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品德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之實例分享
書刊名:中等教育
作者:程峻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g, Chu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58:5
頁次:頁140-151
主題關鍵詞:運動道德品德教育體育教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
  • 點閱點閱:52
期刊論文
1.蕭湘文(20010600)。國中生漫畫識讀力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215,2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偉謙(20010400)。體育的倫理。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1(2),43-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宛(19790800)。卡通與漫畫--漫談其歷史、種類及現況。書評書目,76,15-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志成(19930400)。論體育與運動的道德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3(2),65-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元培(19971200)。「灌籃高手」漫畫對於體育運動之教育意涵。中華體育季刊,11(3)=43,35-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ruz, J.、Boixados, M.、Valiente, J.、Capdevila, L.(1995)。Prevalent Values in Young Spanish Soccer Plays。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30(3/4),355-373。  new window
7.(19830600)。論運動精神及運動道德。國民體育季刊,12(2)=5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文昌(19970100)。漫畫教育的功能及其影響。文訊,97=135,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鈞堯、李文冰(19970400)。漫畫的文學性。幼獅文藝,84(4)=520,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慧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天下雜誌:2003年教育特刊,287,3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湘文(20000700)。漫畫的消費行為與意義:漫畫迷與非漫畫迷之比較。民意研究季刊,213,5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萬福(19830600)。田徑運動的精神與道德。國民體育季刊,12(2)=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致傑、陳鎰明(20050200)。國內運動道德之現況與推展策略探討。大專體育,76,54-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謝春雄(19851200)。社區運動會的目標與方向。國民體育季刊,14(4)=67,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基興(20040300)。漫畫的學習觀。科學月刊,35(3)=411,234-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芳玫(19960200)。閱聽人研究--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研究通訊,6,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蘇蘅(19940100)。青少年閱讀漫畫動機與行為之研究。新聞學研究,48,123-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德麟、岸本裕史(19950900)。大家一起讀「漫畫」。精湛,26,7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譚光鼎(20000800)。青少年次文化與人格發展--流行漫畫讀物的分析。中等教育,51(4),1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政華(19920600)。由漫畫書談兒童少年讀物的選擇。研習資訊,9(3),6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奕賢(2003)。運動漫畫內容與價值觀意涵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秋碧(1998)。漫畫閱讀之遊戲、快感經驗與社會實踐(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nn, P.(1998)。Ethics。London:UCL Press Limited。  new window
2.Pustz, M. J.(1999)。Comic book culture: Fan boys and true believes。Mississippi: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new window
3.Fiske, J.(1987)。Television Culture。Routledge。  new window
4.Beller, J. M.、Lumpkin, A.、Stoll, S. K.(1994)。Sport ethics: Applications for fair play。Mosby。  new window
5.Jenkins, H.(1992)。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Routledge。  new window
6.邱金松(1988)。現代體育運動思潮。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周玉慧(2000)。漫畫與青少年,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