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蓬蒿子編]《新世鴻勳》[二十二回]的神怪情節與作者的政治立場
書刊名: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羅景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uo, Ching-wen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3
頁次:頁197-229
主題關鍵詞:時事小說新世鴻勳神怪情節政治立場Current event novelsXinshi HongxunMystical plotsPolitical standpoi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20
期刊論文
1.萬晴川(199605)。明清小說序跋的廣告藝術。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2),6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大道(19900600)。勦闖小說三種不同版本的問題。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23(1),143-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大康(2000)。熊大木現象:古代通俗小說傳播模式及其意義。文學遺產,2000(2),99-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豐楙(20031200)。出身與修行:明代小說謫凡敘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宗教意識--以「水滸傳」、「西遊記」為主。國文學誌,7,85-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顏美娟(199212)。明末清初時事小說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盛寧(1995)。新歷史主義。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建國(200510)。中國古代小說書目研究。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akeman, Frederic E. Jr.、陳蘇鎮、薄小瑩(1998)。洪業--清朝開國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大康(199301)。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湖南長沙:湖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溢嘉(199406)。命運的奥義。中和:野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沙日娜(200404)。明末清初章回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幼垣(1983)。中國小說史集稿。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談遷、張宗祥(1988)。國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大康(2000)。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莉華(2004)。明清時期的小說傳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歐陽健(2003)。歷史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White, Hayden、陳永國、張萬娟(2003)。後現代歷史敘事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計六奇、任道斌、魏得良(1984)。明季南略。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西吳懶道人(1991)。剿闖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蓬蒿子(1991)。新世鴻勳,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松排山人,龍岩子(1991)。鐵冠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正華(200504)。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 : 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生活與文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大道(1990)。明末清初「時事小說」的特色。小說戲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齊如山、吳曉鈴(198405)。哈佛大學所藏高陽齊氏百舍齋善本小說跋尾。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欒星(198506)。明清之際的三部講史小說--《剿闖通俗小說》、《定鼎奇聞》與《樵史通俗演義》。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德威(199809)。歷史.小說.虛構。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三慶(20040320)。明代書肆在小說市場上的經營手法和行銷策略。東アジア出版文化硏究--にわたずみ。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璦玲(2005)。明末清初歷史劇之歷史意識與視界呈現。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