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越窯釋義及館藏幾件唐宋「越窯」青瓷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成耆仁
作者(外文):Sung, Kee-i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30
頁次:頁47-68
主題關鍵詞:越窯青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94
  眾多瓷器品種中,浙江越窯青瓷特別受到陸羽的讚賞及青睞,帶動飛躍般的發展,並逐漸發展為貢品,進貢供宮廷使用。至五代,越窯的燒窯技術改進,使作品的藝術性達到更高水準,這時候所燒窯青瓷享有「科技和藝術之最佳結晶」的美譽。   本館典藏中國南、北諸窯所燒青瓷作品,數量不少,其中不乏標題為「五代越窯」者。筆者在本文中特別遴選二、三件「越窯」青瓷,並重新思考其相關問題,以便讓這些典藏文物能擁有真正屬於它自己的出身證明。
期刊論文
1.林士民。試論越窯青瓷的外輸。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季刊,60-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靜菲(2005)。從一件青瓷五管瓶談起。故宮文物,23(1)=265,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慈溪上林湖荷花芯窯址發掘簡報。文物,2003(11)=570,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家治。從工藝技術論越窯青釉瓷興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季刊,252-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麗麗。關於越窯盛燒、衰弱及其形成原因的幾點認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季刊,5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毅。越窯源流述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季刊,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伯謙(1984)。越窯(上)。雄獅美術,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路青。越窯寺龍口窯址的裝燒工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季刊,121-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寶鎏。浙江慈溪寺龍口遺址越窯原料及瓷片的X碳光分析與工藝研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季刊,267-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岳明(2000)。浙江寺龍口窯址。歷史月刊,148,3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趙青雲(1987)。汝窯的燒造歷史及裝飾藝術。北京。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成耆仁(1986)。韓國出土唐宋元陶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康才媛(1997)。唐代越窯青瓷器的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汪慶正(1996)。越窯・秘色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慈溪市博物館(2002)。上林湖越窯。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家治(1997)。中國科學技術史--陶瓷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伯謙(1998)。龍泉窯青瓷。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陸游、李劍雄、劉德權(1979)。老學庵筆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明良(1996)。中國早期青瓷史雜識─從年禧文教基金會藏品談起。千峰翠色─越窯特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78)。世界陶瓷全集(十二)。世界陶瓷全集(十二)。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先銘(2002)。中國古陶瓷圖典。中國古陶瓷圖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士民(1999)。越窯興盛與衰弱。越窯興盛與衰弱。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仁(1987)。洛陽西周青釉器碎片的研究。中國古陶瓷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徐競(1983)。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