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張湛《列子注》「無」的思想脈絡與兩重意義
書刊名:東方人文學誌
作者:曾麗蓉
作者(外文):Zeng, Li-rong
出版日期:2007
卷期:6:3
頁次:頁61-82
主題關鍵詞:張湛列子注本體論稱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172
期刊論文
1.林麗真(20011200)。張湛「貴虛」論及其與玄佛思想之交涉。臺大中文學報,15,61-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春海(20030400)。魏晉哲學導讀。哲學與文化,30(4)=347,59-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封思毅(19951100)。列子張湛注纂要。中國國學,23,4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桂珍(20040300)。張湛宇宙觀辨析。哲學與文化,31(3)=358,149-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馬良懷(199707)。張湛評傳。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大杰(1995)。魏晉思想論。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約、楊家駱(1975)。宋書。台北:鼎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嚴靈峰(1983)。列子辨誣及其中心思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嚴捷、嚴北溟(1986)。列子譯註。仰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鄔昆如(2003)。哲學十大問題。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列禦寇、張湛(1966)。列子注釋。台北: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弼(1980)。老子。台北: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伍曉明(2005)。有與存在:通過「存在」而重讀中國傳统之「形而上」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家駱(1976)。晉書•王衍傳。台北:鼎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勞思光(1999)。新篇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莊周、郭慶藩(1962)。莊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充、北京大學歷史系《論衡》注釋小組(1979)。論衡注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不韋、陳奇猷(1988)。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沈清松(1987)。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臺北:牛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任繼愈(1998)。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篇)。河北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紹賢(1983)。列子要義。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登福(1990)。列子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錢鍾書(2001)。管錐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湯一介(1987)。郭象與魏晉玄學。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弼、樓宇烈(1999)。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牟宗三(1974)。才性與玄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湯用彤(2005)。魏晉玄學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龐樸(1992)。說「無」。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