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南唐詩研究
作者:紀千惠
作者(外文):Chi Chien-Hui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李建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南唐詩五代李煜成彥雄李建勳徐鉉伍喬李中the poetry of antang Tang DynastyFive DynastiesLi YuCheng Yan-XiongLi Jian-XunXu XuanWu QianLi Zho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
本文主要是對南唐詩的相關問題做研究。介於唐詩、宋詩之間的五代詩歌有著承先啟後的地位,而其中的南唐在五代十國中的文學成就最為斐然,是故以南唐詩為切入點,梳理此時期的詩歌主題及風格,最能探究核心。論文先探究南唐詩發展的背景:南唐政治環境的相對平穩、南唐經濟發展的繁榮昌盛、南唐尚文好士的蔚然風氣、南唐君主自身的文化涵養。再來談南唐詩人的交游關係,分別從不同的關係裡去聯繫之間的交游脈絡,從他們的詩篇中可得知互贈往來的大致情形。而後探析南唐詩人的詩作,將南唐詩人中詩作量較多的六位詩人——李煜、成彥雄、李建勳、徐鉉、伍喬和李中,分別提出來探討詩人與存詩問題、詩歌題材、詩歌特色。之後綜合討論南唐詩之主題,主題大致分為別離、宗教、娛樂及其他類。最後論述南唐詩風,並探討這些詩風到宋初詩壇的過渡。作為五代詩歌中的最為璀璨的南唐詩,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中展現自身的文學活動。透過南唐詩,讓我們更了解詩歌與時代緊密相連的關係,也更能夠認識唐詩與宋詩之間的這道橋梁的特質和重要性。
參考文獻
主要文本:
〔南唐〕徐鉉,《徐公文集》,四部叢刊本 臺北:臺灣商務,1965年
〔南唐〕李中,《碧雲集》,四部叢刊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南唐〕李建勳,《李丞相詩集》,四部叢刊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1995年
〔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傳統文獻:
舊題〔周〕詩曠撰/〔晉〕張華注,《禽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林尹註譯/王雲五主編,《周禮今註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9月
屈萬里,《詩經註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new window
〔戰國〕莊周/〔晉〕郭象註,《莊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90年
熊禮匯,《新譯淮南子》,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傅錫壬註譯,《新譯楚辭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屈萬里,《尚書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5年7月new window
〔漢〕劉向,《戰國策》,臺北:里仁出版社,1980年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8月
〔晉〕陶淵明,《搜神後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晉〕張華/唐久寵導讀,《博物志》,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梁書》,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臺北:里仁出版社,1994年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94年
〔南朝宋〕劉義慶撰/楊勇校箋,《世說新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南唐〕陳彭年/〔清〕曹溶輯/〔清〕陶越增訂,《江南別錄》,百部叢書集成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臺北:宏業書局,1970年
〔南唐〕釣磯閒客,《釣磯立談》,筆記小說大觀 臺北:新興書局,1988年
〔南唐〕李璟/李煜撰/王仲聞校訂,《南唐二主詞校訂》, 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後蜀〕趙崇祚編/華鍾彥校注,《花間集》,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五代〕韋莊著/聶安福箋注,《韋莊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顧櫰三,《補五代史藝文志》收錄於《二十五史補編》,臺北:臺灣開明書社,1959年
〔宋〕佚名,《宣和畫譜》,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宋〕鄭文寶撰/〔明〕陳繼儒輯刊/嚴一萍選輯,《南唐近事》,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宋〕陳巖肖著/〔宋〕左圭輯刊,《庚溪詩話》,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宋〕鄭文寶,《江南餘載》,四庫全書本 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宋〕鄭文寶撰/〔清〕曹溶輯/〔清〕陶越增訂,《江表志》,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宋〕路振撰 /〔清〕錢熙祚校刊,《九國志》,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宋〕劉克莊撰/〔清〕顧修輯刊/嚴一萍選輯,《江西詩派小序》,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周必大撰/〔明〕毛晉校刊,《二老堂詩話》,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嚴羽撰/〔明〕毛晉校刊,《滄浪詩話》,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洪邁撰/〔清〕曹溶輯/〔清〕陶越增訂,《容齋詩話》,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宋〕葛立方撰/〔清〕曹溶輯/〔清〕陶越增訂,《韻語陽秋》,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宋〕吳聿撰/〔清〕錢熙祚校刊,《觀林詩話》,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宋〕俞文豹撰/〔清〕顧修輯刊,《吹劍錄》,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宋〕劉克莊,《後村詩話》,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宋〕馬令,《南唐書》,四部叢刊續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宋〕胡仔纂輯,《苕溪漁隱叢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
〔宋〕馬令,《南唐書》,四庫全書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陸游,《南唐書》,四部叢刊續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臺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
〔宋〕司馬光撰/(宋)胡三省注,《資治通鑑》,臺北:西南書局,1982年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歐陽脩,《六一詩話》,四庫全書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陶岳,《五代史補》,叢書集成續編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五代史》,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五代史》,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宋〕龍袞,《江南野史》,筆記小說大觀 臺北:新興書局,1984年
〔宋〕龍袞,《江南野史》,叢書集成續編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陸遊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老學庵筆記》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文瑩撰/鄭世剛、楊立揚點校,《玉壺清話》 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文瑩,《湘山野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魏泰,《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蘇東坡,《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四庫全書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周紫芝,《竹坡詩話》,四庫全書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楊萬里,《誠齋詩話》,四庫全書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阮閱,《詩話總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北京:中華出版社,2002年
郭紹虞,《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
池洁等編撰,《唐詩彙評》,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1996年
〔元〕辛文房撰/日本)天瀑山人輯刊/嚴一萍選輯,《唐才子傳》,百部叢書集成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5月
〔元〕方回,《瀛奎律髓》,四庫全書珍本 臺北:臺灣商務,未註明年代
〔元〕方回,《瀛奎律髓》,四庫全書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胡震亨,《唐音癸籤》,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明〕許學夷/杜維沫校點,《詩源辨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清〕戴名世,《戴南山文鈔》,臺北:新興書局,1956年
〔清〕吳任臣,《十國春秋》,臺北:國光書局,1962年
〔清〕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清〕盧文弨,《抱經堂文集》,四部叢刊初編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清〕李調元編/何光清點校,《全五代詩》,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吳在慶,《唐五代文史叢考》,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清〕紀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王士禛原編/鄭方坤刪補/戴鴻森校點,《五代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南:大夏出版社,1998年12月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清〕撰人不詳/嚴一萍選輯/ (清)鮑廷博校刊,《五國故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近人論著:
楊蔭深,《五代文學》收錄於《民國叢書》,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海: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月
吳在慶,《唐五代文史叢考》,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楊蔭深,《五代文學》,上海:上海出版社,1996年
徐娟主編,《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1997年
聞一多,《唐詩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南:大夏出版社,1998年12月
林淑貞,《詩話論風格》,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new window
木齋,《宋詩流變》,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年
張興武,《五代作家的人格與詩格》,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劉寧,《唐末五代詩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0年
吳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張興武,《五代十國文學編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陳伯海主編,《歷代唐詩評論選》,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張興武,《五代藝文考》,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
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任爽,《十國典制考》,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鄒勁風,《南唐國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胡啟文,《唐五代僧詩初探》,桂林: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1月
房銳,《晚唐五代巴蜀文學論稿》,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5月
李定廣,《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7月
彭萬隆,《唐五代詩考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房銳,《唐五代文化論稿》,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8月
任爽,《五代典制考》,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3月
孫昌武,《隋唐五代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5月
尚永亮,《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陳向春,《中國古典詩歌主題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查明昊,《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羅婉薇,《逍遙一卷輕:五代詩人與詩風》,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小蘭,《晚唐五代江浙隱逸詩人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5月
陳文麗,《禪宗法眼系與南唐文學》,澳門:澳門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學位論文:
何金蘭,《五代詩人及其詩》,臺灣大學博士論文,1977年new window
吳程舜,《李煜研究》,南京:南京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郭倩,《南唐詩歌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8月
鍾祥,《論南唐詩》,蘭州:西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高羽中驊,《詩學背景下詞體特徵的確立──中晚唐五代詩歌和同時期文人詞關係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4月
江勝兵,《南唐詩歌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段雙喜,《唐末五代江皋兩湖湘贛詩歌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李芬芬,《南唐詩歌研究》,揚州: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6月
郭格婷,《徐鉉詩歌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11月
彭飛,《南唐詩歌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5月

期刊:
彭萬隆,〈引商刻羽風流未泯──五代詩歌的思想意義〉,《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 ,1993年
張興武,〈論五代詩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位置〉,《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5年
賀中復,〈論五代十國的宗白詩風〉,《中國社會科學》第5期, 1996年
賀中復,〈五代十國詩壇概說〉,《北京社會科學》,1996年4月
張興武,〈南唐詩人李中和他的《碧雲集》〉,《福建漳州師院學報》,第2期 1998年
簡宗梧,〈六朝世變與貴遊賦的衍變〉,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舉辦「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2000年
王秀林,〈試論李煜詩詞中的佛教文化意蘊〉,《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 2000年5月
李建崑,〈中晚唐苦吟詩人探論〉,《興大中文學報》第13期 ,2000年12月new window
朱玉龍,〈南唐張原泌、張泌、張佖實為一人考〉,《安徽安徽史學》第1期, 2001年
周臘生,〈南唐貢舉考略〉,《湖北孝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期 ,2001年
顧吉辰,〈南唐張原泌、張泌、張佖實為一人考補〉,《安徽安徽史學》第4期, 2004年
楊娟娟〈試論徐鉉入宋前的詩歌創作〉,《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4年
金傳道,〈論徐鉉的文學觀〉,《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5卷第1期,2004年2月
黎孟德,〈試論晚唐詩風對宋詩的影響〉,《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6期,2004年11月
鍾祥,〈南唐詩研究述評〉,《周口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2005年
鍾祥,〈南唐詩人的崇道與宗賈之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26卷第4期,2005年
鍾祥,〈南唐詩人心態及詩風〉,《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5卷第2期,2005年3月
胡可先,〈《全宋詩》誤收唐詩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年3月
方孝玲,〈南唐安徽廬江詩人伍喬其人其詩〉,《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3期,2005年5月
江秀麗/劉萍,〈隋唐五代詩歌在體制上的發展衍變〉,《大慶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3期,2006年6月
楊希玲,〈淺論徐鉉前期詩歌的清雅之風〉,《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第19卷,2006年6月
高峰,〈徐鉉詩文的精神世界〉,《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7期,2006年7月
江勝兵,〈南唐詩的閑逸與淡泊傾向〉,《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9期,2006年9月
王靜,〈論李昉之詩〉,《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06年10月
王曉楓,〈論李煜詩〉,《山西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第5卷第6期,2006年11月
高穎,〈論徐鉉送別詩中的歸鄉意象〉,《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0卷第4期, 2006年12月
趙榮蔚,〈唐末五代十家詩文別集提要〉,《圖書館論壇》第25卷第6期,2006年12月
李艷婷,〈略論南唐唱和與宋初詩風〉,《許昌學院學報》第26卷第3期,2007年
徐志華,〈佛教意識對李煜詩詞的影響〉,《內蒙古電大學刊》第5期,2007年
高穎,〈論徐鉉送別詩中的思鄉情懷〉,《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9卷第2期,2007年
金傳道,〈徐鉉三次貶官考〉,《上海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第19卷第3期,2007年5月
陳毓文,〈略論李建勛的仕宦心態及其詩歌〉,《閩江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07年6月
張家君,〈李煜詩詞風格比較研究〉,《綜合天地》,2007年7月
鍾祥,〈南唐詩在五代十國詩壇的地位〉,《古代文學》,2007年9月
孫江南,〈試論李煜悼亡詩的藝術特色〉,《安徽文學》第5期,2008年
曾艷紅,〈論南唐詩歌中的”閑情”及其意義〉,《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5期,2008年9月
陸平,〈《全宋詩》徐鉉詩補校八則〉,《文教資料》上旬刊,2008年10月
鍾祥,〈南唐詩的儒家文化意蘊〉,《甘肅理論學刊》第6期,2008年11月
鍾祥,〈南唐的文化政策對其詩歌發展的影響〉,《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8卷第4期,2008年12月
高銘銘,〈淺論五代西蜀詩歌中的特殊意象群〉,《文學研究》,2009年
高銘銘,〈淺議唐五代西蜀的浮艷詩風〉,《陜西教育》,2009年11月
李江峰,〈七十年晚唐五代詩格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2009年1月
田曉膺,〈試析唐及五代道教山水悟道詩的清虛意趣〉,《中國道教》,2009年2月
周萌,〈唐五代僧人詩格選詩的統計分析〉,《許昌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09年3月
王迎吉,〈試論南唐詩的重要地位〉,《古代文學》,2009年9月
鍾祥,〈南唐詩對宋初詩壇的影響〉,《古代文學》,2009年11月
何嬋娟,〈南唐詩歌初探〉,《廣西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2010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