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冥判法律觀
書刊名:政大法學評論
作者:李玉璽
作者(外文):Lee, Yu-his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61
頁次:頁135-198
主題關鍵詞:閱微草堂筆記紀昀法律與文學清代法冥判鬼神性別關係訴訟程序Yuewei Thatched Cottage NotesJi YunLaw and literatureQing Dynasty lawThe judgment of Chinese underwordGhosts and godsGender relationshipJudicial proced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3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王理嘉(1999)。從官話到國語和普通話--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及其發展。語文建設,1999(6),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秀滿(20090300)。洪邁《夷堅志》之入冥故事研究--以冥法判決之準則及其意義為探討中心。臺北大學中文學報,6,115-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惠馨(20040600)。重建清朝的法律帝國:從清代內閣題本刑科婚姻姦情檔案談起--以依強姦未成或但經調戲本婦羞忿自盡案為例。法制史研究,5,123-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陸平舟(2005)。官僚、幕友、胥吏:清代地方政府的三維體系。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92-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安祈、李元皓(20110600)。京劇表演與性別意識--戲曲史考察的一個視角。漢學研究,29(2)=65,153-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松義(2001)。清代婦女的守節和再嫁。浙江社會科學,2001(1),125-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展良(20131200)。朱子之鬼神論述義。漢學研究,31(4)=75,111-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恆妏(19991000)。由包公系列小說看傳統中國正義觀。月旦法學,53,35-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尹富(20081100)。中國文學中的地藏故事。興大中文學報,23(增刊),515-517+519-5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龍廷(2009)。民間社會的漢文傳統與布袋戲。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5,167-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鵬凱(20100600)。從《閱微草堂筆記》中之儒者形象看紀昀的治學趨向。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73-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祥雨(2014)。清代「家長奸家下人有夫之婦」例考論--滿、漢法律融合的一個例證。法學家,2014(3),122-132+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苑如(20060900)。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石守謙(19850900)。有關地獄十王圖與其東傳日本的幾個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6(3),565-6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爾敏(19930600)。清廷《聖諭廣訓》之頒行及民間之宣講拾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下),255-277+2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方盛漢(2017)。戴震與《閱微草堂筆記》。北方論叢,2017(1),8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甘龍強(2015)。閱微草堂筆記的法律篇。全國律師,19(10),104-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由申(2012)。清代道士婁近垣及其主要思想。弘道雜誌,3,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愛明、夏宏圖(1997)。清代的地方行政與幕友人事制度的形成。清史研究,1997(3),91-96+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燦(2013)。初論清代刑名幕友。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3(5),1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珊妏(20151200)。聖諭宣講案證故事之墳山糾紛探究。人文與應用科學期刊,9,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頎玲(20150300)。士兵與聖母--清宮《職貢圖》所呈現之西洋印象。議藝份子,24,23-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慶彰(20170500)。顧頡剛與崔述。嶺南學報,復刊7,33-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邵雅玲(20021200)。清代地方訴訟規範與女性--以淡新檔案為例。國史館學術集刊,2,23-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姜守誠(20091200)。「業鏡」小考。成大歷史學報,37,2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馬重奇(2011)。20年來閩方言研究綜述。東南學術,2011(1),200-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崔蘭琴(2008)。中國古代的義絕制度。法學研究,2008(5),149-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向東(20120600)。清代的音韻學與文學革命。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2)=86,141-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偉仁(19960700)。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Thought (X) Postscript。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5(4),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晉藩(1981)。試論沈家本的法律思想。法學研究,1981(4),46-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寧(20180600)。雞姦為何為姦?--清代雞姦罪立法演變及其特殊性(1740-1911)。法制史研究,33,113-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郭琳(2005)。略論清代的幕友。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05(5),36-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曾玉惠(20090600)。清代臺灣貞孝節烈詩歌政治意識分析。崑山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學報,1,189-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源盛(20180900)。從可矜可憫到酌減--民初大理院判決中的原情定罪。高大法學論叢,14(1),79-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馮爾康(2009)。清代宗族祭禮中反映的宗族制特點。歷史教學.高校版,2009(4),5-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齊東方(2006)。袝葬墓與古代家庭。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5),26-51+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承淑、橫路啟子、藍適齊、王惠珍、王梅香、陳宏淑(20170900)。翻譯與歷史的對話:建構臺灣翻譯史。編譯論叢,10(2),199-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魏曉虹(2008)。《閱微草堂筆記》研究的回顧。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4),7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二階堂善弘(2017)。東アジアの伽藍神信仰。関西大学東西学術研究所紀要,50,4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佐藤賢(2005)。清末中国における「読者」の位置--呉趼人の対読者意識をめぐって。一橋論叢,134(3),494-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中野清(2006)。袁枚『子不語』の鬼求代説話の筆法--紀昀の批判から。中国詩文論叢,25,162-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麗珠(20020600)。紀昀反宋學的思想意義--以《四庫提要》與《閱微草堂筆記》為觀察線索。漢學研究,20(1)=40,253-2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源盛(20040600)。法理與文采之間--讀《龍筋鳳髓判》。政大法學評論,79,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邱澎生(2005)。爭訟、唆訟與包訟:清代前期的查拏訟師運動。文獻足徵:第二屆清代檔案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故宮博物院(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胡龍隆(2009)。文學、道德與法律之辯證:以包公故事為例(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照璵(2008)。清代中後期北京「品優」文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瓊分(2000)。乾嘉士人鬼神觀試探--以紀昀、袁枚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明怡(2004)。臺南寺廟聯境組織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淑娟(2008)。南管與明初五大南戲文本之比較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慈慧(2012)。釋教「打血盆」拔度儀式之研究--以南投縣釋教團體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佳銘(2007)。朱子理氣論在儒家形上體系中的定位問題(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彧岑(2004)。《閱微草堂筆記》敘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俊鋒(2018)。情慾、身份與法律:十八世紀中國社會中的雞姦犯罪(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寧峰(2015)。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之宗教思想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秀鳳(2008)。臺灣慈惠堂瑤池金母信仰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長廷(2010)。古代北亞遊牧民族遷徙與融合之研究--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四世紀的烏桓(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鄧代芬(2006)。《閱微草堂筆記》的陰間界域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霍建國(2006)。從公案到俠義--《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小說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薛宜欣(2014)。因果輪迴研究--以《閱微草堂筆記》為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衣若蘭(1997)。從「三姑六婆」看明代婦女與社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那思陸、歐陽正(2001)。中國司法制度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曉芬(2010)。天理與人欲之爭:清儒揚州學派「情理論」探微。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薩孟武(1967)。水滸傳與中國社會。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osner, Richard A.、楊惠君(2002)。法律與文學。臺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煙橋(1983)。中國小說史。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新雷(2014)。崑曲研究新集。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麗卿(2016)。法律與文學:文學視野中的法律正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文新(1995)。中國筆記小說史。志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登武(2009)。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英仕(2005)。清代鬼類諷刺小說三部曲--《斬鬼傳》、《唐鍾馗平鬼傳》、《何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佳榮(2016)。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祥雨(2016)。清代法律的常規化:族群與等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燕儷(2015)。唐律中的夫妻關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魯迅(2013)。中國小說史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長尾龍一(2006)。文学の中の法。慈学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賴惠敏(20090400)。法律與社會--論清代的犯姦案。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鶴(1991)。《紀文達公遺集》序。紀曉嵐文集。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寄鵬(2012)。冷筆與熱筆交融的研究書寫。文革小說中的身體書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惠馨(2018)。從《紅樓夢》文本看婚姻家庭制度的變遷。性別關係與法律:婚姻與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