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的時代意義
作者:吳奕蒼
作者(外文):WU,YI-TSA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鍾宗憲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晚清譴責小說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孽海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本文研究重點針對《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孽海花》中人物形象塑造與社會整體現象的關係與意義,希望藉此勾勒出四大小說中所呈現人物與整個晚清社會的寫照及其世代意義。除人物與社會、政治關係分析外,因為晚清時期的整體環境與小說發展,對於四大譴責小說的形成、小說類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相當大的關聯,故首先自此部分開始探討,然後再涉及人物部分,最末再以傳承與啟迪總結,以呈現四大譴責小說本身及人物形象的時代意義。
風雨飄搖的晚清,因外來勢力以及自身內部的糾葛動盪,形成劇變,因此首先觀察此一社會政治背景,探討晚清政治、社會搖盪之原因,以及因此而致的維新運動的變革訴求。因時代巨變,小說被拿來當成改革的工具,晚清小說環境與觀念也因之轉變。探討「小說救國」論興起,透過西方小說之譯介、新興新聞媒體之傳播,讓小說從附庸到主流的演變過程。
四大譴責小說既是以變革社會、啟迪民智為出發,因此進一步探索小說所呈現之政治、社會意義:對政治亂象之批判;對脫序社會之反應;對改變中國之渴望。再者,四大譴責小說以表現社會、政治現實,因此其中的人物勢必是相當重要的關鍵,是以接著探討四大譴責小說中所塑造的「類型人物」的形象意義。主要面相了官場現象與文化,再延伸至探討知識分子的墮落與轉型,與女性角色形象的變化,以呈現四大譴責小說中這些類型人物的形象所具有的意義。
晚清小說開創中國小說新頁,四大譴責小說更是晚清小說變革的重要關鍵,是以針對譴責小說與晚清之前與之後的小說,分析其共通之處,以確認四大譴責小說,甚至是晚清小說所承載的傳承與啟迪的時代意義。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characters in the four novels of denunciation Observations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officialdom、The strange state of the world witnessed over 20 years、The Travels of Lao Tsan、Flower in the sea of evil reflect the society of the late Qing as a whole and how the four novels relate to the novels before and after their time. The author first discusses the society of the late Q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s at that time, then investigates how this historical context shaped the four novels of denunciation and the characters in them, and finally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four novels with those before and after their time and discusses how the four novels and their characters position themselv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ovels.
The late Qing was a tumultuous time, exposed both to foreign imperial powers and domestic political corruption. The author describes this socio-political context and examines the causes of the late Qing’s tumult and the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that attempted to save the Qing dynasty from destruction. Within this socio-political context and through translation of Western novels and use of new media, novels had risen from their traditional marginalized role to be seen as a medium for social reform, a way to save the country.
The four novels of denunciation aimed to enlighten the Chinese people and change the society.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social phenomena they portray, their critiques of the political disorder, and their yearning for social transformation. Moreover,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characterizations in the four novels: how the characters manifest political corruption, the de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tellectuals, and the changes of female gender roles.
The novels in the late Qing turns a new page in history, and the four novels of denunciation are key to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vels in the late Qing. Therefore, finally the author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four novels of denunciation with those before and after their time and discusses how the four novels position themselv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ovels.
◎小說原著:(依作者筆畫順序)


李伯元,《官場現形記》臺北:三民書局,1993
李伯元,《官場現形記 [電子資源]》,臺北市 :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伯元,《官場現形記》臺北:三民書局,2008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電子資源]》,臺北市 :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臺北: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10
曾樸,《孽海花》臺北:世界書局,1985
曾樸,《孽海花[電子資源]》,臺北市 :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曾樸,《孽海花》臺北:三民書局,2005
劉鶚,《老殘遊記 : 初二集及其研究》臺北 : 世書局界,1976
劉鶚,《老殘遊記[電子資源]》,臺北市 :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劉鶚,《老殘遊記》臺北:三民書局,2010
劉鶚,《老殘遊記》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0
劉鶚撰、簡錦松編撰,《老殘遊記 : 帝國的最後一瞥》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2


◎近人編撰及著述專書:(依作者筆畫順序)


《文學理論資料匯編》臺北市:華諾出版社
《官場現形記研究資料》臺北 : 天一出版社,1990
《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臺北 : 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黃福慶合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2
商務印書館‧文史哲編輯部《文學與社會:明清小說名著探微》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王國維‧林語堂等著,《紅樓夢藝術論》臺北:里仁書局,1994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new window
王夢鷗,《文學概論》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
王孝廉主編,《晚清小說大系》臺北 : 廣雅出版社,1984
王祖獻,《孽海花論稿》臺北 : 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
王國偉,《吳趼人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7
王德威著,宋偉杰譯,《被壓抑的現代性 : 晚清小說新論》臺北: 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new window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 : 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8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 : 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12
王燕,《晚清小說期刊史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王學鈞,《劉鶚與老殘遊記》瀋陽 :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王增寶,《清末民初小說『藝術』身分的確認》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臺北:學生書局,1964
方正耀,《中國古典小說理論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方正耀,《晚清小說研究》上海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
史華慈等《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 : 自由主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5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二十世紀新中國文學史》臺北縣:駱駝出版社,1997
左鵬軍,《晚清小说大家 : 吳趼人》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朱光潛,《談文學》臺北:天龍出版社,1986
朱光潛,《談美》新北市:智揚出版社,1986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new window
朱志榮,《中國現代通俗文學藝術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
任恒俊,《晚清官場規則研究》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金鑫榮,《明清諷刺小說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2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
李宗吾,《厚黑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
李國祁等《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 :民族主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5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臺北 : 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new window
李瑞騰,《老殘夢與愛《老殘遊記》的意象研究》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
李歐梵,《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new window
汪康年:《汪穰卿先生筆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 年
汪惠敏,《史記政治人物述評》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1年
李亞娟,《晚清小說與政治之關係研究(1902—1911)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
李剛,《帝國崩潰的那些事兒 : 辛亥前夜;大清帝國最後十年》典藏閣出版社,2011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台北縣:稻香出版社,2005new window
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何平,《中國傳統政治思維探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何欣,《現代歐美文學概述》臺北:國立編譯館(版權),書林出版公司發行,1996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
沈福偉 ,《中西文化交流史》臺北:東華書局,1989
孟瑤,《中國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2002
阿英,《二十年目睹怪現狀研究》臺北:天一出版社,1991
阿英,《阿英說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阿英,《晚清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
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臺北:里仁書局,1982
周志初,《晚清財政經濟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2
周伯乃,《現代小說論》臺北:三民書局,2016
周振甫,《小說例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周言,《國士與國變—知識人與晚近中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
周中明,《中國的小說藝術》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
周錫(韋复),《閒話孽海花》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
周明華,《李伯元的小說與報刊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
姚一葦,《欣賞與批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
林師明德編,《晚清小說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林師明德,《文學典範的反思》臺北 : 大安出版社,1996
林瑞明,《晚清譴責小說的歷史意義》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0
林俊宏,《晚清革命思潮與民間文學傳播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
吳淳邦,《清代長篇諷刺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new window
吳宏一主編,徐志平、黃錦珠著,《明清小說》臺北:黎明文化出版,1996
吳相湘,《晚清宮廷實紀》台北市:正中書局,1988
胡適,《胡適作品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
胡適,《劉鶚與老殘遊記》台北市:天一出版社
胡適等著蔡登山編,《《孽海花》與賽金花》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3
胡全章,《傳統與現實之間的探詢——吳趼人小說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
胡全章,《晚清小說與文學轉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胡翠娥,《文學翻譯與文化參與 : 晚清小說翻譯的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胡益民、李漢秋,《清代小說》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范伯群、孔慶東主編,《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夏志清著、劉紹銘編譯,《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
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夏曉虹,《晚清文人婦女觀(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臺北:學生書局,1985
徐復觀,《知識份子與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0
徐中玉,《中國古典小說理論史》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徐海松,《清初士人與西學》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
袁世碩,《文學史學的明清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9
袁偉時,《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增訂版)》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6
袁健、鄭榮著,《晚清小說研究概說》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時萌《中國近代文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時萌,《晚清小說》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華新偉,《暗夜行路—晚清至民國的女性解放與文學精神》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孫廣德,《晚清傳統與西化的爭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new window
孫燕京,《急進與慢變:晚清以來社會變化的兩種型態》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馬幼垣,《實事與構想—中國小說史論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7
馬勇,《晚清二十年》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稿》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海風主編,《吳趼人全集第十卷‧吳趼人研究資料彙編》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98
梁啟超,《飲冰室全集》臺南:復漢出版社,1990
梁愛民,《中國小說觀念的嬗變及其文化精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陳子展,《中國近代文學變遷‧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
陳平原,《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陳平原,《中國散文小說史》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new window
陳平原主講,梅家玲、王德威,《晚清文學教室 : 從北大到臺大》臺北 : 麥田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05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89
陳平原、夏曉虹編注,《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
陳平原,《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之外》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
陳平原,《「新文化」的崛起與流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陳平原、王德威、商偉,《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 (The Late Ming and the Qing: Historical Dynamics and CulturalInnovations ) 》武漢 :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
陳平原,《千年文脈的接續與轉化》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
陳平原,《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new window
陳幸蕙,《愛與失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研究》臺北:駱駝出版社,1996
陳洪,《中國小說理論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
尉天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資料彙編》臺北 : 天一出版社,1991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臺北:曉園出版社,1994
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
許紀霖,《中國知識分子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戚其章,《晚清社會思潮演進史》北京:中華書局,2012
莎日娜,《明清之際章回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曹順慶等著,《比較文學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new window
曾約農,《中西文化之關係》臺北:新中國出版社,1968
張玉法,《中國近現代史》臺北:東華書局,1989
張灝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 : 晚清思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5
傅樂詩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 :保守主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5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
黃錦珠,《晚清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new window
黃錦珠,《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5
黃宗寶、曹乃木,《《老殘遊記》詞語、人物索引》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清末民初時期》臺北:洪業文化有限公司,1994
黃書泉,《文學轉型與小說嬗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傅騰霄,《小說技巧》臺北:洪業文化有限公司,1996
辜也平,《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專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舒蘭,《賽金花比較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
溫儒敏,《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童超主編,《晚清變局—風雨中的王朝末日》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10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87
雷頤,《革命的年代:風雲變色的晚清 70 年 》新北市:遠足文化 2012
費正清主編,《劍橋中國晚清史》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sites&srcid=ZGVmYXVsdGRvbWFpbnxib3Roc3RyYWl0c3xneDoyMzk1MzU5MzE4NmViMDEy
楊星映,《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綱要》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楊義、中井政喜、張中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圖志》臺北:業強出版社,1995
楊國明,《晚清小說與社會經濟轉型》上海 : 東方中心出版社,2005
楊國強,《晚清的士人與世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8
楊聯芬,《流動的瞬間:晚清與五四文學關係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new window
齊裕焜、陳惠琴,《中國諷刺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
董德福,《梁啟超與胡適—兩代知識份子學思歷程的比較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劉兆璸,《清代科舉》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9
劉洪仁,《古代通俗小說》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
劉德隆、朱禧、劉德平編,《劉鶚及老殘遊記資料》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劉德隆,《劉鶚散論》昆明 :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8
劉勇強,《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蔡之國,《晚清譴責小說傳播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趙寶煦,《知識分子與社會發展》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濟南:齊魯書社,1997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市:里仁書局,1992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濟南:齊魯書社,2008
魯迅:《魯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http://www.millionbook.net/mj/l/luxun/qjtz1/027.htm)
歐陽健,《晚清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歐陽健,《晚清新小說簡史》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new window
歐陽健,《曾樸與孽海花》瀋陽 :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鄭師渠,《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鄭萬鵬,《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07
樽本照雄,《官場現形記資料》滋賀県大津市 : 清末小說硏究会,2003
樽本照雄,《清末小說研究集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
蕭公權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 :社會主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5
賴光臨,《中國新聞傳播史》臺北:三民書局,1992
賴芳伶,《清末小說與社會政治變遷 : 1895-1911》臺北 : 大安出版社,1994
駱冬青,《心有天游:明清小說美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謝冕,《1898百年憂患》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簡恩定、唐翼明、周芬伶、張堂錡編著,《現代文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1
魏紹昌編,《李伯元研究資料 》上海 : 古籍出版社,1980
魏紹昌編,《吳趼人研究資料 》上海 : 古籍出版社,1980
魏紹昌編,《孽海花資料(增訂本) 》上海 : 古籍出版社,1982
魏紹昌,《晚清四大小說家》臺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顏崑陽,《詩比興系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7
顏建富,《從「身體」到「世界」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
顏廷亮,《晚清小說理論》北京:中華書局,1996
戴鞍鋼,《晚清史新編》香港:中華書局,2011
譚伯牛,《天下殘局》臺北:知本家文化出版社,2007
Virginia Woolf著,瞿世敬譯,《論小說與小說家》,臺北:聯經初辦事業公司,1990
E.M.Forster (愛德華.摩根.佛斯特)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臺北市:商周出版社,2009
韋勒克、華倫著,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臺北:志文出版社,1992
亞里斯多德著,陳中梅譯注《詩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David Lodge (戴維‧洛奇)著、盧麗安譯,《小說的藝術》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博碩士論文(依年代)


吳淳邦,《晚清諷刺小說的人物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2年碩士論文
淡島成高,《劉鶚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2年碩士論文
孫嘉鴻,《晚清革命文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2年碩士論文
王瑞雪,《劉鶚及其老殘遊記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5年碩士論文
李承基,《老殘遊記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5年碩士論文
方哲桓,《老殘遊記析論》,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6年碩士論文
邱茂生,《晚清小說理論發展試論》,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6年碩士論文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6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王華昌,《晚清小說與晚清政治運動(一八九五-一九一一)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1986年碩士論文
林佩慧,《晚清戲劇小說繫年目及統計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1987年碩士論文
林慧君,《晚清小說中所反映的中國商業界》,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9年碩士論文
林明德,《梁啟超與晚清文學運動》,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8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魏仲佑,《黃遵憲與詩界革命》,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0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符馨心,《李伯元及其《文明小史》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0年碩士論文
陳玲芬,《晚清小說中的買辦形象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1年碩士論文
崔桓,《晚清小說之特質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1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蔡忠道,《陸賈思想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91年碩士論文
黃錦珠,《晚清小說觀念之轉變》,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2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美玲,《李伯元《官場現形記》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2年碩士論文
賴芳伶《一八九五至一九一一年期間之小説所反映晚清的政治與社會變遷》,香港大學1993年博士論文
戚心怡,《晚清小說中女性處境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3年碩士論文
李梁淑,《吳趼人三部小說中的主人公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4年碩士論文
林秀萍,《二十世紀上海租界文學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1997年碩士論文
陳秀容,《晚清中長篇小說中女性人物塑造之研究(1895~1911)》,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年碩士論文
薛元鍾,《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寫作技巧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年碩士論文
鄭淑娟,《晚清小說反映的清末政治文化》,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年碩士論文
衛琪,《《黃繡球》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1年碩士論文
楊雅琄,《吳趼人與魯迅小說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觀點運用》,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2001年碩士論文
林文仁,《派系分合與晚清政治(1885-1898)─以「帝后黨爭」為中心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2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孫如文,《孽海花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2年碩士論文
嚴雪櫻,《《官場現形記》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2002年碩士論文
江謝美惠,《《孽海花》寫作藝術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2002年碩士論文
曾淑貞,《晚清小說中婦女地位的研究-----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03年碩士論文
劉紹鈴,《尋找現代:晚清「新」文化話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3年碩士論文
吳昭雲,《老殘遊記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2003年碩士論文
廖麗菁,《傳奇女子賽金花-歷史與文學書寫》,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年碩士論文
林鴻鈞,《新民與新國的追求:《新小說》研究》,東海大學歷史學系,2003年碩士論文
陳姿礽,《《老殘遊記》女性人物的社會角色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2003年碩士論文
鄭雅文,《從康有為和嚴復看晚清思想之嬗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3年碩士論文
鄭誼慧,《晚清至民初中文雜誌發展述論》,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4年碩士論文
蔡偉傑,《論清朝前期的滿洲文化復興運動》,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2004碩士論文
蔡文賓,《劉鶚《老殘遊記》的敘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5年碩士論文
吳宇娟,《從閨閣才女到救國女傑─晚清三部女作家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許正蕾,《論晚清知識份子對「三綱」的排拒與維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年碩士論文
陳上琳,《李伯元《活地獄》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6年碩士論文
顏健富,《編譯/變異:晚清新小說的「烏托邦」視野》,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7年博士論文
潘少瑜,《清末民初翻譯言情小說研究--以林紓與周瘦鵑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7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邱韶瑩,《從想像、嘗試到失落:試論晚清的「新小說」理想》,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07年碩士論文
黃崇凱,《晚清民初知識人社會角色的轉變——以1903-1927年的章士釗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2007年碩士論文
王照璵,《清代中後期北京「品優」文化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7年碩士論文
蘇秀英,《《文明小史》人物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7年碩士論文
鄭美茹,《吳趼人諧趣文學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08年碩士論文
吳珊妃,《晚清州縣司法制度與獄政管理—以李伯元《活地獄》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2008年碩士論文
陳怡潔,《晚清狹邪小說之現代性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2008年碩士論文
蔡淑華,《漫遊海上櫥窗:晚清《世界繁華報》中的文化圖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8年碩士論文
蔡佩芬,《晚清浮世繪:《游戲報》與上海文人的文化想像》,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8年碩士論文
紀俊龍,《晚清「四大小說雜誌」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8年博士論文
余姒珉,《吳趼人社會小說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8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楊詞萍,《李伯元《游戲報》、《世界繁華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8年碩士論文
蔡佩芬,《晚清浮世繪:《游戲報》與上海文人的文化想像》,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8年碩士論文
王尹姿,《趣味/道德/覺世:《月月小說》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8年碩士論文
楊蕙瑜,《遊戲‧狂歡‧掙扎:晚清擬舊小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9年碩士論文
徐万晴,《晚清士人對李鴻章的形象塑造與記憶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0年論文
黃美珍,《晚清四大小說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2010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朱芯儀,《冷眼觀:晚清《小說林》的敘事與觀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0年碩士論文
余欣怡,《現代的想像圖景──晚清小說的文明話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0年碩士論文
王珮綸,《憂患.道德.傳世——吳趼人歷史小說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2010年碩士論文
榮麗湘,《《孽海花》及其圖強意識》,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0年碩士論文
楊奕成,《太谷學派及其教育思想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2011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呂翠芳,《《老殘遊記》女性書寫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12年碩士論文
蔡金錠,《老殘遊記譬喻與摹寫修辭探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12年碩士論文
楊曉菁,《晚清婦女解放問題小說主題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12年碩士論文
陳韻文,《《文明小史》敘事藝術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12年碩士論文
林子龍,《從傳統到現代之過渡小說:劉鶚《老殘遊記》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12年碩士論文
許嘉雯,《晚清小說的身體圖像》,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12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溫楨文,《從文人論政到輿論塑造:近代中國報刊的出現與嬗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2013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呂妍瑾《《官場現形記》官吏形象研究》,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14年碩士論文
黃子純,《晚清前期狹邪小說對人情小說的模仿與再造 —以《風月夢》、《品花寶鑑》為例子》,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2015年博士論文new window


◎期刊論文(依作者筆畫順序)


王國良,〈才子淚滴中華帝國殘卷解讀劉鶚《老殘遊記》〉,《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152期
王汎森,〈時間感、歷史觀、思想與社會 進化思想在近代中國〉,《數理人文》第六期
王汎森:〈道咸年間民間性儒家學派一太谷學派研究的回顧〉,《新史學》五卷四期new window
王德威,〈「有情」的歷史——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三十三期new window
王學鈞,〈《官場現形記》與晚清「新政」及鲁迅的誤解〉,《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期
王學鈞,〈李伯元與「譴責小說」的興起〉,《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伍躍,〈明清中國社會成員的制度選擇──以捐納制度為中心〉,《明代研究》26期new window
王芳玲,〈鏡中晚清-《老殘游記》中的晚清中國形象〉,《巢湖學院學報》第12卷第5期
孔慧怡,〈晚清翻譯小說中的婦女形象〉,《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02期
江百煉,〈略論梁啟超對晚清婦女社會角色的定位〉,《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1期
甘浩,〈從晚清到五四:文藝大眾化運動現代模式的形成〉,《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5期
冉正寶,〈文學史的描述和結構主義的文本分析--米列娜從傳統到現代對中國晚清小說的解讀〉,《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3月
任增霞,〈庚子國變與晚清時事小說〉,《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2卷2期
朱秀梅,〈晚清「新小說〉類型及其演變〉,《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0卷第2期
李九華,〈論晚清文藝期刊與小說繁榮〉,《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5卷2003年第5期
李丹,〈《文明小史》:晚清維新歷史的一面鏡子〉,《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七卷第五期
李永東,〈戲謔與醜化:論吳趼人的譴責小說〉,《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3卷4期
李永東,〈政治與情欲的双重敘事-論上海租界語境調控下的《孽海花》〉,《中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1期
李哲,〈論《官場現形記》中的「反貪官意識」〉,《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李曉蓉,〈中國近代女權特色之分析(晚清至五四)〉,《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33期
李歐梵,〈晚清文學和文化研究的新課題〉,《清華中文學報》第8期new window
李健祥,〈吳趼人歷史小說及歷史小說理論之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十五期
李霈,〈《孽海花》-歷史與諷刺的交界〉,《安陽師院學院學報》第4期
祁和暉,〈白話文革命早在「五四〉運動之前已經開始——近代文學中的白話文運動〉,《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24 卷第3期
宋屏海,〈談林紓的翻譯〉,《現代學苑》第四卷第10期
林明德,〈梁啟超與晚清小說運動〉,《中外文學》第十四卷第一期new window
林香伶,〈覺世與再創:論歷史敘述在晚清新小說的運用〉,《東海中文學報》第21期new window
林鳳(女庒),〈晚清反變法思想之研究(1890-1900)儒學觀念之分析〉,《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七期
肖趙杰,〈《官場現形記》對近代小說現實主義風格的開拓〉,《中外企業家》2014年17期
吳淳邦,〈晚清四大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孽海花》中的對比技巧〉,《中外文學》第十三卷第七期
吳淳邦,〈中國諷刺小說的諷刺技巧特點〉,《中外文學》第十六卷第六期new window
吳克峰,〈《官場現形記》——聲討黑暗官場的檄文〉,《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周志煌,〈《老殘遊記》與「太谷學派」--論近代民間思想的傳播型態及其意涵〉,《輔大中研所學刊》第3期
季桂起,〈試論晚清與「五四〉小说變革的差異〉,《中國文學研究》2008年第2期
邱佳怡,〈《老殘遊記》中的清官酷吏〉,《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1期new window
金剛師紅(劉蕻),〈劉鶚《老殘遊記•二集》與佛教思想的關係〉,《南京曉莊學院學報》第26卷4期
金宏偉,〈清末四大譴責小說結构藝術初探〉,《明清小說研究》1989年04期
胡全章,〈百年李伯元小說研究述評〉,《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三期
胡全章,〈晚清烏托邦小說的主題特徵〉,《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34卷第4期
胡全章,〈吳趼人小說中的道德傳統內涵〉,《中州學刊》2007年第1期
胡全章,〈1903:一枝獨秀與眾聲喧嘩―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關鍵性年份〉,《中州學刊》2009年第2期
胡婉庭,〈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曙光--梁啟超小說理論取向及其實踐意義之探討〉,《崇仁學報》第一期
姚達兌,〈梁啟超與《新小說》的歷史想像〉,《中山人文學報》29期
姚達兌,〈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道德批判〉,《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2期
紀俊龍,〈解讀晚清小說中的「騙子」形象〉,《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第十期
段懷清,〈最長的一夜:論《老殘遊記》的整體性,《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36卷第6期
耿傳明,〈「新黨」、「志士〉、「洋場習氣」的譏諷者―清末民初的「譴責小說」與反烏托邦的市民寫作〉,《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3期
耿傳明,〈人心之變語文學之變―《孽海花》、《廣陵潮》與晚清社會心態的變異〉,《大連大學學報》第29卷第1期
畢新偉,〈驚鴻一瞥──《大公報》(1902-1912)與女權〉,《二十一世纪》網絡版第十一期
馬森,〈敘述文體的遞嬗:清末民初的小說—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新地文學》2009秋季號new window
徐倩,〈《官場現形記》中的人稱代詞〉,《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1年 08期
徐靜嫻,〈《老殘遊記》的深層結構輔〉,《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期new window
郭慧娟,〈由〈酷吏列傳〉看太史公的吏治觀〉,《輔大中研所學刊》,第5期
夏曉虹,〈吳趼人與梁啟超關係鉤沉〉,《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6期
陳俊啟,〈《老殘遊記》中的「個人主觀主義」及其在小說史上的意涵〉,《文與哲》 第十二期
陳俊啟,〈重估梁啟超小說觀及其在小說史上的意義〉,《漢學研究》第20卷第1期new window
陳俊啟,〈梁啟超政治小說《新中國未來記》─一個文學類型的考察〉,2000年國立中央大學《第六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俊啓,〈晚清報刊雜誌中小說讀者群體概念的形塑和消解〉,《漢學研究》第28卷第4期
陸國飛,〈試論晚清社會文化語境下的翻譯小說〉,《寧波教育學院學報》第12卷第5期
許暉林,〈論《老殘遊記》中的身體隱喻〉,《成大中文學報》第四十四期
梁志明、盧湘文,〈試論晚清白話文-兼談與「五四〉白話文運動的關係〉,《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總第136期
符馨心,〈《文明小史》中所映現的思想〉,《 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期
陳韻文,〈李伯元《文明小史》敘事結構探析〉,《清雲學報》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湯惟杰,〈「小說界革命〉與文類格局的重構——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文學觀念中比較意識的興起〉,《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3期
黃江平,〈論《孽海花》對晚清知識分子形象的描寫〉,《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7年第2期
黃勇生,〈進化論思想與晚清文學革命中的功利主義文學觀〉,《貴州社會科學》總256期
黃錦珠,〈晚清小說的女學論述〉,《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五期new window
黃錦珠,〈晚清(1897一1911)寫情論述中的雅俗意蘊〉,《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黃錦珠,〈晚清(1902-1911)短篇小說發展試論--以晚清六種小說雜誌為例〉,《中正學術年刊》第二期new window
張永芳,〈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文學革命〉,《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6期
張芳穎,〈《孽海花》中的間諜形象初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八卷第一期
張巧瑜,〈譴責小說在文體規範下的經緯結構歷程關係--以曾樸《孽海花》為例〉,《衍學集》5期
張麗珠,〈梁啟超救國實踐的文化進路:以新民思想為主要線索〉,《中正漢學研究〉19期
荊石,〈社會政治批判與審美化的兩極偏離—略論晚清譴責小說的人物塑造〉,《福建論壇(文史哲版) 》 1988年第6期
楊貞德,〈自由與限制—梁啟超思想中的個人、禮與法〉,《台大歷史學報》第34期new window
楊詞萍,〈消遣與消費 —《游戲報》中的花榜與「妓女」報導〉,《有鳳初鳴年刊》第五期
楊詞萍,〈醒世與玩世之間─論李伯元《游戲報》〉,《中極學刊》第八輯
楊聯芬,〈晚清與五四文學的國民性焦慮(一)梁啟超及晚清啟蒙論者的國民性批判〉,《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10 期
溫慶新,〈黃人《小說小話》與其詩論之關係--兼及晚清「小說界革命」與「詩界革命」之關係〉,《國文天地》第27卷第2期
熊月之,〈晚清上海--女權主義實踐與理論〉,《學術月刊》2003年11期
蔡之國,〈論晚清譴責小說作家的文化品格〉,《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蔡國斌,〈論鴉片戰爭以来晚清社會的變化〉,《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蔡佩芬,〈想像的社群-《游戲報》中的晚清上海藝文活動〉,《中極學刊》第六輯new window
蔡祝青,〈動盪亂世奇女子--論「孽海花」中賽金花的形象〉,《鵝湖》317期new window
劉德隆,〈1872年--晚清小說的開端〉,《東疆學刊》第21卷第1期
劉珊,〈從「老殘〉的人物形象看劉鶚的末世情懷〉,《語文學刊》2008卷10B期
趙可,〈張之洞與晚清政局〉,《歷史月刊》第一九八期
趙孝萱,〈吳趼人「寫情小說」的情論與道德觀〉,《中外文學,》第二十一卷第十一期
趙孝萱,〈論《老殘遊記》的敘述觀點〉,《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期new window
趙廣軍,〈晚清「酷吏〉毓賢被刑之謎〉,《尋根》2011卷5期
蔣郁葱,〈生于末世運偏消———从《孽海花》人物金雯青看晚清知識分子狀態〉,《經濟與社會發展》第2卷第5期
賴芳伶,〈晚清迷信與反迷信小說〉,《中外文學》第十九卷第十期new window
錢競,〈王國維美學思想與晚清文學變革〉,《文學評論》1997年第6期
鍾培賢,〈梁啟超對中國近代小說革新的貢獻─梁啟超與晚清「小說界革命〉,《廣東社會科學》一九九六第2期
潘建國,〈清末上海地區書局與晚清小說〉,《文學遺產》二○○四年第二期
顏健富,〈「小說」烏托邦―論晚清文學的結構性書寫〉,《漢學研究》29卷2期new window
顏健富,〈「病體中國」的時局隱喻與治療淬鍊--論晚清小說的身體/國體想像〉,《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七十九期new window
顏健富,〈一個「國民」,各自表述─論晚清小說與魯迅小說的國民想像〉,《漢學研究》第23卷第l期new window
顏健富,〈廣覽地球,發現中國—從文學視角觀察晚清小說的「世界」想像〉,《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四十一期
龐承強,〈《官場現形記》對近代小說現實主義風格的開拓〉,《古典文學知識》,2003年03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