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老殘遊記》中的知識分子
書刊名: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
作者:紀俊龍
作者(外文):Chi, Chun-lu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49
頁次:頁37-66
主題關鍵詞:晚清劉鶚老殘遊記知識分子太谷學派Late QingLiu'eThe travels of LaocanIntellectualsTaigu schoo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84
期刊論文
1.陳俊啟(20011200)。徘徊於傳統與現代之間--晚清文人劉鶚的一個思想史個案考察。國立編譯館館刊,30(1/2),305-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忠信(19951100)。酷吏現象與中國專制政治。歷史月刊,94,108-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關愛和(1994)。論老殘。文學評論,199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叔子(1998)。劉鶚及太谷學派與維新運動關係。明清小說研究,1998(3),235-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學均(2007)。以理殺人與有罪推定─《老殘遊記》對理學化清官的批判。明清小說研究,2007(2),139-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美華(2001)。試論晚清小說對知識分子精神面貌的刻劃。明清小說研究,2001(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灝(1984)。宋明以來儒家經世思想試釋。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中央研究院。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魯迅(1994)。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阿英(1996)。晚清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勞思光(2002)。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友蘭(2007)。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瑞明(1980)。晚清譴責小說的意義。晚清譴責小說的意義。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學均(2000)。劉鶚與老殘遊記。劉鶚與老殘遊記。瀋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英時(1988)。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士與中國文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De Bary, William Theodore(1992)。中國知識份子的角色與地位。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朋園(2005)。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史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章清(2003)。近代中國對「公」與「公共」的表達。公共性與公共知識分子。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紀霖(2005)。『斷裂社會』中的知識分子。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史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德威(1990)。老殘遊記與公案小說。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淳邦(1995)。清代長篇諷刺小說研究。清代長篇諷刺小說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歐陽健(1997)。明清小說史。明清小說史。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英時(1988)。道統與政統之間─中國知識份子的原始型態。士與中國文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蔣逸雪(2001)。老殘遊記考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劉鶚(2001)。老殘遊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大紳(2001)。關於老殘遊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灝(1981)。晚清思想發展試論:幾個基本論點的提出與檢討。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