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阿美族史文化與語法
作者:Putar Futing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集叢:師苑教育叢書;422
ISBN:9789574968206
主題關鍵詞:阿美族民族史民族文化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陳國鈞(19711000)。南勢阿美族的娛樂活動。中國社會學刊,1,124-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衞惠林(1955)。臺灣土著諸族的部落組織形態與二頭領袖制。中國民族學報,1,79-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亦園、許木柱(1985)。臺灣高山族的現代適應問題:一些初步發現及其理論意涵。科學發展月刊,13(11),1413-1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木柱(19770500)。男性成年禮的功能探討。民族社會學報,15,165-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明義(19820300)。阿美族的曙光:阿美族教會史略。臺灣神學論刊,4,137-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國鈞(19570515)。花蓮吉安鄉的阿美族。大陸雜誌,14(9),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良珍(19630500)。南勢阿美初步民族學調查簡報。邊政學報,2,2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衛惠林(19580300)。阿美族的部落制度。臺灣文獻,9(1),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譚華(1991)。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歷史趨勢初探。中國成都體院學報,165-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俊華(19890200)。運動行為在土著民族社會的功能探討。師大體育,27,2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丁洪學(19780700)。秀姑巒阿美族的農曆與農業祭祀。臺灣人文,4,72-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景崇(19920600)。我國體育現代化發展之取向。國民體育季刊,21(2)=93,109-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華岡山青社(1985)。阿美族盛典--豐年舞祭。美哉中華,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森丑之助(1901)。台灣奇萊里留社的舟祭。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6,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古野清人(1938)。阿美族的農耕儀禮。民族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秀岩(19750900)。山地行政與山地政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0,97-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克宗(19831200)。屏東師專平地男生與山地男生群體耐力跑能力及訓練效果比較。體育學報,5,49-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景崇(1977)。如何提升原住民的教育品質。今日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凌純聲(1952)。古代閩粤人與臺灣土著族。學術季刊,1(2),3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國章(1980)。米的卡督依利新--阿美族的豐年祭開始了!。世界地理雜誌,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國章(1980)。阿美族成年季。戶外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瀨川孝吉(1953)。高砂族的生產。民族學研究,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丁洪學(19780400)。秀姑巒阿美族的農曆與農業祭祀。臺灣人文,3,72-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石明宗(19940300)。運動文化的思考。中華體育季刊,7(4)=28,9-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中和(19630500)。南勢阿美的歌舞。邊政學報,2,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亦園(19570900)。南勢阿美族的部落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135-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朝棨(19661100)。概說臺灣第四紀的地史並討論其自然史和文化史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8,7-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凌純聲(19530500)。本系[臺大考古人類學系]花蓮南勢阿美初步調查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10-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許木柱(1977)。母系社會何去何從?。中國民族學通訊,15,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國鈞(19570430)。花蓮吉安鄉的阿美族。大陸雜誌,14(8),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簡美玲(19941200)。阿美族起源神話與發祥傳說初探--兼論阿美族亞群的類緣關係。臺灣史研究,1(2),85-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衞惠林(19530500)。臺灣東部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初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凌純聲(19531100)。雲南卡瓦族與臺灣高山族的獵頭祭。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壬葵(1995)。臺灣南島語言研究的現狀與發展。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29-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憲清(1974)。臺灣平地青年與山地青年越野賽跑能力之比較。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5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憲清(1976)。臺灣山地各族青年越野賽跑能力之比較。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156-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清候(1972)。台灣山地青年與平地青年運動能力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嵩山(1984)。鄒族政治制度研究--一個高山族聚落適應變遷的例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文德(1983)。阿美族的親屬制度--一個海岸聚落的例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卓宏祺(1987)。清代臺灣理番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文生(1984)。台灣山地社會經濟結構性變遷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豪哲(1988)。阿美族山胞城鄉遷移與生活調適之研究:以原住地東部富田社區及移住地臺北近郊山光社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仁煌(1978)。變遷中的薄薄阿美族社區(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蔡中涵、曾思奇(1997)。阿美族母語會話句型。臺北:財團法人臺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鼎元。東征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敏麟、洪英聖(1993)。找臺灣的根。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eesing, Roger、陳其南、張恭啟、于嘉雲(1992)。文化人類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達西烏拉彎‧畢馬(2001)。臺灣的原住民:阿美族。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楊南郡(2011)。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阮昌銳(1994)。臺灣土著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森丑之助、宋文薰(1994)。臺灣番族圖譜。臺北市:南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hai, Chen-kang(1967)。Taiwan aborigines: A genetic study of tribal variation。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李景崇(19980000)。阿美族歷史。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英聖(1993)。臺灣先住民腳印:十族文化傳奇。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文忠(1981)。體育史。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明立國(1989)。臺灣原住民的祭禮。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1935)。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東京市:刀江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筱峰、林呈蓉(2005)。臺灣史。臺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高橋(1993)。社會學。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斌雄、胡臺麗(1987)。臺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Molmos, L. D.(1965)。Anthroplogy。New York。  new window
19.管原禮(1975)。體育社會學入門。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橋英夫(1971)。人類文化與遊戲。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明玉(1992)。花蓮泰雅族學童運動參與的社會文化背景因素研究。書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景崇(1983)。花蓮縣國小學生體育教學興趣取向之研究。花蓮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Mitchell, E. D.、Mason, B. S.(1934)。The theory of play。New York:A.S. Barnes and Co.。  new window
24.內政部(1992)。當前山胞政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木柱(1987)。阿美族的社會變遷與青少年適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蔡敏忠(1980)。體育研究法。教育部體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蘇成田(1993)。史前文化。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吳騰達(1994)。鄉土體育與教育。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景崇(1976)。岱原人(原住民)之教育應何去何從。岱原人社會福利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Bergin & Garvey(1988)。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an introduction。Tokyo:The Taishukan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31.Myers, R.(1969)。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aiwan, 1895-1965。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32.藤崎濟之助(1930)。台灣的番族。東京:安久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Blanchard, Kendall、Cheska, Alyce Taylor、寒川恒夫(1988)。運動人類學入門。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安倍明義(1988)。番語研究。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小泉鐵、余萬居(1986)。阿美族番社的月見(賞月)祭。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來旺、吳明義、黃東秋(1992)。牽源。臺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許義雄(1988)。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體育正課的「運動樂趣」因素分析。台北:文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邱金松、李誠(1988)。現代體育運動思潮。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奇祿(19920000)。臺灣土著文化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歐陽教(1973)。教育哲學導論。文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吳文忠(1967)。中國近百年體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駱香林(1957)。花蓮縣志。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臺灣史。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宗吉(1986)。臺灣土著民族遊戲的文化社會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粗成(1963)。南勢阿美族之農耕生計。政大邊政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白秀雄(1963)。南勢阿美舊有之頭目制。政大邊政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何可(1963)。南勢阿美年齡制度。政大邊政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水潭(1963)。南勢阿美的巫師。政大邊政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明玉(1992)。花蓮泰雅族學童運動會參與的社會文化背景因素研究。花蓮師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金河(1963)。南勢阿美的規範。政大邊政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楊玠(1963)。南勢阿美之親屬稱謂。政大邊政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劉崇澤(1963)。南勢阿美的級名制。政大邊政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劉學兆(1963)。南勢阿美服飾簡介。政大邊政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戴慶齡(1963)。南勢阿美用器簡介。政大邊政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吳錦發(1993)。臺灣原住民文學。臺北: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官本延人、衛桂邦(1993)。臺灣的原住民族。臺北:晨星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林伯原(1900)。中國古代體育史。臺北:華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邱燁(2014)。臺灣原住民族史。臺北:千華數位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姚德雄(1986)。臺灣原住民族簡介。九族文化村印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洪敏麟(1972)。臺灣省通志一卷八同胄志平埔族篇。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胡小明(1989)。民族體育集錦。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原住民族語研究發展中心(2017)。阿美族文學創作叢書。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陳千武(1993)。臺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臺北:臺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金龍(2011)。族語構詞句法分析與實作講義。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黃天來(1888)。臺灣阿美語的語法。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黃貴潮、黃宣衛(1989)。宜灣阿美族三儀式的活動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黃潮貴(1994)。豐年祭之旅。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蔡新明(2008)。阿美族語彙集。高雄市原住民語言教育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駱香林(1936)。花蓮縣志.卷九戶口。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駱香林(1983)。花蓮縣志.卷五阿美族。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駱香林(1993)。高砂族調查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衛惠林(1965)。臺灣省通志稿.第二十四冊第十一篇阿美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Azar, Betty Schrampfer(1999)。Fundamentals of English grammar。Prentice Hall Regents。  new window
75.Hsu, Mutsu(1975)。An impunitive culture: Reactions of the Amis to Rosenweig's picture-Frustration test。Academia Sinica。  new window
76.Thomas, Jerry R.、Nelson, Jack, K.(1990)。Research methods in physical activity。Champaign Illinois:Human Kinetics Books。  new window
77.Hewings, Matin(2004)。Advanced grammar in us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8.Murphy, Raymond(2004)。English grammar in us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9.Murphy, Raymond(2005)。English grammar in us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0.Rin, Hsien(1975)。The alcoholism problem in Nan-shin Ami people。Studia Taiwanica。  new window
81.伊能嘉矩、余萬居(1986)。見諸臺灣阿美番族的宗教觀念之一斑。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余萬居(1986)。阿美族歸化社的撥栗祭。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淺田隆夫(1972)。現代職場レクリェーション基礎理論。勞務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鈴木作太郎(1988)。臺灣之番族研究。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76)。臺灣番族舊憤研究。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83)。番族習慣調查告書。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劉斌雄(19650000)。秀姑巒阿美族的社會組織。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王人英(19670000)。臺灣高山族的人口變遷。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李亦園(1995)。文化與行為。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阮昌銳(19690000)。大港口的阿美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莊英章(1992)。文化人類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莊錫昌、孫志民(1992)。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構架。臺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許義雄(1983)。體育學原理。臺北市: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許樹淵(1992)。田徑論。臺北市:偉彬體育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郭生玉(1988)。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縣:精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黃光雄、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賈馥茗、楊深坑(1988)。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Kaus, Richard G.(1964)。Recreation and the school。The Macmillan company。  new window
100.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94)。高砂族調查書。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鈴木質(1993)。臺灣原住民風俗誌。臺北:台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Sing, Olam、曾思奇(2007)。阿美族語實用語法:增強語法與詞彙。臺北:臺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連橫。臺灣通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李亦園(1962)。馬太鞍阿美族的物質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史明(1980)。臺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亦園(19820000)。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安倍明義(1938)。臺灣地名研究。蕃語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瓦歷斯.尤幹(1994)。體驗山胞教育--臺灣原住民教育體制的一些觀念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景崇(1988)。論七腳川阿美族豐年節史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中涵(1993)。臺灣原住民之起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景崇(1988)。論七腳川豐年節史之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天生(1991)。山胞教育與山胞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萬居(1929)。阿美族的發祥傳說與祭祀之一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萬居(1932)。番社的年終行事--阿美族為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金泡(1983)。臺北市、高雄市山胞居民活狀況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水潭(1963)。花蓮南勢阿美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原民會(2011)。都市阿美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鳳(19830922)。歌聲、舞影、酒春、人醉吾鄉的豐年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鳳(19830923)。歌聲、舞影、酒春、人醉吾鄉的豐年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佐山融吉(1913)。番族調査報告書,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汝和(1972)。阿美族歲時祭儀。臺灣省通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應貴(19860000)。光復後高山族的經濟變遷。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