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活在感恩中」:女性觀點探討棒球運動意義之個案研究
書刊名:北體學報
作者:鄭秀貴 引用關係李淑梅許玫琇 引用關係高麗娟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g, Hsiu-kueiLee, Su-meiHsu, Mei-hsiuKao, Li-chuan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4
頁次:頁271-283
主題關鍵詞:棒球運動個案研究女性觀點BaseballCase studyFemale perspectiv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4
  • 點閱點閱:57
期刊論文
1.林鳳麟、林敏政(20011200)。棒運推手林鳳麟口述歷史。國民體育季刊,30(4)=131,11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文誠、蕭長滾(2000)。滾滾棒球長流蕭長滾。職業棒球,225,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蔚文(1997)。七球團特報‧鷹。職業棒球,18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蔚文(1997)。記得那鷹揚的日子。職業棒球,187,3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玫琇、陳佳儒、張富鈞、張耿介(20020400)。職業運動商業化的功利內涵與道德危機之探討。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0,7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淑梅(2004)。與貓狗共舞。美和青年,81,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汝萍(2000)。不忍離去的雄鷹。職業棒球,216,92-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runer, Jerome(1987)。Life as Narrative。Social Research,54(1),11-32。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美和高中(2005)。棒球隊歷年比賽成績統計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英傑(1998)。棒球(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國彥(2002)。運動產業與人性管理之研究--以台灣職棒賭博現象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岱亨(2003)。台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士魁(2000)。我國甲組成棒球員訓練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瑞嵩(1998)。我國職棒發展之相關法律問題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興桂(2001)。我國職棒球團企業經營困境因素與解決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寶雀(2001)。影響教練領導行為的因素及其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宗益(2004)。國內職業棒球之消費行為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曉雯(2002)。影響職棒球迷選擇支持球隊的因素及其與忠誠度、滿意度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謝秀芬(1997)。家庭與家庭服務。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erriam, S. B.(2003)。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ractice: Examples for discussion and analysis。San Francisco, CA:Josser-Bass Publishers。  new window
3.涂順振(2001)。美和中學棒球隊簡史。屏東:美和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克、陳違之(1994)。鷹雄:時報鷹球迷手冊。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靜惠、Shula, D.、Blanchard, K.(1996)。教練。臺北縣:金得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Albom, Mitch、白裕承(1998)。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臺北:大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愛蘭(1989)。新時代台灣婦女觀點。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之後(1997)。驚爆職棒內幕。台北:商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美和中學(1972)。世界冠軍美和青少年棒球隊,美和中學。屏東:美和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rotty, M. J.(1998)。The foundations of social research: Meaning and perspective in the research process。London:Sage。  new window
11.林華韋(2002)。職業棒球運動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文祥(1998)。超越自我、邁向巔峰--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概念與應用。台南市: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Maxwell, Joseph A.、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Yin, Robert K.、尚榮安(2001)。個案研究。臺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仕淵、謝佳芬(20030000)。臺灣棒球一百年。臺北:果實。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Neuman, William Lawrence(1997)。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Allen & Unwin。  new window
18.Merriam, Sharan B.(1998)。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Jossey-Bass。  new window
19.Riessman, Catherine Kohler、王勇智、鄧明宇(2003)。敘說分析。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Clandinin, D. Jean、Connelly, F. Michael、蔡敏玲、余曉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以君(20051113)。未完的校友會美和人一等21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職業棒球聯盟(2005)。中華職業棒球聯盟簡介,http://www.cpbl.com.tw, 2005/1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天電視台(20050305)。李瑞麟老師紀念賽--重回球場,台北:中天電視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大愛電視台(20000801)。醫療拓荒者53集,大愛電視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天新聞(2005)。專題系列四--時報鷹全記錄,台北:中天電視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范麗娟(2004)。深度訪談。質性研究。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hase, S. E.(2005)。Narrative inquiry: Multiple lenses, approaches, voices。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3.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