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馬偕博士收藏臺灣原住民文物」特展之規劃策略與架構分析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許功明
作者(外文):Hsu, Koun-min
出版日期:2001
卷期:5:6
頁次:頁73-88
主題關鍵詞:馬偕收藏臺灣原住民特展規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4
  • 點閱點閱:0
     本文從「馬偕收藏台灣原住民文物-沉寂百年的海外遺珍」特展為今年「馬偕博士逝世100週年紀念活動」之一談起,說明在台灣「馬偕熱」製造工程的背後,相關之社群團體所潛藏的動機及尋求國際認同的特點。規劃者首先便與散發「馬偕認同」之相關社群接觸,從此經驗出發,來匯集各界意見,作為展覽的主軸概念,更將這些社群視作「焦點或目標觀眾群」。 在此概念發展下,本展覽規劃遂為由「人到物」的策略性移動,展示重點亦分為馬偕故事及其所收藏之原住民文物世界兩部份。最後,更在符合特展初衷「紀念馬偕」的宗旨下,將展示架構分成八項單元來呈現。文中除說明馬偕熱與特展緣起外,並剖析特展之概念形成、架構與命題,及對於展藏品之選擇與應用方式,最後,再述及當本特展巡迴到幾個不同機構的展覽場域時,可能帶來的延伸意涵。
期刊論文
1.郭義復(20000700)。科學博物館之展示主題決策探討--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4(3),107-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婉珍(20000700)。博物館蒐藏的意義與影響。博物館學季刊,14(3),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蘇文魁(2001)。馬偕熱與馬偕在台文物。沒齒難忘--馬偕博士逝世100週年紀念國際研討會。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ean, David(1994)。Museum Exhibition: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2.Stainton, Michael、Austin, Alvyn(1999)。The legend of the Black Bearded Barbarian: George Leslie Mackay and Canada--Taiwan Relations。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new window
3.蕭瓊瑞、國立台中師範美勞教育學系(2000)。時空探奇:走過台灣美術的長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漢寶德(20000000)。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臺北:田園城市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俊宏(2000)。重新發現馬偕傳:幾種英文馬偕傳記作品之介紹。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宏鈞(1990)。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家瑜(2001)。馬偕收藏與台灣原住民器物的文化脈絡。「馬偕博士收藏台灣原住民文物:沉寂百年的海外遺珍」特展圖錄專輯。台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家瑜(2001)。馬偕收藏與台灣原住民印象。「馬偕博士收藏台灣原住民文物:沉寂百年的海外遺珍」特展圖錄專輯。台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