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部落到都會:進退失據的殖民地青年男女--從<山茶花> 論張文環故鄉書寫的脈絡
書刊名:臺灣文學學報
作者:柳書琴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2
卷期:3
頁次:頁81-108
主題關鍵詞:張文環山茶花梅山故鄉書寫國族寓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8
  本文以近期翻譯出版之張文環戰前長篇小說〈山茶花〉為中心,試圖從「故鄉書寫」的視角對〈山茶花〉進行分析,以便為「張文環文學」的整體解讀提供一些新視野。文中將同時對小說文本、作家的故鄉書寫、故鄉經驗,進行交叉比對,並依序探討:一、〈山茶花〉在張文環創作史及台灣文學史上的重要性。二、〈山茶花〉與作者故鄉經驗之間聯。三、〈山茶花〉與張文環其他故鄉書寫的互文關係。四、小說中進退失據的建民地新世代。五、張文環故鄉書寫的洞見與不見。   筆者認為,〈山茶花〉作為張文環「第一部長篇」的意義,正在於他在這部跳脫篇輻限制的小說中,首次展現對殖民地「社會與價值變遷」問題的書寫自覺,並為他往後的鄉土書寫勾勒了基本的批判結構。〈山茶花〉發表之後,張文環進入個人創作的最顛峰期,此後他的故鄉書寫日愈具備「台灣」即「被殖民者的自我社會」之象徵,國族寓言的深度因而日益具足。
期刊論文
1.黃得時(19421019)。輓近の台灣文學運動史。台灣文學,2(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赫若(1941)。想ふままに。臺灣文學,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藤野雄士(1940)。張文環と〈山茶花〉についての覺え書。臺灣藝術,1(3),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村哲、竹村猛、松居桃樓(19420711)。文學鼎談(座談會)。臺灣文學,2(3),107-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食野充宏(2000)。張文環作品論「山茶花」構造,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文環、陳萬益、陳千武(2002)。張文環全集。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野間信幸(1998)。張文環と風月報。臺灣文學の諸相。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40)。山茶花─明後より愈よ連載、作者の言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文環(1940)。平林彪吾の思ひ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龍瑛宗(1940)。ひとつの回憶、文運はたたび動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文環(1940)。獨特なものの存在,今年は大いにやら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