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開放教育做為一種學術論述:兼論九年一貫課程的隱憂與哀愁
書刊名:應用心理研究
作者:余安邦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u, An-bang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1
頁次:頁241-248
主題關鍵詞:開放教育九年一貫課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65
期刊論文
1.陳浙雲(20010200)。活用社區資源,深化課程內涵--臺北縣社區有教室方案之理念與實施。研習資訊,18(1),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明清(19960900)。開放教育的理念與作法。北縣教育,14,5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安邦(2000)。藝術、人文與「社區有教室」。家長聯報,1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玉燕(19941100)。「現代教育實驗班」方案報告。教育資料文摘,34(5)=202,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玉燕(19941100)。體制內的另一種選擇--推動「現代教育實驗班」的想法與方法。北縣教育,5,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鳳瑞(19981000)。幼教園所的開放式教育理念與執行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8(4),576-5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敏玲(19960900)。眾聲喧譁中,看誰在說話?--幼稚園及小學教室互動方式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資料與研究,12,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玉燕(19960900)。「眾聲喧嘩中,看誰在說話」--我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12,3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Gronlund, Gaye(1995)。Bringing the DAP Message to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Teachers。Young Children,50(5),4-13。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周淑卿(2001)。誰在乎課程理論?--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務問題。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3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嘉雄(2000)。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課程社會學的觀點。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英(1998)。從森林小徑到椰林大道:人本教育的思考與實踐。臺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傑羅姆.布魯納、宋文里(2001)。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敬文(1977)。美國「開放式教育」與我國「新教學法」之比較研究。屏東:東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敬文、成長兒童學園教師(1994)。課程的誕生:成長兒童學園教師教學設計之心路歷程。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伯璋、盧美貴(1991)。開放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Gardner, Howard、陳瓊森、汪益(1995)。超越教化的心靈。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武雄(1994)。童年與解放。臺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武雄(1995)。臺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ussis, A. M.、Chittenden, Edward A.(1970)。Analysis of an Approach to Open Education。Princeton, NJ: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s。  new window
11.高敬文(1976)。開放教育--中國化之展望。屏東:東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凌拂(19980113)。那一天我們要去看米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鄧南光(1972)。我與萊卡四十年。臺灣攝影:鄧南光先生逝世週年紀念專輯。臺北:臺灣省攝影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安邦(2001)。「社區有教室」芻議。「戶外教學」暨「社區有教室」課程發展責務工作坊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玉燕(1995)。整體角落教學法--戲劇為主導。與孩子共舞 : 佳美幼稚園主題教學的實踐歷程。臺北:光佑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安邦(2001)。給工作坊講師的一封信。「戶外教學」暨「社區有教室」課程發展實務工作坊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德隆(2001)。開放教育的教學理念與實際。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財順(2001)。社區有教室,處處可學習。「戶外教學」暨「社區有教室」課程發展實務工作坊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玉燕(2003)。從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教學的發展歷程。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安邦(2001)。九年一貫課程的沉淪與提昇。「戶外教學」暨「社區有教室」課程發展實務工作坊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敬文(1987)。發現學習課程的基本理念。從發現學習邁向統合教學:教師手冊。臺北:信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簡楚瑛(1999)。美國幼教課程模式之源流與比較。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