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本國粹主義者對戊戌變法之看法--以福本日南為中心的考察
書刊名:新史學
作者:羅皓星
作者(外文):Law, Ho-si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1:1
頁次:頁53-90
主題關鍵詞:戊戌變法日本國粹主義福本日南亞細亞主義Japanese mationalistsPan-AsianismFukumoto Nichinan1898 reform move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41
本文主要通過日本國粹主義者福本日南對戊戌變法的看法,作為研究近代中日交流史的一個側面。明治維新的成功,造成明治政府的西化傾向愈加嚴重。這引起一些知識份子的反省。他們憂慮過度的西化會造成日本國民精神的喪失,故提倡國粹主義。他們雖提倡保持日本傳統的價值觀,但對西化亦非全然抗拒。而他們在對待亞洲各國的態度上,亦出現與前人有所不同的轉變。由於西方列強打開中、日等國的大門,使得東亞傳統的天朝體系崩解。日本知識份子亦開始重新思考國家在亞洲該如何定位的問題,亦提出不少應對之法。如福澤諭吉提倡脫亞論,主張把日本自外於亞洲之外;而另一些人(即國粹主義者)則主張亞洲各國之間要有緊密的聯繫,以對抗白種人。在國粹主義者看來,確保鄰國的安全與情形,是日本的責任,亦是他們的要務。所以,通過在中國進行長時期的遊歷、結交中國的上流社會人物,從中收集中國各方面之情報,且促進兩國人士之間的良好關係,就成為一些國粹主義者自許之任務。福本日南就是其中之一。 福本日南和中國的政治人物有緊密之接觸,並有一定程度的交情。而他們的記載,亦成為日本知識份子認識戊戌變法的重要根據。不過,在他們的看法中,無疑會受到自身思想環境的影響,從而作為他們評價人物的標準。而在他們的論述,亦因應局勢的變化而有所轉變。而通過日本報刊的報導和日人言論上之動向,可以成為觀察晚清政治史和近代東亞史的一個重要面向。
期刊論文
1.段雲章(1998)。戊戌維新在新加坡的反響:以《天南新報》和邱菽園為中心。近代史研究,1998(5),97-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近衛篤麿(18980101)。同人種同盟附支那問題研究の必要。太陽,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興慶(2007)。德川幕末知識人吸收西洋文化的思想變遷。臺大歷史學報,40,149-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桑兵(2006)。「興亞會」與戊戌庚子間的中日民間結盟。近代史研究,2006(3),41-53+158-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898)。日本聘請湘人主筆。湘報,66,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三宅桃子(1988)。福本日南論─「遭厄紀事」を中心として。季刊日本思想史,30,7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清)唐才常(1898)。論興亞義會。湘報,65,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藤谷浩悅(2004)。戊戌變法と畢永年─湖南維新派の思想と行動。駒沢史学,64,7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曾根俊虎、范建明(2007)。北中國紀行.清國漫游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佐藤能丸(19981125)。明治ナショナリズムの研究--政教社の成立とその周辺。東京:芙蓉書房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村山吉廣(1999)。漢学者はいかに生きたか:近代日本と漢学。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松本三之介(1981)。明治精神の構造。日本放送出版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廷福(1957)。譚嗣同年譜。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葛生能久(1936)。東亞先覺志士記傳。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對支功勞者傳記編纂會(1936)。對支回顧錄(上卷)。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鈴木貞美(2001)。雑誌《太陽》と国民文化の形成。京都:思文閣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灝(2004)。時代的探索。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梅(2001)。汪康年:從民權論到文化保守主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山本武利(198106)。近代日本の新聞読者層。法政大学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錫祺(1991)。孫中山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alliday, Jon(1975)。A Political History of Japanese Capitalism。A Political History of Japanese Capitalism。New York。  new window
14.歷史學研究會、日本史研究會(1989)。講座日本歷史(第7卷)。講座日本歷史(第7卷)。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宮川透、土方和雄(1971)。現代日本思想史(2)自由民権思想と日本のロマン主義。現代日本思想史(2)自由民権思想と日本のロマン主義。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永熾(1998)。日本近代思想論集。日本近代思想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三輪公忠(1973)。アジア主義の歷史的考察。総合講座日本の社会文化史.第四卷─日本文化の変容。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尾崎行雄(1895)。支那處分案。支那處分案。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杉晉作(1916)。日記及手錄─遊清五錄。東行先生遺文。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福澤諭吉(1991)。脫亞論(時事新報)。日本近代思想大系(13)歷史認識。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樽井藤吉(1893)。萬國情況。大東合邦論。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高橋基一。日清兩国協力の前提条件。日本近代思想大系(13)歷史認識。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清)康有為(2007)。日本變政考序。康有為全集(4)。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能士(1986)。清季湖南新政運動的發韌。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12編)。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中村義(1994)。辛亥革命期間的湖南省與日本。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紀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2)。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陶德民(2007)。明治の漢學者と中国─安繹.天囚.湖南の外交論策。明治の漢學者と中国─安繹.天囚.湖南の外交論策。大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898)。勸學篇。勸學篇。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志賀重昂(2000)。「日本人」の上途を餞す。日本近代思想大系(11)言論とメディア。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副島五十六(1908)。開國五十年史(下)。開國五十年史(下)。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87)。陸羯南集。陸羯南集。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中野目徹(1993)。政教社の研究。政教社の研究。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雑賀鹿野(1977)。文豪としての福本日南翁。明治文學全集(90)。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福本巴(1992)。普通民權論。明治文化全集(5)自由民權篇(上)。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大熊淺次郎(1977)。文豪福本日南の十周年を追懷す。明治文學全集(90)。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荒尾精(1919)。對清辨妄。巨人荒尾精。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佐藤宏(1986)。佐藤宏函(一)。汪康年師友書札(4)。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福本日南(1911)。佐藤宏。日南集(4)。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983)。日本人(復刻版)。日本人(復刻版)。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慶蘭(1948)。論倭事為中國之福。中日戰爭文學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青木周藏(2006)。關於清國人書籍出版一事的報告(明治32年5月26日)。辛亥革命史資料新編(6)。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佐藤宏(1898)。支那新論。支那新論。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Zachmann, Urs Matthias(2009)。China and Japan in The Late Meji Period: China Policy and the Japanese Discourse on National Identity。China and Japan in The Late Meji Period: China Policy and the Japanese Discourse on National Identity。London/New York。  new window
43.(1990)。畢永年與太養毅筆談。乘桴新獲─從戊戌到辛亥。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蔡鍔(1972)。致湖南士紳書(光緒二十七年)。蔡松坡(鍔)先生遺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898)。支那新聞記者の支那報紙談,大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西牛郎(1898)。論說─張之洞氏の新著を讀む,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福本日南(1896)。鄰邦觀察の必要─故荒尾精君が對清辨妄を讀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福本日南(1897)。一道の光明─支那の近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898)。清國大革新の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福本日南(1898)。日漢の時局─四月八日南迂夫東吳申江の客館に記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啟超、王照致日本外務大臣大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08)。東京通信─日本子爵犬毅氏歸國雜談,漢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