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知堂談吃》論周作人之飲食觀
書刊名:人文研究期刊
作者:余淑瑛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u, Shu-yi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4
頁次:頁1-34
主題關鍵詞:周作人飲食小品知堂談吃Tao-Zen ChouDiet essaysChih Tang Discussing Die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期刊論文
1.劉蘭芳(1994)。周作人小品散文中的情趣和隨手徵引。吉安師專學報,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春海(1998)。論周作人散文的審美趣味。川北教育學院學報,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孝忠(1999)。茶--透視周作人人生觀與審美觀的符號。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學忠(1999)。茶--視周作人人生觀與審美觀的符號。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龍舟(2000)。苦雨齋中話自由--論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精神意蘊。蘇州鐵道師範大學學報,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海彥(2003)。飲食、水、趣味及其他--論影響周作人人生觀的幾個關鍵因素。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長青(2004)。論周作人生活觀的建構。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倩(2005)。雅舍談吃與知堂談吃之比較。衡水學院學報,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鵬飛(2005)。明妙深刻幽隽淡遠--從故鄕的野菜看周作人的美文創作。柳州師專學報,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培(2005)。從提倡咬菜根談起。書屋雜誌,200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長青(2006)。周作人生活觀的調和色彩。皖西學院學報,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長青(2006)。論外來文化對周作人生活規律建構的影響。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席建彬(2007)。隱逸的一種限度--試論20世紀20-30年代周作人的隱逸轉向。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賓恩海(2007)。周作人小品文的人生旨趣當議。廣西大學學報,2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桂華(2007)。論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藝術審美理念。山東社會科學,200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錢理群(199009)。周作人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作人(1928)。談虎集。北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作人(1982)。過去的工作。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志英(1984)。周作人早期散文選。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作人(1987)。苦竹雜技。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作人(1988)。雨天的書。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明高、范橋(1992)。周作人散文。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叔河(1995)。周作人文類編。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作人(2002)。看雲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作人、鍾叔河(2005)。知堂談吃。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錢理群(1994)。周作人論。臺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錢理群(199108)。周作人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作人(1989)。知堂回想錄。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作人、楊牧(1983)。周作人文選。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