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藝術大學行政人員網路素養現況探討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王詠宣
出版日期:2002
卷期:71
頁次:頁163-178
主題關鍵詞:素養網路素養電腦素養資訊素養行政人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18
本研究在了解臺灣藝術大學行政人員的網路素養行為,期能經由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以為學校當局及相關單位之參考。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及焦點團體座談法,先以自行發展之問內,針對全體行政人員進行普查,計發出164份問卷,回收160份有效問卷,問卷調查後,再就調查不足及無法深入了解的部份,由受試對象中選取十六人,分別實施主管與職員兩組的焦點團體座談。問卷調查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One-way ANOVA)及複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均設α=.05顯著水準),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臺藝大行政人員在本研究中呈現的網路素養程度,平均在中等以上,其中程度較高者,為上網較早、年資較淺、年紀較輕、職別屬約聘僱及擁有專屬上網電腦的各組人員。二、在網路素養層面:網路知識程度上,上網較早的類組高於上網較晚的類組、年資最淺(3年及以下)的類組高於年資最深(22年及以上)的類組、年紀較輕的類組高於年紀較大的類組以及職別屬「約聘僱」的類組高於「兼任」的類組。三、在網路素養層面:網路態度上,上網較早的類組高於上網較晚的類粗、年資較淺的類組高於年資較深的類組、及年紀最輕(20~29歲)的類組高於年紀最大(50歲及以上)的類組。四、在網路素養層面:網路使用行為程度上,上網較早的類組高於上網較晚的類組、年資較淺的類組高於年資較深的類組、年紀較輕的類組高於年紀較大的類組以及擁有專屬上網電腦的類組高於未擁有專屬上網電腦的類組。五、上網較早的類組在其網路素養及其層面:網路態度及網路使用行為程度上、多數高於上網較晚的類組,係受到「學習能力」、「組織重視程度」及「工作發展需要」等因素之關聯,而上網較早的類組在網路素養層面:網路知識程度上,多數高於上網較晚的類組,係受到「學習能力」因素之關聯。六、年資較淺的類組在網路素養及各層面程度上,多數高於年資較深的類組,係受到「學習能力」因素之關聯。七、擁有專屬上網電腦的類組受到「組織重視程度」的因素關聯,在網路素養及其層面:網路態度及網路使用行為程度上,均高於未擁有專屬上網電腦的類組;受到「工作特性」的因素之關聯,在網路素養及其層面:網路使用行為程度上均高於未擁有專屬上網電腦的類組;惟網路態度反而不如未擁有專屬上網電腦的類組。
期刊論文
1.謝清俊(19920900)。資訊社會與倫理。新聞學研究,46,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正己、邱貴發(19960600)。資訊社會國民的電腦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3,1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雪華(19960200)。網路資源與圖書館利用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25,3-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駿州(19960800)。電腦網路的社區文化。社教雙月刊,74,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cClure, Charles R.(1994)。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3(2),115-125。  new window
6.郭煌莉(1996)。專訪李隆盛教授談資訊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頎堯(2000)。夢醒時分,網路工作者該如何自處。數位觀察者,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富順(1993)。如何進行有效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13,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一蕃(1997)。資訊時代的國民素養與教育。國家政策雙周刊,174,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Adoni, H.。Literacy and Reading in Multimedia Environment。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52-175。  new window
11.Street, B. V.、Houston, S. D.(1995)。Cross-Cultural Approaches to Literacy。American Anthropologist,97(1),189-190。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池增輝、張菀珍(1999)。從終身學習的觀點論高中教師資訊素養之培育--以松山高中為例。臺北:台灣師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怡安(2000)。資訊社會的網路媒體素養。臺北。269-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寶芳(2000)。網路素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德竹(1994)。由圖書館資訊服務規劃我國圖書館資訊素養之培養方針與評量指標。台北市:國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淑娟(1998)。我國公共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資訊素養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嘉億(2000)。高雄市國小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能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耀銘(2000)。中小企業運用網際網路行銷效益之研究--交易成本觀點(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貴珠(2000)。中央警察大學圖書館使用者資訊素養問題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怜伶(2000)。高雄市高中教師電腦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志中(1999)。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之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依萍(1997)。台灣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網路素養資訊觀層面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倪達仁(1987)。國民中學教師電腦素養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olcott, Harry F.(1994)。Transforming Qualitative Data: Descrip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Thousand Oaks, CA: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3.Kaestle, C. F.(1991)。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Haven, CN。  new window
4.Shearin, E. T., Jr.(1995)。Development of definition and competencies for network literacy: A Delphi study。Development of definition and competencies for network literacy: A Delphi study。  new window
其他
1.(1997)。NII推動方案與工作計劃簡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1)。認識電子化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1)。網際網路簡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