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青少年次文化與人格發展--流行漫畫讀物的分析
書刊名:中等教育
作者:譚光鼎
出版日期:2000
卷期:51:4
頁次:頁11-33
主題關鍵詞:青少年人格發展漫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103
期刊論文
1.洪德麟(1995)。用健康的心態來看兒童最愛的漫畫。精湛,26,7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昌(19970100)。漫畫教育的功能及其影響。文訊,97=135,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筱蕙(19951200)。漫畫「蠟筆小新」的探討。教師之友,36(5),2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鵬程(19821100)。多一分含蓄、多一分努力:漫畫風波平議。幼獅月刊,359,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淑貞(19960700)。漫畫所引發的青少年效應。國文天地,12(2)=134,70-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鈞堯、李文冰(19970400)。漫畫的文學性。幼獅文藝,84(4)=520,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瓊洳(1997)。國中學生偶像崇拜之研究。輔導通訊,51,4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范仁志(19970500)。消費女體的色情作品--日本的美少女漫畫、動畫與遊戲界概說。影響雜誌,84,2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國維、郭宛如、蕭慧吟、黃慧貞、李苑薇(19960400)。國小四年級兒童及家長對漫畫書的看法之調查研究--以「蠟筆小新」為例。傳習,14,1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麗珠、魏月蓉、沈琪(1995)。談大眾傳播媒體對青少年的衝擊與輔導。輔導通訊,41,4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教育資料文摘(1997)。校園暴力、電玩、漫畫可能造成的原因。教育資料文摘,40(2),183-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秋芳(1997)。漫畫國住民注。文訊雜誌,97,4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湯芝萱(19970100)。漫畫閱讀行為調查報告。文訊,97=135,44-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德永(19950900)。漫畫作為兒童讀物之省思。北縣教育,9,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煌(1997)。圖書館是建中人快樂天堂--可盡情欣賞漫畫和電影錄影帶。高中圖書館,19,6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湘文(1997)。來到地下社會與我狂奔共舞--歐美反傳統年代裡藥物和漫畫的糾纏與共生。影響電影雜誌,89,5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Cohen, Ronald D.(1997)。The delinquents: censorship and youth culture in recent U.S. history。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37(3),251-270。  new window
18.Sanches, Mary(1977)。Contemporary Japanese youth mass media communication。Youth and Society,8(4),389-416。  new window
19.Tan, Alexis S.、Scruggs, Kermit Joseph(1980)。Does exposure to comic book violence lead to aggression in children?。Journalism Quarterly,57(4),579-583。  new window
20.張啟楷(1990)。校園中的漫畫問題。教師天地,49,5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蘇蘅(19940100)。青少年閱讀漫畫動機與行為之研究。新聞學研究,48,123-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岸本裕史(1995)。解讀漫畫大戰:看漫畫會使孩子功課進步。精湛,26,7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葉乃靜(19990900)。漫畫對大學生的意義研究。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6(1),3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簡家欣(19980100)。繽紛屍骸,殺人情迷,與生存絕處--《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戀仇與戀屍的推理文本。影響雜誌,91,10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政華(19920600)。由漫畫書談兒童少年讀物的選擇。研習資訊,9(3),6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毓娟(1996)。大學生的心情經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性別、心情經驗與幽默感、創意、學業成績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曉雯(1996)。高中生閱讀行為研究:以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鈞云(1998)。青少年對日本流行性商品消費行為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康曉蓉(1997)。台北市國中生道德價值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秋碧(1998)。漫畫閱讀之遊戲、快感經驗與社會實踐--以世新、政大學生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美芬(1996)。學童認同對象與自我觀念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怡璿(1998)。漫畫同人誌成員之特質、自我觀念與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平君(1996)。解讀漫畫《城市獵人》中的女性意涵(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衣雲(1996)。斷裂與再生--對台灣漫畫生產的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正文(1993)。兒童行為觀察與輔導。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德麟(1994)。臺灣漫畫四十年初探。臺北市: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rker, M.(1989)。Comic: Ideology, Power and the Critics。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阮愛惠(19930717)。幾部漫畫笑遍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勝興(19930822)。漫畫出版熱鬧滾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德麟(19911118)。臺灣漫畫文化的漫漫坎坷路四十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耀生(19941114)。我們都是看漫晝長大的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照(19941231)。向成人漫畫學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plaine, J. E.(1991)。The mass media as an influence on social studie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