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九五八年中國大陸人民公社之產生及其理念根源
書刊名:東亞季刊
作者:關向光
作者(外文):Guan, Hsiang-guang
出版日期:2002
卷期:33:2
頁次:頁1-31
主題關鍵詞:大躍進初期人民公社烏托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
  • 點閱點閱:112
本文以「毛澤東中心論」為立足點,以一九五八年的初期人民公社為研究對象,一方面論證人民公社產生的主導者是毛澤東,另一方面解析了人民公社制度設計的理念根源。撰者認為,在研究人民公社問題時必須能夠釐清一九五八年「初期人民公社」與後來不斷修正但卻延續廿餘年的人民公社在制度上的差異。其次,在研究中共黨史時,我們固然要參考毛澤東說了些什麼話,但也要明辨他所說的話是否符合事實,我們不能因為毛說了「辦人民公社,是群眾自發的」,就認定確實如此。第三,從初期人民公社所呈現的種種特徵和內容,我們可以發現,人民公社的理念根源既來自於歐洲烏托邦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原典,也來自於中國歷史傳統以及中共自身的革命經驗。
Other
1.蕭延中(1993)。關於毛澤東晚年政治倫理觀的若干理解,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陳伯達(1958)。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紅旗,1958(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觀濤(19901200)。中國文化的烏托邦精神。二十一世紀,2,17-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承恩(1988)。人民公社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空想論。中共黨史研究,1988(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伯達(1958)。在毛澤東同志的旗幟下。紅旗,1958(4),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58)。人民公社化運動簡報。人民公社化運動簡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居維綱(1994)。毛澤東的理想社會模式。毛澤東思想研究,1994(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olakowski, L.(1978)。Main Currents of Marxism, 3 vols。Main Currents of Marxism, 3 vol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李銳(2000)。廬山會議實錄。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連生(2002)。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始末。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ebster, Andrew(1990)。發展社會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蘊暉、高化民(2000)。強國的方略:中國五十年社會主義戰略的演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明)劉吉(1991)。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鋭(1992)。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貴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冷西(1995)。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德馨(1989)。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1966)。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薄一波(1993)。若干重大事件與決策的回顧(下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立勝(1993)。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西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achman, David(1991)。Bureaucracy, Economy, and Leadership in China: The Institutional Origin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廖蓋隆(1994)。毛澤東思想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菊村(1990)。青年毛澤東。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1990)。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Marx, Karl Heinrich、Von Engels, Friedrich(196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金春明(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樂天(1998)。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金春明、黃少群(1991)。不平凡的七十年。不平凡的七十年。瀋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毛澤東(1992)。對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稿的批語和修改。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毛澤東(1993)。對湖南平江縣稻竹大隊幾十個食堂散伙又恢復的材料的批語。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毛澤東(1977)。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81)。農業進體化重要文件匯編(1958-1981)(下)。農業進體化重要文件匯編(1958-1981)(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81)。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農業進體化重要文件匯編(1958-1981)(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學啟(1988)。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史稿(第2卷)。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史稿(第2卷)。浙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謝春濤(1990)。大躍進狂瀾。大躍進狂瀾。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59)。論人民公社與共產主義。論人民公社與共產主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呂廷煜(1994)。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紀實:曲折發展(1958-1965)。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紀實:曲折發展(1958-1965)。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毛磊、吳傳煌、劉錄開(1993)。中國的平均主義。中國的平均主義。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伯達(2002)。陳伯達遺稿─獄中自述及其他。陳伯達遺稿─獄中自述及其他。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叢進(1989)。1949-1989年的中國:曲折發展的歲月。1949-1989年的中國:曲折發展的歲月。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金春明(1995)。「文化大革命」史稿。「文化大革命」史稿。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丁學良(1992)。共產主義後社會中的「主義」─從中國的經驗看。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毛澤東(1966)。論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Engels, Friedrich(1965)。共產主義原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姜華宣,張蔚萍,蕭甡(1991)。中國共產黨會議概要,瀋陽:瀋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2)。新華月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58)。人民日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57)。工人要學會多種技術,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Marx, Karl(1965)。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