真(19991200)。「世變中的文學世界」系列座談會之五:晚明與晚清文化景觀再探--歷史現實與文學想像。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4)=36,3-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廖炳惠(20000700)。旅行與異樣現代性:試探吳濁流的《南京雜感》。中外文學,29(2)=338,288-3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鄭毓瑜(20110300)。類與物--古典詩文的「物」背景。清華學報,41(1),3-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鄭毓瑜(20061200)。抒情、身體與空間--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一個反思。淡江中文學報,15,257-2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楊儒賓(20090600)。「山水」是怎麼發現的--「玄化山水」析論。臺大中文學報,30,209-211+213-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Soja, Edward W.、殷寶寧、王志弘、黃麗玲、夏鑄九(19950600)。後現代地理學和歷史主義批判。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9,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張蜀蕙(20100900)。誰在地景上寫字--由〈大唐中興頌〉碑探究宋代地誌書寫的銘刻與對話。師大學報. 語言與文學類,55(2),29-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學玲(20050900)。在地景上書寫帝國圖像--清初賦中的「長白山」。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7,91-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胡曉真(20060900)。旅行、獵奇與考古--《滇黔土司婚禮記》中的禮學世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47-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潘朝陽(20000900)。空間.地方觀與「大地具現」暨「經典訴說」的宗教性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0(3)=39,169-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梁一萍(19961100)。在西與南之間--美國西南部的地理論述與族群認同。中外文學,25(6)=294,27-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龔卓軍(19980400)。身體與想像的辯證:從尼采到梅洛龐蒂。中外文學,26(11)=311,10-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鄭文惠(20090600)。公共園林與人文建構:明代中期虎丘地景的文化書寫。政大中文學報,11,127-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李知灝(20100400)。權力、視域與臺江海面的交疊--清代臺灣府城官紳「登臺觀海」詩作中的人地感興。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0,9-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高嘉謙(20100600)。帝國意識與康有為的南洋漢詩。政大中文學報,13,195-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涂豐恩(20090300)。明清書籍史的研究回顧。新史學,20(1),181-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劉苑如(2000)。〈空間、地域與文化專輯(上)〉前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蔣宜芳(2000)。空間、地域與文化專輯。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蘇偉貞(20091100)。生成-書信:張愛玲的創作-演出。東吳中文學報,18,213-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鄧萬春(1999)。明代中晚期文化消費興盛原因初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顏崑陽(20071200)。不能計量的價值--我們應該重視學術會議的隱性功能。淡江中文學報,17,351-3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劉苑如(20061200)。導言:從游的多重面向看中國文人生活中的道與藝。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6(4)=64,183-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劉苑如、李豐楙(20021200)。「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導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2(4)=48,203-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劉衛英、王立(1998)。懷古詩的詩學本質及其精神史意義。求索,199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滕蘭花(2008)。論王士性對明代廣西史地考察及貢獻。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楊文衡(1998)。《徐霞客遊記》中記載的王士性。徐霞客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覃影(2004)。王士性對滇雲史地的考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馮歲平(1998)。徐霞客遊記中記述的王士性。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馮歲平(2000)。論王士性的連雲棧之行。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滕蘭花(2010)。歷史與記憶:從明代雲南武侯祠看諸葛亮南征。黑龍江史志,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卿朝暉(2010)。《五嶽游草》明刻本的形式。中國典籍與文化,2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喻學才(1990)。儒家思想與中國旅遊文化傳統。孔子研究,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喻學才(1999)。王士性與白鷗莊。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陳國生(1998)。我國古代方志的旅遊地理學價值。貴州社會科學,19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陳建勤(2002)。明清文士的景觀觀念。華夏文化,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陳建勤(2003)。議景觀--明清文士旅遊觀研究之二。揚州大學學報,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建勤(2000)。明清時期的旅遊消費及其支出--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消費經濟,20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梅新林、崔小敬(2005)。遊記文學之辨。文學評論,20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梁光軍(1994)。王士性的家世及其他。浙江學刊,19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莫礪鋒(2003)。陸游詩中的巴蜀情結。社會科學研究,20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夏太生(1998)。中國古代旅遊文學中關於自然的審美傾向。求是學刊,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徐公持(1998)。尋山如訪友,遠遊如致身--略談徐霞客壯遊及其《遊記》之性質。徐霞客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范宜如(20091200)。地景‧光影‧文化記憶:論王士性紀遊書寫中的江南敘述。東華中文學報,3,145-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范宜如(20100900)。文化圖景的形構:王士性《廣志繹》之地方知識與敘事。中國學術年刊,32(秋),191-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姜勇(2010)。自然與人文交融,觀景與科考並重--論王士性遊記的敘述視角。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周振鶴(1994)。王士性的地理學思想及其影響。東南文化,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花紅志(2009)。陸游范成大蜀中交誼。文教資料,200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李建軍(2009)。山水遊記之異彩,晚明散文之奇葩--《五嶽游草》的審美意蘊與文學造詣。蘭州學刊,200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李妮庭(20100700)。黃州詩景--張耒的地方表述與遷謫意識。東華人文學報,17,2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永熾(20060900)。從風土與場所看臺灣族群。當代,111=229,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李花蕾(2010)。石刻上的文學史:唐宋文人在湖南的仕宦遊歷與詩文題記--以永州為中心。湖南科技學院,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余霞(2007)。陸游、范成大巴渝詩異同之原因探析。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白振奎(2008)。陸游‧地理‧空間。中國韻文學刊,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王振剛(2007)。從《廣志繹》看晚明地理學發展的新氣象。和闐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王常紅、王汝虎(2010)。王士性《五嶽游草》與晚明旅遊風尚。飛天,201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王志弘(2001)。地圖與地域的辯證。誠品好讀,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丁錫賢(1991)。王士性及其《廣志繹》。東南文化,19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胡曉真、木下雅弘(20091000)。前には奢香有りて後には良玉--明代西南女土司の女性民族英雄、構築されるそのイメージ。中國文學報,78,54-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范宜如(20071200)。華夏邊緣的觀察視域:王士性《廣志繹》的異文化敘述與地理想像。國文學報,42,121-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沈松僑(20060600)。江山如此多嬌--1930年代的西北旅行書寫與國族想像。臺大歷史學報,37,145-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方孝謙(19990700)。什麼是再現?跨學門觀點初探。新聞學研究,60,115-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蕭麗華(20101200)。出山與入山:李白廬山詩的精神底蘊。臺大中文學報,33,185-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宋美璍(19970900)。自我主體、階級認同與國族建構:論狄福、菲爾定和包士威爾的旅行書。中外文學,26(4)=304,4-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Böhme, Gernot、谷心鵬、翟江月、何乏筆(20030400)。氣氛作為新美學的基本概念。當代,70=188,1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曹淑娟(20011200)。夢覺皆寓--《寓山注》的園林詮釋系統。臺大中文學報,15,193-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鄭毓瑜(20090300)。重複短語與風土譬喻--從詩經「山有……隰有……」、「南有……」重複短語談起。清華學報,39(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徐建春(1992)。徐霞客與王士性。浙江學刊,1992(4),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譚其驤(1991)。積極發展歷史人文地理研究。復旦學報,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毛文芳(2001)。時與物--晚明「雜品」書中的旅遊書寫。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臺北:書林出版社。291-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泓(1989)。明代社會風氣的變遷--以江、浙地區為例。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37-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衣若芬(2000)。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學與文化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0/11/16-11/18)。台北:中研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毓瑜(20090000)。舊詩語的地理尺度:以黃遵憲《日本雜事詩》中的典故運用為例。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51-2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雅惠(2000)。行旅與問道:宋代詩畫中由地理經驗到意蘊世界的轉換。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中山大學文學院主辦 。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曹淑娟(2005)。袁宏道的園亭觀及其柳浪體驗。唐宋元明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昭明(2001)。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書萱(2001)。明代中葉吳中書家及其書風的形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姿瑩(2009)。晚明江南文人的遊記書寫--以王士性、徐霞客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明莉(2003)。明代江南的遊觀文化與社會心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慧音(2002)。王季重歷游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宜如(2001)。明代中期吳中文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嘉昕(2000)。明人的旅遊生活(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邵曼珣(2001)。明代中期蘇州文人生活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鴻泰(1998)。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欣錫(1999)。杜甫巴蜀詩「生活」題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雅婷(2007)。移動的風貌:宋代旅行活動的社會文化內涵(博士論文)。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莊雅仲(1990)。文化、書寫與差異:三個有關異己論述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銘全(1997)。杜甫詩追憶主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銘全(2010)。唐前詩歌中「抒情空間」形成之研究--從空間書寫到抒情空間(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龔卓軍(1998)。身體與想像的辯證:尼采,胡塞爾,梅洛龐蒂(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敖紅艷(2007)。王士性旅遊思想初步研究(碩士論文)。內蒙古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鵬惠(1999)。族群想像與異己建構:明清時期滇黔異族書寫的人類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建勤(2008)。明清旅遊活動研究:以長江三角洲為中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士性、周振鶴(1993)。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Norberg-Schulz, Christian、王淳隆(1984)。實存‧空間‧建築。臺北:臺隆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戎小捷(2000)。探險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繼富、王丹(2006)。解釋民俗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建春、石在、黃敏輝(2008)。俯察大地--王士性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巫仁恕、狄雅斯(2010)。遊道:明清旅遊文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叔湘(1983)。筆記文選讀。臺北:純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馮賢亮(2002)。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范成大(2002)。范成大筆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irschfelder, Gunther、張志成(2004)。歐洲飮食文化。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顧炎武(2004)。肇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弘祖、褚紹唐、吳應壽(1980)。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焱(2000)。中國旅遊發展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室如(2008)。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何立平(2001)。崇山理念與中國文化。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時志明(2006)。山魂水魄:明末清初節烈詩人山水詩論。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和辻哲郎、陳力衛(2006)。風土。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謝啟昆(1966)。廣西通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淑良(1998)。中國旅遊史。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陸游(1981)。入蜀記。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蔣松源(1994)。歷代山水小品。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笠雲(2002)。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平原(2005)。中國散文小說史。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Fetterman, David M.、賴文福(2000)。民族誌學。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Clunas, Craig、邱士華、劉宇珍、胡隽(2009)。雅債--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臺北:石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4)。文化地理學。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龔鵬程(2001)。遊的精神文化史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常璩(1976)。華陽國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應貴(20090000)。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之意象、實踐與社會的生產。臺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趙思淵(2010)。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北京: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Solnit, Rebecca、刁筱華(2001)。浪遊之歌--走路的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Owen, Stephen、陳引馳、陳磊、田曉菲(2006)。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Bogue, Ronald、李育霖(2006)。德勒茲論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蕭統、李善(1987)。文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崔富章(1984)。四庫提要補正。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梅新林、俞樟華(2004)。中國遊記文學史。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范成大(1975)。范石湖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趙園(2009)。想像與敘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胡欣、江小群(1995)。中國地理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Schutz, Alfred、盧嵐蘭(1992)。舒茲論文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Schmitz, Hermann、龐學銓、李張林(1997)。新現象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象之(1962)。輿地紀勝。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戴克瑜、唐建華(1981)。類書的沿革。重慶:四川圖書館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吳潛誠(1994)。感性定位:文學的想像與介入。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劉義慶(1989)。幽明錄。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Merleau-Ponty, Maurice、姜志輝(2001)。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江(2006)。明代中後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周寧霞(2004)。徐霞客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林天蔚(1995)。方志學與地方史研究。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夏鑄九、王志弘(1999)。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Jorgensen, Danny L.、王昭正、朱瑞淵(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市:弘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Welzer, Harald、季斌、王立君、白錫堃(2007)。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顧炎武(1981)。天下郡國利病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銘銘(1998)。想像的異邦--社會與文化人類學散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王志弘(1998)。流動、空間與社會:1991-1997論文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Highmore, Ben、周群英(2005)。日常生活與文化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胡道靜(1982)。中國古代的類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王鴻緖(1991)。明史稿列傳。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嚴可均(1999)。全晉文。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小川環樹、周先民(2005)。風與雲:中國詩文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立群(2008)。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徐林(2006)。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會交往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Sontag, Susan、黃翰荻(1997)。論攝影。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勤建(2007)。中國民俗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方瑜(20050000)。唐詩論文集及其他。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應強(2006)。木材之流動--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區的市場、權力與社會。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徐建春、梁光軍(1994)。王士性論稿。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范銘如(20080000)。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Soja, Edward William(1994)。Postmodern Geographies: The Reassertion of Space in Critical Social Theory。Verso。  new window
71.李玫(2000)。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清聖袓(1978)。全唐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洪興祖(1983)。楚辭補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顏崑陽(20050000)。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中國古典詮釋學例說。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鍾彩鈞、楊晉龍(2004)。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王建元(2003)。文化後人類。台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劉苑如(20100000)。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學詮釋:六朝宗教敘述的身體實踐與空間書寫。臺北:新文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Scollon, Ron、Scollon, Suzie Wong、呂奕欣(2005)。實體世界的語言。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鄭玄(1965)。禮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陸楫(1985)。蒹葭堂雜著摘抄。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徐志平(1994)。中國古典短篇小說選注。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郭少棠(2005)。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郭慶藩、王孝魚(1961)。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錢希言(1995)。獪園。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鄒振環(2000)。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栗山茂久、陳信宏(2000)。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臺北:究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江慶柏(2005)。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鄭憲春(2004)。中國筆記文史。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呂文翠(2009)。海上傾城:上海文學與文化的轉異,一八四九-一九〇八。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李伯齊(1989)。中國古代紀遊文學史。山東: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王斑(2004)。歷史與記憶:全球現代性的質疑。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巫仁恕(20070000)。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Geertz, C.、納日碧力戈(1999)。文化的解釋。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朱鈞侃、倪紹祥(1999)。徐學概論--徐霞客及其遊記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宋祁、歐陽修(1965)。新唐書。臺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許慎、段玉裁(1986)。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Deleuze, Gilles Louis René、Guattari, Felix、陳永國(2003)。遊牧思想:吉爾.德勒茲、費利克斯.瓜塔里讀本。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Johnston, R. J.、唐曉峰(1999)。地理學與地理學家。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Theroux, Paul、余佑蘭(2010)。旅行上癮者。馬可孛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謝肇淛(1972)。滇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曾守正(2008)。權力、知識與批評史圖像:《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的文學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王士性、周振鶴(2006)。五嶽遊草‧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屠隆(1976)。白榆集。臺北:偉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柳宗元(1982)。柳宗元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Berger, John、吳莉君(2005)。觀看的方式。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黃應貴、王璦玲(2009)。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台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江紹源(1980)。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Cassirer, Ernst、關子尹(1986)。人文科學的邏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李孝悌(2002)。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慾望與生活。臺北:一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高友工(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吳蕙芳(20070000)。明清以來民間生活知識的建構與傳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Owen, Stephen、鄭學勤(2006)。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李豐楙、劉苑如(2002)。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林淑貞(2010)。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3)。史記。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袁康、吳平(1962)。越絕書。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法顯、吳玉貴(1966)。佛國記。高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酈道元(1972)。水經注。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李白、王琦、中華書局編輯部(1966)。李太白詩集。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范成大(1966)。攬轡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王士性(1691)。五嶽遊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查志隆(2004)。岱史。揚州: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徐弘祖(1993)。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鄒迪光(2008)。始青閣稿。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馮甦(1968)。滇考。臺北: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馮甦(1993)。劫灰錄。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馮甦(1996)。見聞隨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張寅、何奏簧(1975)。浙江省臨海縣志。臺北:成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喻長霖(1970)。浙江省臺州府志。臺北:成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王德剛(1995)。旅遊學概論。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白壽彝(1994)。中國交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朱均侃、潘鳳英、顧永芝(2006)。徐霞客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朱惠榮(2003)。徐霞客與徐霞客遊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李孝悌(2005)。中國的城市生活:十四至二十世紀。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李伯重、周生春(2004)。江南的城市工業與地方文化(960-1850)。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邵驥順(2000)。中國旅遊歷史文化概論。上海:讀書‧生活‧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郝長海、曹振華(1996)。旅遊文化學概論。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游琪、劉錫誠(2004)。山嶽與象徵。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廬原義信、尹培桐(2007)。街道的美學。天津:百花文藝出板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Peet, Richard、王志弘。現代地理思想。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Hastrup, Kristen、賈士蘅(1998)。他者的歷史--社會人類學與歷史製作‧導編。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Pessoa, Fernando、韓少功(2001)。惶然錄‧視而不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Buford, Bill、韓良憶(2007)。煉獄廚房食習日記。臺北:久周出版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潘朝陽(20110000)。儒家的環境空間思想與實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劉修祥(1997)。觀光導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謝國楨(1964)。明清筆記談叢。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廖炳惠(2004)。吃的後現代。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王文進(20080000)。南朝山水與長城想像。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趙園(2006)。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Halbwachs, Maurice、畢然、郭金華(2002)。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王爾敏(1977)。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Piatt, Mary Louise(1992)。Imperial eyes: Travel writing and transculturation。Routledge。  new window
154.高桂惠(20060000)。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吉見俊哉、蘇碩斌、李衣雲、林文凱、陳韻如(2010)。博覽會的政治學。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段義孚、潘桂成(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Levi-Strauss, Claude、王志明(1989)。憂鬱的熱帶。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王靜慧(2003)。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龔鵬程(1994)。晚明思潮。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常璩、劉琳(1988)。華陽國志校注。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周與沈(2005)。身體:思想與修行--以中國經典為中心的跨文化觀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余舜德(20080000)。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潘朝陽(20050000)。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林慶彰(1986)。明代考據學研究。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葛兆光(201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趙園(2015)。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王明珂(19970000)。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張廷玉、楊家駱(1980)。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Connerton, Paul、納日碧力戈(2000)。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鄭毓瑜(20000000)。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鄭毓瑜(20050000)。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曹淑娟(2002)。祁彪佳與寓山--一個主體性空間的建構。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agner, Philip E.(2009)。空間批評:地理、空間、地點和文本批評。21世紀批評述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熙遠(20050000)。人去樓坍水自流--試論座落在文化史上的黃鶴樓。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red, Allan、許坤榮(1999)。結構化歷程和地方:地方感和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志琴(1992)。晚明時尚與社會變革的曙光。古代禮制風俗漫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應貴(19990000)。導論:時間、歷史與記憶。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enjamin, Walter(1998)。講故事的人:論尼可拉列斯可夫。啟迪‧本雅明文選。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iller, J. Hillis(1995)。地誌的倫理:論史蒂文斯〈基韋斯的秩序理念〉。跨越邊界:翻譯‧文學‧批評。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毓瑜(2009)。舊詩語的地理尺度--以黃遵憲《日本雜事詩》中的典故運用為例。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臺北:國家圖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啟屏(2005)。詩的隱喻:韋莊〈人人盡說江南好〉。傾聽語文。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衣若芬(1995)。旅遊、臥遊與神遊。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應貴(2002)。空間、力與社會。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毓瑜(2000)。歸反的回音:漢晉行旅賦的地理論述。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