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融通還是斷裂?--大學通識教育發展的再省思
書刊名:通識教育學刊
作者:向鴻全
作者(外文):Hsiang, Hong-chua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3
頁次:頁23-36
主題關鍵詞:大學通識教育知識融通UniversityGeneral educationConsili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圖書
1.Lévi-Strauss, Claude、周昌忠(1992)。神話學:生食和熟食。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rockman, John、霍達文(2008)。新人文主義:從科學角度觀。臺北:聯經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布羅克曼、梁錦鋆(1998)。第三種文化。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einberg, Steven、李國偉(2003)。科學迎戰文化敵手。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now, Charles Percy、林志成、劉藍玉(2000)。兩種文化。臺北: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ilson, Edward O.、梁錦鋆(2001)。知識大融通。台北:遠見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俊傑(2002)。大學通識教育探索:臺灣經驗與啟示。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博藍尼(Michael Polanyi)(2004)。《個人知識》。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貝特森(Gregory Bateson)(2003)。《心智與自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耀基(2001)。《大學之理念》。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俊傑(2001)。《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陸挺、徐宏主編(2007)。《人文通識講演錄:人文教育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998)。《美國學者:愛默生講演錄》。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