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善母」與「惡母」:從「女職」與「母性」觀點詮釋王禎和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書刊名:淡江中文學報
作者:顏訥
作者(外文):Yen, Na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9
頁次:頁217-256
主題關鍵詞:善母惡母母性女性形象丑角化Fond motherWicked motherMotheringFemale imageCaric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47
  • 點閱點閱:86
王禎和小說以實驗性濃厚著稱,不但在語言上創新,最特出的一點就是「寓莊於諧的喜劇傳統」。最明顯的手法,就是在形塑人物方式上採取丑角化,極盡所能的醜化其外貌、行為動作和言語,將之形象加以誇張、扭曲,使他們的「醜陋」能夠毫無保留的暴露。對於王禎和筆下人物形象塑造「醜陋化」的原因,許多評論家甚至王禎和自己都做了解釋,大部份集中在為「喜劇效果」運用的討論。但是,在閱讀王禎和小說文本後,發現其實還有男、女形象設定的差異。女人較男人更經常性被醜化。而女性角色也非全然被醜化,還可大致歸納成「善母」(賢妻)-形象塑造正常,與「惡母」(惡妻)-形象塑造醜惡。而針對女性角色塑造的討論,一直是過去王禎和小說研究較為缺乏的;因此,本文將以王禎和小說文本為對象,挑選出文本中有關女性形象的書寫,由外型、行為、言談的塑造方式以及語言符碼進行分析、詮釋,並藉由女性主義論點,結合小說家所處的社會背景,詮釋王禎和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所隱含的社會文化上的意義。希望能透過以上五個部份的討論,詮釋王禎和小說中所建構的「善母」(賢妻)、「惡母」(惡妻)的婦人圖譜,提供王禎和小說中的喜劇特點,較為不同的體認。
期刊論文
1.黃武忠(1978)。王禎和談小說的場景描述。臺灣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玨(1994)。人口政策、家庭計畫對婦女健康的省思。婦女研究通訊,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玫玲(1995)。從同名人物談王禎和的系列小說。文學臺灣,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雅云。喜劇的諷刺『美人圖』五板代序。文藝月刊,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呂文翠(2006)。母體的隱喻:離鄉或戀土?重讀王禎和。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俐瑩(2004)。臺灣寫實小說中的風塵書寫--以王禎和、黃春明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增益(2004)。王禎和小說創作風格析論(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文翠(1997)。狹昵故鄉─王禎和小說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婦女新知編譯組、Schwarzer, Alice(2001)。拒絕做第二性的女人:西蒙‧波娃訪問錄。女書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irestone, Shulamith(1970)。The Dialectic of Sex: The Case for Feminist Revolution。The Dialectic of Sex: The Case for Feminist Revolution。New York。  new window
3.王禎和(1982)。美人圖。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孔立(1998)。臺灣歷史綱要。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Oakley, Ann(2005)。The Ann Oakley reader: Gender, women and social science。The Ann Oakley reader: Gender, women and social science。Britain。  new window
6.De Beauvoir, Simone(1998)。第二性。第二性。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Assoun, Paul-Luarent(200207)。佛洛伊德與女性。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明士(2006)。臺灣史。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hodorow, Nancy(1978)。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Psycho 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0.王禎和(1980)。香格里拉。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常金倉(199302)。周代禮俗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Millett, Kate、宋文偉、張慧芝(2003)。性政治。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芳玫、顧燕翎(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輝潭(2006)。臺灣當代婦女運動與女性主義實踐初探:一個歷史的觀點。印書小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Rich, Adrienne Cecile(1986)。Of Woman Born: Motherhood as Experience and Institution。W. W. Norton & Co.。  new window
16.王禎和(1994)。玫瑰玫瑰我愛你。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全之(1997)。王禎和的小說世界。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顧燕翎、鄭至慧(19990000)。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臺北:女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雅各(19990000)。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禎和(1975)。嫁妝一牛車。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Sayers, Janet、劉慧卿(2001)。母性精神分析:女性精神分析大師的生命故事。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Tong, Rosemarie、刁筱華(1996)。女性主義思潮。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Greene, Gayle、Kahn, Coppelia、陳引馳(1995)。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Dworkin, Andrea(2002)。性交。性交。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Malinowski, Bronislaw Kasper(1969)。兩性社會學。兩性社會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Hrdy, Sarah Blaffer(2004)。母性。母性。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Moi, Toril(2005)。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Keats, John。Le Belle Dame Sans Merci。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New York/London。  new window
29.Eliot, T. S.。The Waste Land。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New York/London。  new window
30.李歐梵(1970)。一支小調譜成的文學新曲─評王禎和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姚一葦(1994)。我讀《玫瑰玫瑰我愛你》─代序。玫瑰玫瑰我愛你。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為美(1975)。在鄉土上掘根。嫁妝一牛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舒凡(1975)。『危機時代』的新反抗文學─王禎和『嫁妝一牛車』序。嫁妝一牛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尉天驄(1975)。王禎和小說的現實意義─『嫁一牛車』五版代序。嫁妝一牛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仲冬(1995)。國家政策之下的女性身體。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元)吳自牧(2004)。夢粱錄,西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晴軒(1979)。與生命對決:訪王禎和談「香格里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明)蘭陵笑笑生(2004)。金瓶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清玄(1984)。戲肉與戲骨頭─訪王禎和談他的小說「美人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丘彥明。把歡笑灑滿人間─訪小說家王禎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錦綿(1994)。滑稽多刺的玫瑰--細讀王禎和新作「玫瑰玫瑰我愛你」。玫瑰玫瑰我愛你。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