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縣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之研究
書刊名:公民訓育學報
作者:王志嫻
作者(外文):Wang, Chin-hsien
出版日期:2000
卷期:9
頁次:頁307-335
主題關鍵詞:國中生民主態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24
近年來臺灣社會的亂象、暴力、功利與價值混淆正說明了僅有形式上的民主、多元及開放是不夠的,民主政治的建立與維持除了需要安定的政治環境、和諧平等的社會環境及一定水準的經濟環境之客觀條件外,還需要一主觀條件的配合,就是對民主政治的信念及民主的素養。因為唯有公民的主動配合,才使民主之實施成為切實可行,否則民主與自由只是為投機、違法者開了一道方便之門。我們不僅需要認同民主的本質與價值的公民,更需要具有遵守民主程序與精神的意願與習慣的公民。 以個人行為的發展來看,「國中階段」應為政治態度與行為取向逐漸成形的重要時期,其思考能力及身心發展逐漸成熟,正是發展民主態度的關鍵時期。而若從國內對政治社會化或政治文化等相關研究來看,國中教育似乎未能充分善盡培育民主的現代公民之責任。因此,從政府勵行民主憲政、推行民主教育以來,國中學生的民主態度究竟有否改善?社會的多元化對其民主認知有何影響?又存在著哪些似是而非的價值觀?有必要再進一步的探討,以為日後民主教育所需繼續努力的目標。此外基於回饋鄉土之情,研究者希望以此研究來歸納學生應學習的民主特質之內涵,並發現該地區國中學生尚需加強的民主態度,以期對雙和地區民主課程的發展有所貢獻。
期刊論文
1.游清鑫(19980500)。第三波民主化探討:評介《鞏固第三波民主與新興民主的機遇與挑戰》。理論與政策,12(2)=46,188-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錦雀(199807)。從檢視國中「公民道德」教科書內容談民主內涵之建構。公民訓育學報,第七輯,295-3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廖添富、莊碩漢(1995)。台灣北部地區大學生現代公民性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彭立忠(1995)。中國人的國民性與政治民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民主價值上的轉化(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懷甫(1996)。我國高級中學民主教育實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ewey, John(1916)。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New York, NY:The Macmillan Company。  new window
2.Huntington, Samuel P.、劉軍寧(199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光輝(1988)。公民與道德科教材教法。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Outhwaite, William(1993)。Twentieth-centurySocial Thought。Blackwell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