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吾汝溝通與人我定位--以唐君毅和馬丁.布伯(Martin Buber)為對照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張瑋儀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3
頁次:頁73-90
主題關鍵詞:唐君毅溝通人我定位吾汝哲學Martin Bub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47
「人」的議題向來是研究的重心,相較而言,中國哲學之「吾與汝」、與西方哲學之「我與你」,雖各有不同認定,卻同樣指出了人類相互依存的本質,足證吾汝溝通為人與人交往的重要橋樑:「我」和「你」是感應的實體,也是溝通的虛體,由「你」所感知到的「我」,才是敞開、流動的,並使困執在「我」之中的各種思考,能經由「你」獲得解放。 本文通過對比的方式,以唐君毅先生 (1909-1978) 和馬丁‧布伯 ( Martin Buber, 1878-1965) 中西兩大哲人進行對照式的研究,其中,現象的了解即是如鏡的映襯:以人為鏡,使他人能在交流的歷程中照見自己;並使自己為鏡,讓每一個相會的個體能夠透過「我」如實呈顯,由此看來,鏡的兩面不僅觸及了生命的個體,也產生了與他人的交流,架構成往來的互動模式,也充實了彼此的精神內涵。 為使人成為主體感應與客體相應的基準,本文以「你中之我」指出個人孤立、疏離的存在感受;以「我中之你」對顯吾汝的互通與依賴關係,最後總括「吾汝哲學」來統觀中西哲學視域下的自我、他人與兩者之中的聯結,肯認「我」與「你」之敞開、投入的流動歷程,了解「我」的定位、與「你J的參與,讓「我」與「你」不再孤寂、成為一個共生的實體。
期刊論文
1.Reinhardt,Kurt F.、郭大春(19960800)。存在主義底義理結構。鵝湖,22(2)=254,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曉慧(19990700)。巴博爾之吾汝哲學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高師),7,341-3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肖美丰、閏順利(2000)。文化意識的巨人--唐君毅新儒家思想。北方論叢,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君毅(19870200)。人的存在與中國文化。鵝湖,12(8)=140,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保新(19860700)。人的存在問題。中國文化月刊,81,5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鶴琴(19870900)。馬丁.布柏[Martin Buber]的思想。哲學與文化,14(9)=160,2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項退結(19760500)。存在主義與當代中國青年。哲學與文化,3(5),37-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國榮(19900800)。論存在主義人學。中國文化月刊,130,5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海煙(19960800)。哲學的理想與理想的哲學--論唐君毅人文意識的根源性與終極性。哲學雜誌,17,120-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海煙(19930500)。熊十力與唐君毅的文化精神論。東吳哲學傳習錄,2,85-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鄺錦倫(19800800)。馬丁.布伯(Martin Buber, 1878~1965)的關係概念。鵝湖,6(2),26-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岑溢成(19830100)。存在主義與人文主義。鵝湖,8(7)=91,39-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馬健君(1996)。存在主義。聯合文學,12(7)=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曾昭旭(19980200)。論唐君毅先生的心性實踐及予我之感發。鵝湖,23(8)=27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國強(19940700)。唐君毅的哲學方法。鵝湖,20(1)=229,35-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克爾羅斯基、唐君毅(1978)。愛情之福音。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編輯委員會(1991)。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aufmann, Walter、陳鼓應、孟祥森(1971)。存在主義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國榮(1998)。存在的澄明--歷史中的哲學沉思。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1991)。生命的學問。臺北: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昭旭(1993)。永遠的浪漫愛。臺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鄔昆如、高凌霞(1996)。士林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uber, Martin、陳維剛(1991)。我與你。臺北:久大文化: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84)。時代與感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天命(1976)。存在主義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