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個人特性和環境因素對青少年中途輟學與犯罪行為影響之實證研究
書刊名: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
作者:馬傳鎮陳玉書蔡田木楊宗憲
作者(外文):Ma, Chuan-chenChen, Yu-shuTsai, Tyan-muhYang, Tzong-shian
出版日期:2001
卷期:2
頁次:頁29-54
主題關鍵詞:中途輟學犯罪行為少年犯罪犯罪原因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馬傳鎮(19760900)。臺北地區犯罪少年與國中學生適應問題之比較研究。警學叢刊,7(1),52-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傳鎮(19830900)。少年犯罪心理學理論之探討。警學叢刊,14(1)=53,30-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廣全(19790500)。少年犯與非少年犯人格因素及父母管教態度之比較研究。輔導學報,2,39-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美娟、Agnew, Robert(2000)。一般化緊張理論之基礎。新知譯粹雙月刊,15(3) ; 15(4),23-40 ; 7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淑玲。犯罪少年之父母管教態度研究。輔導月刊,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官泰平(1999)。中綴學生與少年犯罪。矯正月刊,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傳鎭(1977)。台灣北部地區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智力差異之比較研究。警學叢刊,8(1),3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傳鎭(1978)。台灣地區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人格異常傾向之比較研究。警學叢刊,9(1),43-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富源(1987)。親子關係、人格適應與內外控取向對少年犯罪傾向影響之硏究。警政學報,12,293-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保禎(1966)。少年犯罪心理之研究。訓育研究,6(2),3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賴保禎(1973)。犯罪少年的自我功能硏究(中)。犯罪與矯治學刊,6(3),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美瀛(1966)。台灣北部少年犯的測驗與調査。測驗年刊,12,30-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憲、林信男(1978)。犯罪及虞犯青少年之家庭背景343-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永河(1978)。青春期犯罪行爲的心理成因325-3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蘇發興(1971)。台北地區正常與犯罪少年父母管教態度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坤鄉(1998)。原住民國中生中途輟學相關因素與形成過程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螺華(1990)。台灣北部地區一般少年與犯罪少年人格特質之比較研究(學士論文)。中央警官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秋蘭(1990)。台灣北部地區一般少年與犯罪少年行為困擾之比較研究(學士論文)。中央警官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春金(2010)。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skell, M. R.、Yablonsky, L.(1974)。Juvenile Delinquency。Chicago:Rand McNally。  new window
3.Dollard, J.、Miller, N. E.、Doob, L. W.、Mowrer, O. H.、Sears, R. R.(1939)。Frustration and Aggression。New Haven, C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Wolfgang, M. E.、Ferracuti, F.(1967)。The Subculture of Violence。The Subculture of Violence。London, UK:Tavistock。  new window
5.馬傳鎮(1978)。台灣地區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之比較研究:人格特質及父母管教態度之差異。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傳鎮(1988)。少年犯罪心理與環境因素之研究。南投中興新村:台灣省政府硏考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甘妹(1991)。犯罪學原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春金(1993)。青少年犯罪原因論 : 社會控制理論之中國研究。台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傳鎭(1996)。我國台灣地區女性少年犯罪相關因素及其其防制對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法務部(2000)。88犯罪狀況及其分析。台北:法務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姚榮輝(1989)。台北地區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人格異常傾向之比較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啓義(1989)。台北市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父母管教態度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萬益(1990)。《台灣北部地區各類型少年犯與一般少年心理異常傾向之比較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文彥(1990)。台灣北部地區各類型少年犯與一般少年人格適應問題之比較研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