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評Marylin Martin Rhie, Early Buddhist Art of China and Central Asia一書
書刊名:議藝份子
作者:陳瑋玲
出版日期:2004
卷期:6
頁次:頁75-126
主題關鍵詞:佛教佛教藝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
  • 點閱點閱:26
期刊論文
1.桑山正進、徐朝龍(1991)。與巴米揚大佛的建立有關的兩條路線。文博,1991(3),6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桑山正進、徐朝龍(1991)。與巴米揚大佛的建立有關的兩條路線。文博,1991(3),5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孟凡人(1992)。論尼雅59MNM001號墓的時代。西域研究,19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肥塚隆(1990)。莫高窟第275窟交腳菩薩像與犍陀羅的先例。敦煌研究,1990(1),16-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松原三郎。中國初期金銅仏の 一考察--特に新資料の二体を中心として。美術研究267號,18-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侯燦(1988)。樓蘭新發現木簡紙文書考釋。文物,198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矢代幸雄(1941)。健馱羅式的金銅佛。美術研究,117,265-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熊谷宣夫(1955)。ミイラン第三及第五古址將來の壁畫。美術研究,1955(3),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閻文儒(1981)。孔望山佛教造像的題材。文物,1981(7),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步連生(1982)。孔望山東漢摩崖佛教造像初辨。文物,1982(9),6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丁明夷(1985)。中國早期佛教造像的特點。中原文物,1985(特刊),148-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熊谷林梅村(1987)。伕盧文書及漢怯二體錢所記于闐大王考。文物,198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恆亮(19831200)。古絲路道旁的中亞藝術。故宮文物月刊,1(9)=9,105-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文玲(19891000)。中亞絲路藝術專輯--中亞絲路藝術的歷史背景:從上古到九世紀。故宮文物月刊,7(7)=79,12-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焯(1992)。四川早期佛教遺物及其年代與傳播途徑的考察。文物,1992(11),40-50+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志夫(19950700)。佛教中國化過程之研究。中華佛學學報,8,75-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賈應逸、祁小山(2002)。印度到中國新疆的佛教藝術。蘭州:甘肅教育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松原三郎(1966)。中國佛教雕刻史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慈怡(1989)。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玉珉(20010000)。中國佛教美術史。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清香(2009)。中國最初的佛教造像。印順導師八秩晉六壽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啟明(1980)。佛教入華初期傳布地理考。現代佛教學術叢刊。臺北:大乘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