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重寫的「詭」跡:日治時期臺灣報章雜誌的漢文歷史小說
作者:薛建蓉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秀威資訊
集叢:臺灣文學學位論文輯刊;1
ISBN:9789863263142
主題關鍵詞:歷史小說文學評論日據時期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潘少瑜(20110900)。想像西方:論周瘦鵑的「偽翻譯」小說。編譯論叢,4(2),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子堅太郎(19190401)。漢文為日支提攜之連鎖。臺灣文藝叢誌,1(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品滄(20101200)。辦桌--清代臺灣的宴會與漢人社會。新史學,21(4),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杏如(20070900)。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植櫻與櫻花意象:「內地」風景的發現、移植與櫻花論述。臺灣史研究,14(3),97-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俊雅(20110600)。王韜文言小說在臺灣的轉載及改寫--以《臺灣日日新報》為例。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5,255-257+259-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美娥、王品涵、江林信(20090300)。我[魏如琳]的祖父魏清德先生。臺北文獻,167,9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正勝(19731200)。劉銘傳與臺灣建設。臺灣文獻,24(4),92-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三屋大五郎(19030101)。設漢文報宗旨。台灣教育會雜誌,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三屋大五郎(19021025)。施九緞騷亂紀略。台灣教育會雜誌.史傳,7,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三屋大五郎(19021125)。施九緞騷亂紀略承前。台灣教育會雜誌.文藝史傳,8,32-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三屋清陰(19061000)。戴案紀略序。台灣教育會雜誌,55,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190101)。台灣文社設立之旨趣。台灣文藝叢誌,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說劍子(19200815)。支那近代文學一斑(續)。台灣文藝叢誌,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說劍子(19210215)。「譯文」支那文學史概論。台灣文藝叢誌,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村忠誠(19050900)。戴案紀略序。台灣教育會雜誌,54,1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石鵬(19190101)。祝台灣文藝叢誌發刊。台灣文藝叢誌,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土西土鴻濛陳人(18990803)。院本忠臣庫。台灣日日新報.說苑,1899/08/03-1899/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漢如(19101025)。本叢誌之目的。新學叢誌,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湘沅(19190101)。祝台灣文社發刊第一號文藝叢誌。台灣文藝叢誌,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深切(19350505)。《台灣文藝》的使命。台灣文藝,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420915)。名士感談集。南方,160,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啟超(1902)。《十五小豪傑》譯後語。新民叢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淑子(19210901)。「地方人物誌」林先生。台灣教育會雜誌,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呈蓉(20060900)。從歷史風土探討日本「國家意識」的建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2(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俊宏(20031000)。朱舜水與日本江戶時代朱子學派的關係。鵝湖,29(4)=340,53-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關松林(20040300)。吸收與改造:儒學在日本的傳播與發展。遼寧大學學報,32(2),6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賴進貴、黃清琦、葉高華(20051200)。古地圖的空間認知探索--以1878年《全臺前後山輿圖》為例。地理學報,42,47-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許俊雅(20111200)。少潮、觀潮、儀、耐儂、拾遺是誰?--《臺灣日日新報》作者考證。臺灣文學學報,19,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趙勳達(20110600)。孫中山「大亞洲主義」在臺灣的興起與發展概況(1924-1937)。國家發展研究,10(2),77-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玉箴(20080900)。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臺灣史研究,15(3),139-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柳書琴(20041200)。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臺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33(7)=391,19-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沈松僑(20090300)。中國的一日,一日的中國--1930年代的日常生活敘事與國族想像。新史學,20(1),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美娥(20090200)。二十世紀初期的「西洋」:《漢文臺灣日日新報》通俗小說中的文化地景、敘事倫理與知識想像。臺灣文學研究集刊,5,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薛建蓉(20120400)。烽火下的理想家國造象--從謝雪漁戰爭小說看東亞論下理想家國形塑及其認同問題探討。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4,39-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孫遜、潘建國(1999)。唐傳奇文體考辨。文學遺產,1999(6),3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廖肇亨(20080300)。長島怪沫、忠義淵藪、碧水長流--明清海洋詩學中的世界秩序。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2,4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辻本雅史、田世民(20060600)。談日本儒學的「制度化」--以十七至十九世紀為中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3(1),257-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瑋芬(20040600)。由「東洋」到「東亞」,從「儒教」到「儒學」:以近代日本為鏡鑑談「東亞儒學」。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1),201-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興慶(20071200)。德川幕末知識人吸收西洋文明的思想變遷。臺大歷史學報,40,149-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漢如(1910)。新學叢誌敘。新學叢誌,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洪月樵。祇賀新學叢誌成刊兼及李漢如君。新學叢誌.詩海,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紫珊室主(1940)。台灣奇俠傳。風月報,119/1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信雄(2004)。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紀念的兩種模式。鄭和研究與通訊,24,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戴寶村(20041100)。B29與媽祖:臺灣人的戰爭記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2,223-2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游勝冠(20090400)。同文關係中的臺灣漢學及其文化政治意涵--論日治時期漢文人對其文化資本「漢學」的挪用與嫁接。臺灣文學研究學報,8,275-3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文薰(20120400)。歷史小說與在地化認同--「國姓爺」故事系譜中的西川滿〈赤崁記〉。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4,105-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以衡(20110300)。《格理弗遊記》在臺灣:日治時期〈小人國記〉、〈大人國記〉的譯寫、諷喻與政治想像。成大中文學報,32,165-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隆獻(20090400)。日本復仇觀管窺--以古典文學為重心。成大中文學報,24,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曾品滄(20110100)。從花廳到酒樓: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公共空間的形成與擴展(1895-1911)。中國飲食文化,7(1),89-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羅麗馨(20080600)。江戶時代朝鮮通信使對日本社會的觀察。臺大歷史學報,41,203-2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俊啟(2000)。梁啟超政治小說《新中國未來記》--一個文學類型的考察。第六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0/03)。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307-3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以衡(2011)。典範、通俗與皇國教化--以「赤穗四十七人眾」為例論日治台灣對「武士道」思想的接受。第八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1/06/04-06/05)。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喬文(2005)。日治前期漢文傳媒與現代性研究--台灣文社與《台灣文藝叢誌》。2005台中學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09/23-0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靜茹(20091219)。鄭坤五〈讀史管見〉的論史角度與深層意涵。東海中國文學系中華文化與文學學術研討系列第十五次會議「台灣古典散文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9.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培豐(2005)。從教育敕語到台灣版教育敕語--近代日本的儒學、天皇制與殖民統治。台灣遺民儒學:1644與1895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台灣儒學研究室主辦 (會議日期: 200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俊雅(2011)。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的生成與發展。百年小說研討會,文建會 (會議日期: 2011/05/21-05/24)。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建崑(2009)。傳奇與敘史:《三六九小報.史遺》之研究。中華文化與文學學術研討系列第十五次會議:「台灣古典散文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會議日期: 2009/12/19-1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薛建蓉(2007)。現代性變奏:一個文化剖面重構。中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會議日期: 200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龔顯宗(1997)。台灣文化的播種者沈光文。第一界台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7.6.7)。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崑將(20011222)。吉田松陰《講孟餘話》的詮釋特質與其批判。《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第十次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1.12.22)。臺北: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施懿琳(2001)。臺灣文社初探:以1919-1923的《臺灣文藝叢誌》為對象。櫟社成立一百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主辦〕 。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俐茹(2010)。臺灣文人的記者初體驗及其創作實踐--以李逸濤為例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品滄(2006)。從田畦到餐桌--清代臺灣漢人的農業生產與食物消費(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怡儒(2010)。吳德功的歷史書寫與時代關懷(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藍士博(2011)。日治時期台灣印刷媒體「世代」的誕生:暨陳逢源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瑜庭(2011)。日本與臺灣的漢學連結:明治時期《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1903-1911)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昭利(2001)。明清演史神魔之戰爭小說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華斌(2007)。從敷島到華麗島的受容與變異--探討日據時期從日本到台灣的短歌與俳句文學(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祝青(2001)。明末清初小說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郁芬(2011)。《台南新報》漢文欄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舜鈞(1994)。徐坤泉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啟綸(2007)。日治中晚期臺灣儒學的變異與發展--以《孔教報》為分析對象(1936-1938)(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瑩真(2002)。吳漫沙生平及其日治時期大眾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宗曄(2009)。《臺灣文藝叢誌》(1919-1924)傳統與現代的過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淳鈺(2004)。日治時期台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阮淑雅(2010)。中國傳統小說在臺灣的續衍:以日治時期報刊神怪小說為分析場域(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婉君(2007)。《三六九小報》通俗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文學敘事與文化視域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永智(2002)。明清臺南刻書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孟芳(2010)。「談」情「說」愛的現代化進程:日治時期臺灣「自由戀愛」話語形成、轉折及其文化意義--以報刊通俗小說為觀察場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明珠(2009)。謝雪漁小說《櫻花夢》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佩玲(2009)。「同文」的想像與實踐: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謝雪漁的漢文書寫(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柯喬文(2003)。《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品涵(2010)。跨國文本脈絡下的臺灣漢文犯罪小說研究(1895-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連橫(1965)。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圭之(2008)。近代日本的東洋概念:以中國與歐美為經緯。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永熾(1988)。從江戶到東京。臺北:合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irschfelder, Gunther、張志成(2004)。歐洲飮食文化。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美娥(2013)。魏清德全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J. A. G. 羅伯茨、楊東平(2008)。東食西漸:西方人眼中的中國飲食文化。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麗俊(2000)。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文藝叢誌。臺灣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教育會(1901)。臺灣教育會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俞萬春(1981)。蕩寇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岡倉天心、梅原猛(1976)。岡倉天心集。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06)。月月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100800)。新學叢誌。台北:新學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米慶餘(2007)。近代日本的東亞戰略和政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董乃斌(1994)。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Blaut, J. M.、譚榮根(2002)。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地理傳播主義和歐洲中心主義史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劍國(1998)。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賈文仁(1983)。古典小說大觀園。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小梅(1983)。聊齋志異與唐人傳奇的比較研究。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丁寅生(1936)。孔子演義。上海:大通圖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福助(2008)。日治時期台灣小說彙編。臺中:文听閣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白、鮑方(1996)。李白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101020)。新學叢誌。臺北:新學研究會編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原念齋、源了圓、前田勉(1829)。先哲叢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260726)。小說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逵、彭小妍(2001)。楊逵全集.第十卷.詩文卷。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羅楙登(1985)。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美容(20071200)。台風雜記。臺北:台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賴山陽(1936)。日本外史。東京:春陽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賴山陽(1938)。日本外史。東京:春陽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慶應義塾(1959)。福澤諭吉全集。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80)。台南縣誌。臺南:台南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Fiske, John、楊全強(2001)。解讀大眾文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國維(1958)。藝林六.釋史。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向遠(2006)。源頭活水--日本當代歷史小說與中國歷史文化。寧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呂理州(1993)。改造日本的啟蒙大師:福澤諭吉傳。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毛德富、衛紹生、閔虹(2002)。中國古典小說的人文精神與藝術風貌。四川:巴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嵐山光三郎、孫玉珍、林佳蓉(20040300)。文人的飲食生活。臺北:宜高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弘祺(2006)。中國與東亞的教育傳統。臺北:喜瑪拉雅研發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余又蓀(1964)。宋原中日關係史。臺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景淵(1990)。武士道與日本傳統精神:日本武士道之研究。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茂呂美耶(20060600)。平安日本。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荊南、施懿琳(1998)。林荊南作品集。彰化:彰化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松浦章、卞鳳奎(20081100)。東亞海域與台灣海盜。臺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周勛初(19960500)。唐代筆記小說考察。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炎憲、翁佳音(2000)。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板橋: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馬幼垣(1987)。中國小說史集稿。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鸞鳳(2007)。日治時期台灣地區神社的空間特性。臺北:學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美娥、黃英哲(2007)。台灣漢文通俗小說集。東京:綠蔭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崇稜(1988)。日本文學欣賞:近代篇。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范伯群、孔慶東(20080100)。通俗小說的十五堂課。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鄭喜夫(1992)。民國連雅堂先生橫年譜。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薛建蓉(2008)。烏托邦續衍:分析佩雁小說暨其作之〈金魁星〉內容、寫作策略與《三六九小報》重刊目的。臺南:國家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Toury, Gideon(1995)。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John Benjamins。  new window
55.梁啟超(2009)。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柳茂坤、鍾慶安(20060600)。「大東亞共榮圈」之夢。山東: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Cuff, E. C.、Sharrock, William W.、Francis, D. W.、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2003)。最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新北市永和區:韋伯文化國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方豪(1987)。中西交通史。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柔縉(2005)。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南博、邱琡雯(2003)。日本人論:從明治維新到現代。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陳平原(1997)。陳平原小說史論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平原(1998)。小說史:理論與實踐。臺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穎(2008)。中國戰爭小說史論。上海: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林慶元、楊齊福(2006)。「大東亞共榮圈」源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黃世仲(1984)。洪秀全演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李楠(2005)。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研究:一種綜合的文化、文學考察。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史桂芳(2002)。同文同種的騙局--日偽東亞聯盟運動的興亡。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Baudrillard, Jean M.、洪凌(1998)。擬仿物與擬像。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李文卿(20100000)。共榮的想像:帝國.殖民地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新北市: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陳培豐(2006)。「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台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陳室如(2008)。近代域外遊記(1840-1945)研究。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1981)。南音。台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孫歌(20010000)。亞洲意味著什麼:文化間的「日本」。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陳瑋芬(20050000)。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樓涵松(2008)。從「講史」到「演義」--中國古代通俗小說的歷史敘事。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勞思光(1990)。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王晴佳、古偉瀛(2000)。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林以衡(2009)。日治時期台灣漢文俠敘事的階段性發展及其文化意涵:以報刊品為考察對象。台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周婉窈(2003)。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張崑將(2004)。德州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以兵學與陽明學為忠心。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李時人(2009)。「東亞漢字文化圏」各國古代小說的淵源發展。香港: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呂紹理(19980000)。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王宏志(1999)。重釋「信達雅」--二十世紀中國翻譯研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陳平原(2003)。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子安宣邦、陳瑋芬(2004)。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Jenkins, Keith、賈士蘅(1996)。歷史的再思考。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吳德功(1992)。吳德功先生全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高桂惠(20060000)。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Storey, John、張君玫(2002)。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葛兆光(201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許麗芳(20070000)。章回小說的歷史書寫與想像:以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敘事為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050701)。始刊之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一空道人(19000908)。論新學宜矯空言之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二楸庵主,逸濤山人(19070208)。志士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菊池三溪(18990402)。珊瑚枕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180120)。支那時局與帝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100821)。白樂天泛舟曾遊日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150310)。意大利少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古情人戲(18990420)。院本三十三間堂棟柳緣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大隈伯談屑(19120318)。支那民族之將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小野西洲(19180700)。佳人之奇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小野西洲(19170800)。通俗大日本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逸濤(19070101)。小說蒭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異史(19100805)。赤穗義士--菅谷半之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尾崎秀真(19330400)。台灣四十年史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逵(19420824)。談水滸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梅(19350629)。七出祁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籾山衣洲(19010101)。姑射仙子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田原天南,陳伯輿(19061021)。蒙古征歐史(一)/第一章緒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松林伯痴,雲林生(19110122)。塚原左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劍花(19110101)。婆娑洋見聞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雲(19120107)。塚原卜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雲(19110530)。寶藏院名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濱田青陵(19220203)。東亞文明之起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蔚村散人(18990615)。官場書氣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梯雲樓主(18991207)。論本國人經營對岸之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8970803)。協商韓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佩雁(19080426)。金魁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存(19120713)。小說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厥修(19001103)。論新學宜如何振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吉川英治(19350000)。宮本武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連卿(19001108)。論新學宜如何振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子珊(19001103)。論新學宜如何振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寅(19110704)。改隸後之台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畸雲(19310109)。黃蘗寺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梯雲樓主(19000727)。論訛言多襲諸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梯雲樓主(19000426)。論新學貴端其本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梯雲樓主(19000509)。循名則實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坤五(19330623)。讀史管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梯雲樓主(18990304)。局外慨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捷(19360605)。台灣文學歷史的考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清淵(19330119)。許媽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謝雪漁(19350101)。小說之價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南瀛雪漁(19050701)。陣中奇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雪(19360917)。十八義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雪(19360124)。新蕩寇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雪漁(19360817)。怪傑彌兵衛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謝雪漁(19360824)。玉松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謝雪漁(19360907)。征四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英醣翠(19160113)。大正龍太郎武勇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尚流齋英山(19170216)。中條武勇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放牛舍桃泉(19190328)。木武勇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羅秀惠(19050704)。漢學保存會小集敘書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復堂,濤樓(19160228)。支那之運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籾山衣洲(18981217)。美人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籾山衣洲(18990507)。幽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籾山衣洲(18990514)。節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濱田青陵(19220217)。東亞文明之起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濱田青陵(19220220)。東亞文明之起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濱田青陵(19220221)。東亞文明之起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18981005)。清政變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18990825)。弭兵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停春樓主人(19020316)。清國文明與其地理之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雪(19361201)。武勇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兒玉源太郎(1901)。揚文會辭。台灣揚文會策議。臺北:台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後藤新平(1901)。後藤民政長官揚文會演說。揚文會策議。台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室鳩巢(1982)。赤穗義人錄。近世武家思想。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潤華(2004)。「桃源勿遽返,再訪恐君迷?」--王維八次桃源行試探。越界跨國文學解讀。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少雍(20011100)。《史記》紀傳體對我國小說發展的影響。史記研究粹編。高雄: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慶新(2002)。明中後期廣東商民在南洋的活動。海外華族研究論集。臺北:台灣華僑協會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森岡優紀(2007)。清末的小說觀和對日本明治時期科學小說的轉譯:從魯迅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來考察。日本東方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振鐸(1988)。巴黎國家圖書館中之中國小說與戲曲。鄭振鐸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火野葦平、林荊南(1903)。血戰孫圩城。東亞文明的黎明。刀江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秀亮(2007)。異史氏與太史公。《聊齋志異》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章培恆(1986)。[《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新序。《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宏志(2001)。「以中化西」及「以西化中」:從翻譯看晚清對西洋小說的接受。世變與維新: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