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權勢與地位--論元雜劇〈陳州糶米〉中的包公形象及其意義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王隆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Lung-she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21
頁次:頁161-193
主題關鍵詞:包公陳州糶米元雜劇權勢與地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24
期刊論文
1.胡金望(19970200)。論「陳州糶米」中--包公形象的塑造及其審美價值。古今藝文,23(2),38-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如峰(19970500)。包公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歷史月刊,112,7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恆妏(19991000)。由包公系列小說看傳統中國正義觀。月旦法學,53,35-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漢秋(1979)。元代公案戲論略。安徽大學學報,1979(3),64-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如法(1993)。包公現象的成因與故事敘述模式。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3(2),6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呂幸珍(1995)。元代包公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范長華(1995)。元代報冤類雜劇研究。復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季思(1999)。金元戲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紹基(1991)。元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庚、郭漢城(1998)。中國戲劇通史。臺北:大鴻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起(2000)。中國戲曲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濂(1982)。元史。台北:藝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姚文放(1997)。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闡示。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關漢卿、徐燕平(2000)。元雜劇公案卷。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大海(1994)。待月西廂花影動--元雜劇賞析。台北:開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偉廷(2003)。元雜劇藝術生產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傅謹(1995)。戲劇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奔、劉彥君(2000)。中國戲劇發展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鍾濤(2002)。元雜劇的插科打譯藝術。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顧學頡(1993)。元明雜劇。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白匋(1994)。古代包公戲選。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施旭升(2002)。中國戲曲審美文化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維青、高毅清(2002)。中國文化史。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燕瑾(1993)。中國戲劇史。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文崇一(1995)。歷史社會學:從歷史中尋找模式。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丁肇琴(20000000)。俗文學中的包公。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