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本質為導向--蘇軾「以詩為詞」問題重探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林融嬋
出版日期:2002
卷期:3
頁次:頁91-110
主題關鍵詞:蘇軾以詩為詞傳統詩教作家自覺書寫自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
  • 點閱點閱:31
     「以詩為詞」幾乎是所有研究蘇詞者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然歷來研究者均傾向論証蘇軾有否以詩為詞,但筆者以為,以詩為詞真正的問題,並不在以詩為詞的行為本身,而在其毀譽參半的結果,亦即: 兩極化的評論究竟從何而來 ? 而此兩極評論背後的意義叉是什麼 ? 在文學本質與文學研究之走向已有更新詮釋與認知的當下,筆者試由詩、詞的分野出發,以傳統詩教理論為切點,重新探論蘇軾詞作中以詩為詞所彰顯的問題和意義。
學位論文
1.顏淑華(2001)。漢代詩教理論之重新探討(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蜀蕙(2000)。書寫與文類--以韓愈詮釋為中心探究北宋書寫觀(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灼、錢熙祚(1988)。碧雞漫志。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龍榆生(1990)。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水照(1984)。蘇軾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軾(1996)。蘇軾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自清(1971)。詩言志辨。台北市:五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勰(1981)。文心雕龍‧明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紹虞。中國歷代文學論著選。台北市: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衣若芬(1999)。蘇軾題書文學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史良昭(1990)。浪跡東坡路。台北市:漢欣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嘉瑩(1996)。唐宋名家詞賞析。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廚川白村(1983)。苦悶的象徵。台北市:志文山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沙特(1996)。沙特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曾棗莊(2001)。蘇軾研究史。江蘇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國維(1985)。人間詞話。臺北市: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歐陽修(1991)。歐陽修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嘉瑩(1993)。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Kundera, Milan、朱立元、李鈞、孟湄(1993)。小說的藝術。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Calvino, Italo、吳潛誠(1996)。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台北市: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Eagleton, Terry、吳新發(1999)。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常振國、降雲(1993)。歷代詩話論作家。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勞思光(1999)。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龍協濤(1997)。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熙載、王國安(1985)。藝概。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石(1992)。蘇軾詞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葉嘉瑩(2000)。詞學新詮。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顧炎武(1970)。日知錄。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