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警察組織教育訓練與人力資源發展
書刊名:警專學報
作者:劉勤章馬心韻
作者(外文):Liu, Chin-changMa, Hsin-yun
出版日期:2003
卷期:3:3
頁次:頁1-31
主題關鍵詞:警察教育訓練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發展組織發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槍械之使用,緣多起於千鈞一髮之際;事因倉促,如無法拿捏適中,恰到好處,分秒之間,反應即可能有所過度或不足。雖然在打擊犯罪中,為了不使歹徒目無法紀,繼續挑釁及危害社會治安,警察人員使用槍械之必要手段,應是可以理解與容忍的。惟由於槍械之使用,乃最劇烈之警察作為,極易殺傷人體,造成人命之傷亡,故槍械之使用,仍須載握適當之時機與程序。 警察人員使用槍械符合依據法令行為的前提,就是必須依警械使用條例來正確使用槍械。又所謂的依警械使用條例使用槍械,並非謹謂已遇有該條例第四條得使用槍械之時機為己足,警察人員是否合理使用檢械,未逾越必要程度,亦為判斷其責任的重要條件。 由於警職權發動之條件及其形態,與應被除去的危險,在對比上應為一般社會觀念,認為可容許之程度之謂。是以,警察人員在執行職務使用槍械過程中,當須嚴格要求手段、目的及程度之間應屬相當且具有一合理之關係。使用槍械之強制力,不僅在客觀上,應有適當符合使用槍械之時機規定之外,且須有助於執勤目的之達成;當然,強制力行使之方式,亦必須是符合執勤目的所必要之手段,且在法律上及事實上均屬適切、可行者;至其如造成相對人之對待負擔,亦必須力求在實質上的相對稱,不但不得過度,且係社會。
期刊論文
1.馬心韻(1999)。警察教育訓練改革之我見。樹人月刊,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2002)。「警察人員教考用配合制度之研究」評論稿。九十一年度考選制度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2/11/18)。台北:考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馬心韻(1996)。警察基層人員養成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台北:文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台臨(1989)。人力資源發展理論與實施。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銘覃(1994)。管理學--功能與策略。台北:台灣西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復新(2002)。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其文、中華電視公司教學部(1995)。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視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Ivancevich, John M.(1992)。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oundations of Personnel。Homewood, IL:Richard D. Irwin。  new window
7.Dunn, William D.(1994)。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Inc.。  new window
8.French, Wendell L.、Bell, Cecil H. Jr.(1978)。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s。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new window
9.French, Wendell L.(1990)。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N.J.:Houghton Mifflin。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99)。改革教育訓練。警政改革建議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