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兒童的休閒教育與休閒態度之探討
書刊名:全民休閒發展學刊
作者:陳慧真劉從國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
頁次:頁66-81
主題關鍵詞:兒童休閒教育休閒態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33
自民國90年2月開始,學校全面實施週休二日,對學童來說是極大的喜訊,若能好好的規劃,輔導休閒教育的正確理念,設計休閒教育的課程,對於教育及生活品質的提升,一定會有良好的成效;反之,若忽略了休閒教育,不只造成學生成天無所事事,或可能玩物喪志,對社會也將造成負面的影響。 因此就其之重要性,分述以下五點: 一、休閒的定義-因學者所持的論點不同,以致使「休閒」定義具有複雜和多樣的特徵,至今仍未有一致的定義。分別由字源方面、哲學角度、發展觀點、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觀點等五方面,闡述休閒之定義。 二、兒童休閒教育之內涵-休閒教育在中小學課程標準中,大部份均融入於各科教學中,學校負有教育「休閒」的責任,歸納學者的意見,提出五大項教學內容,分別為:(一)休閒覺知、(二)休閒資源、(三)休閒活動技巧、(四)人際互動技巧、(五)休閒倫理。 三、兒童休閒態度-孩子發展過程中,在漸次依賴與自主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休閒態度也隨其中逐漸養成。針對兒童的休閒態度,分別以下三點做說明:(一)休閒態度的意義,(二)Raghe和Beard對休閒態度的概念分析,(三)各學者對兒童休閒態度的研究發現,(四)兒童休閒態度之形成取向。 四、兒童休閒教育之課程設計-課程應該如何安排才能吸引兒童的學習興趣,分為(一)課程設計的原則,(二)課程與教學之說明。 五、推展休閒教育的實施策略-生活與休閒的結合成為流行趨勢,因應社會潮流學校實施休閒教育是必要的。實施休閒教育課程策略有:(一)建立遠景溝通觀念,(二)行政與經費的支援,(三)尊重學生差異與多元發展,(四)妥善規劃休閒活動師資人力資源,(五)休閒資源的運用,(六)舉辦教師休閒教育研習及安排休閒性活動。
期刊論文
1.董國安(20031000)。當前學校推展休閒教育的契機。學校體育,13(5)=78,7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建堯(2001)。九年一貫課程中「休閒教育」課程期望之研究。學校體育,87,2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豐安(20031000)。學校休閒活動之推展。學校體育,13(5)=78,8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順詮(1999)。成人休閒教育的活水。學生輔導雙月刊,60,8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智遠(20010400)。休閒教育在生活中的實踐--以元宵節高雄燈會為例。師友月刊,406,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建堯(20010200)。九年一貫課程中「休閒教育」的探討。臺灣教育,602,2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elly, John R.(1972)。Work and Leisure: A Simplified Paradigm。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4(1),50-62。  new window
8.林東泰(19920600)。休閒覺知自由與工作滿足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21,59-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建政(19940700)。休閒教育的發展。臺灣教育,523,18-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建政(19990600)。休閒教育的課程內涵與實施。公民訓育學報,8,181-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連婷治(20000300)。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臺北縣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5,158-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東泰(19940400)。都會地區成人及青少年休閒認知和態度研究。民意研究季刊,188,4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顏銘志(20010200)。寓教於樂--談休閒教育與學習。臺灣教育,602,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eard, Jacob G.、Ragheb, Mounir G.(1980)。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2(1),20-33。  new window
15.林東泰(19930600)。臺北都會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態度研究。社會教育學刊,22,17-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柴松林(1991)。社會變遷與人類休閒生活的趨勢。休閒與大眾文化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203-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素琴(1998)。兒童休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鳳美(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學童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桂菊(2001)。宜蘭地區親子休閒教育活動實施因素之探究--以宜蘭縣歡樂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幸蕙(199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對『休閒教育』課程期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明訓(1999)。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文禎(2002)。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修慧蘭(1985)。台北市就業者的休閒狀況與休閒倫理觀(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建堯(1998)。影響國中生休閒活動的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俊豪(2001)。南投縣國小學童休閒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家球(2002)。新竹縣尖石鄉國小原住民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態度與休閒需求之探討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淑玲(1995)。國民小學人文社會學科休閒教育教材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程紹同(1998)。大學生運動休閒參與指標研究。臺北市:漢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政諭(1990)。休閒運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台灣經驗。台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語堂(1980)。生活的藝術。臺南:德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Iso-Ahola, S. E.(1980)。The Sos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Dubuque, Iowa:Williamm C. Brown. Publishers。  new window
5.Yoesting, D. R.、Burkhead, D. L.(1973)。Significance of Childhood Recreation Experience on Adult Leisure Behavior: An Exploratory Analysis。Ames:IOWA agricultural and home economics experiment station。  new window
6.林玉体(1988)。西洋教育史。臺北:文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東泰(1994)。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東泰、呂建政、陳雪雲、黃靖惠(1997)。青少年休閒價值觀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Kelly, J. R.(1996)。Leisure。Allyn & Bacon。  new window
10.Kaplan, M.(1975)。Leisure: theory and policy。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new window
11.Neulinger, J.(1981)。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Charles C. Thoma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