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脫離與融入:近代都市社會街頭藝人身分的建構--以北京天橋街頭藝人為例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岳永逸
作者(外文):Yue, Yong Yi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42
頁次:頁207-272
主題關鍵詞:空間天橋街頭藝人身分社會化言說SpaceTianqiaoStreet-entertainersIdentitySocializationState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100
期刊論文
1.喬健(19981200)。樂戶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地位與角色。漢學研究,16(2)=32,267-2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光弘(19861200)。A. Van Gennep 生命儀禮理論的重新評價。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0,229-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岳永逸(2001)。當代北京民眾話語中的天橋。民俗研究,2001(1),5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章英華、劉石吉(19851200)。明清以迄民國中國城市的擴張模式 : 以北京、南京、上海、天津為例。漢學研究,3(2)=6,535-5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茂桂(1985)。「社會化」的衝突性:理論與實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0,165-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永平(1999)。論巴迪先生近年來的「老舍研究」-老舍先生百年祭。民族文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岳永逸(2000)。天橋街頭藝人學藝的緣由及條件。民間文化,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三立(1983)。藝海飄萍錄。天津文史資料,23,196-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純一(1990)。天橋八怪大狗熊專訪錄。民俗曲藝,64,5-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山(1996)。逛天橋。北京紀事,1996(3),58-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于華、孫立平(2002)。訴苦:一種農民國家觀念形成的中介機制。中國學術,2002(4),130-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于華(2003)。心靈的集體化:陜北驥村農業合作化的女性記憶。中國社會科學,2003(4),7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煉紅(2002)。從「戲子」到「文藝工作者」-藝人改造的國家體制化。中國學術,158-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硯芳(1990)。周總理五看絲弦戲。河北文史資料,152-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項陽(2001)。山西樂戶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密、傅林祥(2001)。武林舊事。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次溪(1988)。人民首都的天橋。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urner, Victor Witter(1969)。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傅起鳳、傅騰龍(198909)。中國雜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自牧(1980)。夢梁錄。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倪鍾之(1991)。中國曲藝史。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爾康、常建華(1990)。清人社會生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定宜莊(1999)。最後的記憶--十六位旗人婦女的口述歷史。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inton, William、韓倞、邱應覺(1980)。翻身--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紀實。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Van Gennep, Arnold、Vizedom, Monika B.、Caffee, Gabrielle L.、Kimball, Solon(1960)。The Rites of Passag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2.喬健、劉貫文、李天生(20010000)。樂戶:田野調查與歷史追蹤。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潘光旦(1991)。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決(1995)。撒字獻藝的「窮不怕」。北京市曲藝志.人物志。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宗漢(1995)。天橋往事錄。天橋往事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一新(1982)。京都坊巷志稿。京都坊巷志稿。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清)于敏中(1987)。日下舊聞考。日下舊聞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鄧雲鄉(1998)。增補燕京鄉土記。增補燕京鄉土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Scott, J. C.(1990)。Domination and Arts of Resistance。Domination and Arts of Resistance。New Haven, CT。  new window
20.岳永逸。天橋說唱藝人大家庭式的師承。音樂文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新鳳霞(1982)。新鳳霞的回憶。新鳳霞的回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新鳳霞(1985)。我當小演員的時候。我當小演員的時候。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83)。宣武文史,第2輯。宣武文史,第2輯。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中國曲藝志.北京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全國編輯委員會(1999)。中國曲藝志.北京志。中國曲藝志.北京志。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連闊如(1995)。江湖叢談。江湖叢談。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次溪(1936)。天橋一覽。天橋一覽。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英珂(2000)。留住手藝-對傳統手工藝老人的訪談。留住手藝-對傳統手工藝老人的訪談。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侯診、談寶森(1996)。侯寶林和他的兒女們。侯寶林和他的兒女們。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000)。藝林滄桑。藝林滄桑。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崔金生(1995)。宋香臣和她的竹板書。北京市曲藝志.人物志。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書潤(1986)。北方評書縱橫雜記。天津文史資料,第34輯。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白夜、沈穎(1986)。天橋。天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崔金生(1995)。集戲曲於一身-孫雅君藝術生涯紀實。北京市曲藝志.人物志。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成善卿(1988)。天橋史話。天橋史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87)。北京風俗雜詠續編。北京風俗雜詠續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白全福(1988)。我家作藝生活憶述。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43輯。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徐德明、李真(1996)。王少堂傳。王少堂傳。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997)。中華竹枝詞(一)。中華竹枝詞(一)。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馬芷庠(1936)。北京旅行指南。北京旅行指南。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Crook, D.、Crook, I.(1979)。Ten Mile Inn: Mass Movement in a Chinese Village。Ten Mile Inn: Mass Movement in a Chinese Village。New York, NY。  new window
41.方慧容(2001)。「無事件境」和生活世界中的「真實」-西村農民土地改革時期社會生活的記憶。空間.記憶.社會轉型。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尊棋(2001)。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雙印(2000)。吳橋雜技藝人,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