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軍事體能訓測的國際趨勢與省思
書刊名:復興崗學報
作者:曾俊華
作者(外文):Tseng, Chung-hwa
出版日期:2001
卷期:73
頁次:頁285-307
主題關鍵詞:軍事訓練基本體能軍中體育Military trainingBasic physical fitness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3
  • 點閱點閱:20
     軍人以保國民為天職,健壯體魄乃為軍人的本色,優越體能為其專業的職能,而體能訓測則為軍事的核心本務。在英、美等軍制先進國家中,體能訓測制度的推行多在百年以上,從新兵甄選、入伍訓練、軍校招生、特種部隊召訓、學員官進修或在職訓練、現役或後備軍人的候用及晉升,體能均列入審核要素,運動設施則視同軍備,體育官為重要的技術幕僚,故官士兵體能素質皆高,此經驗與機制值得我國借鏡。近年來,中國大陸軍方對於體能訓測的落實與研發成效,深值我國軍幹部省思。為照顧服役期間官兵健康及提昇整體國防戰力,國軍自民國八十二年起全面實施四項基本體能測驗,其價值與意義至為深遠,然而在制度面和技術面上仍待持續的精進,將體能納入軍士官甄選要件,訂定在職軍人體能考核與淘汰辦法,並且重視運動的休閒及健康管理,已為國際軍事體能訓測的發展趨勢,亦為提昇我國軍體能素質的不二法門。
期刊論文
1.錢淑芬(19990600)。國軍軍官人事行政「階職制度」的分析--從唐代武官考銓制度的啟示談起。復興崗學報,66,213-2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瑩淨(19911000)。美國陸軍官女生的體育實施概況。大專體育,1(4)=4,50-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力寰(1998)。美國空軍軍官教育之探討。國防譯粹,25(8),7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尤寬裕(1995)。美國募兵制度二十週年檢討。陸軍學術月刊,356,4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元愷、陳文良(19980100)。軍校入伍生體能甄試項目暨測驗標準之研議。復興崗體育,4,99-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振東(19980300)。美國、中共與我空軍學院教育學制、課程設計之比較研究。空軍學術月刊,496,22-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臺興(1987)。美國海軍官校教育精益求精。海軍學術月刊,31(3),37-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甘清威(2000)。美國陸軍武德訓練。國防譯粹,26(7),1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田儒俊(1994)。美國防空軍官高級班受訓心得。陸軍學術月刊,342,3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全球防衛雜誌社(2000)。美國海豹特種部隊。全球防衛雜誌,178,92-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惠民(2000)。阿曼的軍官教育訓練。國防譯粹,27(3),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宋一之(1999)。由近代戰史解讀軍人價値。國防譯粹,26(2),74-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大明(1998)。美國國防大學工業學院簡介及參訪心得。空軍學術月刊,498,3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大龍(2000)。今日荷蘭陸軍。尖端科技軍事雜誌,187,76-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德康(1995)。美國陸軍預備役部隊簡介。陸軍學術月刊,31(363),6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文選(1992)。部隊體質的綜合評價。中國體育科學會學報,12(4),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沈子謙(19990800)。美國陸軍化學兵學校高級班受訓心得報告。核生化防護季刊,65,5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鴻鈞(1993)。赴美軍校參訪心得。黃埔學術月刊,493,34-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范仁威(1998)。赴美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國防譯粹,14(3),67-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范晉嘉(1998)。對美國維吉尼亞軍校招收女性學生之我見。海軍軍官雙月刊,17(4),4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社教、李文選(1991)。戰士體質綜合評價方法研究。中國體育科學會學報,11(3),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光嵐(2000)。美國騎兵特戰部隊。全球防衛雜誌,178,7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勝勇(1999)。美國海軍官校之教育與方向。海軍軍官雙月刊,18(3),1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德英(19971200)。美國空軍官校簡介。空軍學術月刊,493,5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慎(19950100)。國軍基本體能測驗--理論與實務目錄。復興崗體育,2,1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長福(1993)。美國海軍官校參訪所見。黃埔學術月刊,495,4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喻敬先(1996)。美化校高級班受訓心得。核生化防護季刊,51,7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曾俊華(19980100)。健康體適能的意義與發展現勢。復興崗體育,4,34-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文啓(2000)。戰備整備的基石--訓練暨準則。國防譯粹,2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奕炳(1997)。赴美軍校參訪心得報告。黃埔兵學雙月刊,22,34-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振興(19990800)。如何推動大專學生體適能護照之策略。大專體育,44,1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瑩淨(1991)。美國空軍官校女生的體育活動。大專體育,3,67-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冀光(2000)。檢視美國空軍。國防譯粹,26(6),74-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廖嘉麟(1996)。美國陸軍化學兵學校初級班受訓心得報告。核生化防護季刊,51,8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蕭東源(2000)。美國海軍官校參訪記。海軍軍官雙月刊,16(4),6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謝台喜(1997)。精進部隊訓練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33(381),1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謝國榮(1998)。參訪英國皇家陸軍官校報告。黃埔兵學雙月刊,526,3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余玉眉(19950300)。健康體能與國民保健計畫。國民體育季刊,24(1)=104,4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以理(19990900)。對中共構建面向廿一世紀軍事教育體系之研析。中共研究,33(9)=393,49-61+左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孫敏華(2000)。役男壓力來源、因應方式與軍中適應關係之研究。第三屆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147-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廣南(1998)。日本自衛隊及其政治教育之研究。軍事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319-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譚傳毅(1998)。法國軍人精神戰力。軍事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8/07/04)。台北: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19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恩廣(1971)。體能訓練。台北市:政戰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文忠(1950)。美國的體育。台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文忠(1995)。體育史。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懷真(1995)。描準國防部。台北市:日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仁德(1994)。中國體育行政組織研究。台北市:一品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恃天(1971)。西洋體育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陸訓(1998)。專業軍人--社會與政治的描述。台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山(1996)。西點軍校領導魂。台北市:智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俊華(2000)。國軍基本體能測驗項目及其參照標準適切性之研究。台北市:福星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詹德基(1980)。中共體育運動委員會的發展分析。台北市:中華台北奧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伸章、Dunnigan, James J. F.、Macedenia, Raymond M.(1996)。美國的軍事革新--從越戰到波灣戰爭。台北市: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伯原(1996)。中國古代體育史。台北市:五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文良(1998)。軍校學生體能評鑑標準暨體育課程編修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